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教育超連結
市長:關雲長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教育超連結】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年輕白領 壓力大超累工作第一 65.6%每天工作逾8小時 生活第二 各種樂趣擺一邊
2007/05/16 20:05 瀏覽371|回應0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報北京十日電
「工作第一、生活第二」,正成為中國年輕白領的生存信條;而超長的工作時間、基本沒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這些白領族變得越來越疲憊。北京「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每天工作八小時以上的白領,占百分之65.6%,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人超過20%。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許燕說,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是導致過勞的重要原因。

報導指出,身心疲憊的年輕白領,開始變得對各種樂趣視而不見,枯燥、單調,成為他們描述自己生活最常用的詞彙。而健康每下癒況、精神萎靡不振,年輕的白領甚至開始面臨「過勞死」的威脅。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孫立平認為,壓力的來源,籠統地說,是競爭;更明確地說,是位置或職業的競爭。

孫立平在「商業報導」撰文分析說,壓力的背後,無疑就是始於上個世紀九○年代末的大學擴招。1998年,中國普通高校(大學)只招收本專科生108萬4000名,各類高等教育招生總數只有215萬8000人。1999年,「擴招」這個新詞浮出水面,從此,大學招生規模迅速擴大。2004年全國高校計畫招生數達到400萬,2005年達到504萬,2006年達到530萬。於是,各種關於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消息不斷傳來。

但孫立平指出,若將這一切歸咎於擴招,也不盡然。他認為,關鍵是中國是一個高度失衡的社會。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北京市高校已就業、未就業的畢業生和即將畢業的在校生的就業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一半的北京市高校畢業生實際收入低於期望值,六成高校畢業生即便畢業時在北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願意到基層、偏遠地區及中小城市去就業。

關鍵問題是,在一個失衡社會裏,資源和機會的分布是高度不均衡的。特別是九○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社會中各個角落的資源都在以極快的速度向有限的大城市中積聚。各大城市房價過高的現象就與此有關。在這種情況下,發展的機會也就越來越集中在這些地方。因此,大學生不願意到中小城市去,更不要說到農村中去了,與其說是意願問題,不如說是失衡的社會縮小了選擇空間。而且這當中的原因不僅是生活條件,更重要的是,資源和機會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幾個地方。

【2007-05-10/世界日報/A02版/話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221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