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7/06/05 04:39 記者: 彭漣漪/台北報導
近八年來,社會新鮮人的薪資不增反減!根據勞委會的調查,去年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是兩萬六千七百元,比起八年前還少了七百六十二元,這還沒算上物價上漲因素;至於碩士級以上的社會新鮮人,去年平均起薪是三萬一五六七元,比起八年前只增加一千元加零頭。
今年失業率將超越高職
每年有超過三十萬大專以上高學歷社會新鮮人投入職場,大量生產的大學生及碩博士,由於供需失調,造成「價格下跌」,許多人成為落入M型社會左端的一群。他們是向下沉淪中產階級中的指標族群。
這群社會新鮮人,工作愈來愈不好找,很多只能靠打工過日子,有些則賴在家中靠父母,面對可能淪落為「新貧階級」,焦慮油然而生。
一○四人力銀行剛公布今年的社會新鮮人起薪調查,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看過去三年,扣除物價因素,社會新鮮人中,除了碩士級有些許實質成長外,學士和專科的起薪都是負成長。
歷來,高職一向是各個教育程度中失業率最高的一群,但今年二月,在尚未進入畢業旺季之際,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率,竟然首度超越高職。隨著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碩博士愈來愈多,主計處預估,今年有可能是大學以上畢業生失業率超越高職的一年。
台中技術學院國貿系四年級學生張幃婷,今年即將畢業投入職場,但早已開始做準備,之前曾參與企業實習活動,在開學沒多久就準備找工作,擔心在職場上「晚別人一步」的憂慮,促使她不得不積極。
畢業後平均失業五個月
張幃婷的危機感其來有自。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針對畢業後五年內社會新鮮人動向的調查顯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高學歷社會新鮮人,平均會失業五個月,就業現況則是「兩成未就業,一成靠打工過日子」。
這項調查指出,有五成從事過不穩定的「非典型」工作,包括約聘、短期、外包、派遣等型式,也就是日本所謂的「飛特族」(Freeter,自由工作者)。日本出現另一種新族群,在台灣也開始流行起來,那就是在家「怠業」,依靠父母過生活的「啃老族」。
世新大學教授彭懷恩表示,會出現「啃老族」和「飛特族」,除了企業採用彈性雇用制度外,父母親提供子女優渥的環境也是因素,而這個現象對產業的影響,值得政府關注。
台灣朝向M型社會趨勢愈來愈明顯。面對全球化時代,競爭越來越激烈,即將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在準備階段就要先把自己的專業技能訓練好,在激烈的職場中絕對是專業掛帥,擁有專業技能才能擁有較高的報酬。
如果你進職場十年還是落入貧窮族,自己恐怕要負較大的責任。首先,你在大學念書時可能是抱著「由你玩四年」,沒能讓自己在基礎學科上扎好根基,並且為自己做好職場「差異化」的準備;其次,你沒有挑對行業。
台灣經濟研究院第六所所長楊家彥說,技術門檻低的傳統產業從業人員,未來薪資成長受到的衝擊會比較嚴重,富邦投顧董事長丁予嘉說:「看來還是高科技最重要。但不能忽略的,伴隨著高科技一起發展的傳統機械與材質的研發,因為這些手機、面板、筆電…,外觀要精美、功能要更強,全部要靠著這些傳統的車床沖壓技術,以及塑化材質的愈來愈精密改良。」丁予嘉表示,不論產業與個人,要活下去,就要想辦法技能精進,做出差異化,但是以「薪水」角度看,若怕入錯行薪水不漲,產業的前景性就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