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500元招不到送水工」。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提供的這則消息,成為5月份最吸引讀者的招聘類新聞。 地方電視台「保母速配」節目裏,候選保母大大方方地開出月薪1200元的價格。加上食宿費用,雇主實際付出月薪接近二千元。
月薪1200元(包食宿)招搬運工,連續擺攤兩天,難招到一個人;要求「大專學歷、相貌姣好」的大公司前台接待文員,月薪八百元,應聘者如雲。
電腦技術人員找工作最難;空調維修招工最難。
黑領短缺 行情俏
經濟參考報報導,廣州勞動力市場的種種匹配信息,傳達著同一個信號:在中國完成高等教育大眾化、獨生子女成為新增勞動力主流的今天,勞動力總體過剩的局面依舊,但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轉變:普通白領—中等管理、技術人才充斥市場,用人單位對他們毫不手軟地提高招工條件、降低待遇。而肯動手幹技術性體力活的技工,肯從事艱苦繁重、低技術重複勞動的勞工(俗稱黑領)日漸短缺,薪情看漲,收入漸漸與白領靠攏。
為了應對「民工荒」,廣東各地企業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民工工資,調查顯示,在粵農民工平均工資達到1293元。
舒適工作 大家搶
隨著政府和家庭教育投入增加,新一代勞動力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快速升級。但是,城鄉青年求學擇業時一窩蜂選擇工作舒適的職業,各類培訓機構出於教學成本考慮,也大量開設這類專業。如文秘、財會、營業員、倉管員、收銀員、電腦工程技術人員、企業行政管理人員。這些專業的特徵是:招生學校多,無論是全日制學校還是夜校,都大量開班招生;入學門檻低,招考分數很低或免試入學。
在技工方面,出現了「類白領」現象,找工者湧向比較斯文體面、輕巧舒適的工種,如小汽車駕駛員、中西餐廚師等,導致供應過剩。而鍋爐、電焊、空調安裝維修等需要高溫、高空作業的工種沒人肯學。
體力重活 少人幹
用傳統的話說,就是「勞心型人才過剩,勞力型人才短缺」,說到底,就是肯上生產線幹體力活的人短缺。據報導,溫州有關人士把這一現象稱為「知識型人才過剩,實用型人才短缺」。
黑領短缺,白領和類白領過剩,用人單位在人力成本支出增長不大的情況下,資源自然更多地切給黑領,讓「沒人願幹」的崗位能夠招到人。
中等技能人才不得已低就,或者是接受較低的工資,或者放棄專業回頭幹民工的活。一增一減,中等技能人才與農民工工資水平逐漸靠攏。
在廣州,大專、中專畢業的文員、財會、行政管理人員,與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流水線生產工,月薪都是1200元至1500元上下。一名前台(站在公司大門迎客的接待文員),大專畢業,月薪只有八百元。
【2007-06-20/世界日報/A02版/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