「冒險」兩個字,在中國並不陌生。1842年上海正式開埠通商,上海的五方雜處、摻著機會與災難,當時的西方媒體,暱稱她為「冒險家樂園」。 又經過了一個多世紀,中國再度對世界開放,由沿海而內陸開放,將帶動一波又一波的發展,有人心生嚮往地說,中國將是「永遠的冒險家樂園」。
過去十年來,借重大陸便宜勞動力的電子組裝與系統台商在華東與華南落腳,上海古北新區、廣東東莞等地,已有第一波科技業「台幹」(台籍主管)落地生根。
過去五年多以來,除了台積電、聯電透過友廠和艦,卡位大陸半體晶圓代工市場外,大陸政策性扶植本土LCD、太陽能等科技產業,逼迫台灣的科技業者連忙跟進。例如鴻海、宏碁等電子企業集團,去年為以「世幹班」(世界幹部)為主題徵才,召募了數百名台灣六年前段班科技人,送到大陸擔任儲備幹部。
三希科技集團在廣州保稅區內有三座廠房,未來要蓋到12個廠,現在正培養70名台籍儲備幹部,作為擴廠的種子部隊。在中山的緯創資通目前雖然只有兩個廠,但是50名台幹也是為將來擴廠做準備。一位在大陸半導廠的主管透露,四年前一、二百位聯電離職員工,大批人馬前往蘇州。
他透露,和艦是雙模式的廠房結構,規模其實是兩座8吋晶圓廠。不過,管理、技術靠的還是同一批來自台灣的西進部隊,所以是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加上聯電到大陸投資的官司到現在都還沒解套,和艦的海外上市與員工分紅配股看來好像遙遙無期。所以,去年和艦曾爆發台籍儲備幹部離職潮,有的人選擇回家,但也有不少人決定留在大陸發展,多數去了太陽能、LED和LCD產業。
104大陸獵才事業處總監黃志堯透露,過去一年來台挖角的大陸科技廠,以LCD、太陽能之類的光電業者為主,網羅對象一類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台灣科技業中高階主管。對方開出的底薪、績效獎金、分紅配股在內的薪俸,至少有新台幣500萬元,最高還有喊到新台幣1,000萬元的。薪資條件大概是在台灣的四倍。
大陸教育部及智慧財產局統計,未來五年大陸人才需求量將急遽增加。據指出,目前大陸約有2.5萬家公營企業,430萬家民營企業,企業家數很多工廠更多,但就是沒有足夠的優秀管理人手。
威盛中國區總經理湯函宇說,不少來自台灣的科技人才,在大陸累積了三、四年的工作經歷後,在當地又被其他非台資企業挖角的,身價都還能再增加個三、四倍。
雖然大陸科技企業的挖角條件讓人眼睛發亮,但諷刺的是,並不是所有台灣科技人都有機會。黃志堯承認,大陸科技業者還是傾向用當地培養的人才,出身台灣、生根大陸的科技人,多數都是這幾年都是從台灣科技企業外派才來的。
許多製造廠剛到大陸設廠時,廠內的各種職務與功能,都需要台幹,包括廠長、財務、生管、品管、業務、廠務、採購等。但經過二、三年後營運穩定後,除了業務、廠長、生管等台幹較有競爭力職務,或是財務人員,其他職務都可以「就地取才」。
雖然製程、IC設計研發、品管仍然是台灣科技人才的強項,但「除非是台灣有新的製造廠移大陸,能帶進專業人員與儲備主管,不然,台灣人要到大陸發展,機會並不多。」緯創資通中山廠特助郭五增指出。
這十年來,不少台灣科技企業在大陸的營收已經是台灣的十 倍以上,第一波進駐的科技業台幹,多數已經在當地落地生根。現在許多晶圓廠已經開始西移大陸,系統廠也都在大陸,遲早大陸一定會形成完整的半導體生態鏈。到時候,號稱有500家IC設計公司的大陸,配合大陸資本市場的成形與員工分紅配股的制度化,勢必也會吸引台灣的IC設計中生代與新生代,一起來擠大陸科技業窄門。
【2007-08-07/經濟日報/A7版/兩岸經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