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延畢的理由很多,除因必修學分被當、雙主修學分太多,更多人是「用時間換取空間」,多一年準備考研究所或留學;有法律系學生為了律師考,不惜讀到大七;也有迷糊蛋,辦離校手續時,才發現少算畢業學分而「留級」。 「考不上研究所,先延畢再說,很多大學生不曉得出社會要幹什麼。」政大符同學指出,這年頭好工作難找,連招考清潔隊員,大學畢業生都排隊搶著當,為延遲就業壓力,大四學生一窩蜂考研究所,一旦4、5月放榜沒上,會馬上「技術性延畢」,專心準備考研究所。
玄奘大學李同學,大五才畢業,他指出,延畢生以男生居多,因為一旦考不上研究所,馬上要當兵,雖然役期已變短,但變數大,不利重考研究所,為了暫逃兵役,會出現「求」老師當學生的反常情況。
台大張同學是比較「衰」的延畢生。他大四考研究所備取沒上,畢業就得當兵,求體育老師當他而延畢。隔年他仍是備取,又求體育老師再當他一次,誰知最後竟然備取上了,但體育成績已送出無法更改,他只得放棄研究所,「含恨」讀大六;第三年他才順利就讀研究所。
輔大許同學也很倒楣,她常去外系旁聽,有興趣的課才修,誰知在辦理畢業手續時,才發現少算畢業學分數,當場傻眼,只好延畢一年補修學分。
法律等專業性比較強的科系,要通過律師、司法官、書記官等國家考試才有身價,但因錄取率低,台大、政大等校法律系,都不乏延畢1-2年的學生,有人讀到大六又休學,再接再厲。
也有不少學生,是為了準備留學或當國外交換生才延畢。
「我覺得台灣的生活腳步很快,彷彿是被環境逼著作決定。」台大社工系黃頌恩去年決定延畢,申請成為愛爾蘭三一學院交換生,這讓她暫時放空,把畢業壓力擱一旁,無壓力地修課、與歐洲各國學生交流,先品嘗、體會未來的留學生活,非常值得。
台大昆蟲系蕭雅文,則是利用延畢這一年,準備申請國外研究所,打算從「昆蟲」換到「藝術」領域,延畢讓她可以選修更多相關課程;她也大量累積課外活動經驗,協助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的前置作業,並到電影公司見習,為申請研究所加分。
【2007-08-06/聯合報/C3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