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節即將來到,根據台灣大學畢業生就業輔導組最新完成的「台大學生生涯發展調查」,近兩年來,台大畢業生選擇國內升學的比率從38.7%降至33%,而選擇出國留學比率卻從26.4%升至29%。
由於國內大學研究所如雨後春筍般激增,台大學務長馮燕指出,近十年來,選擇在國內繼續升學的台大學生約占4成,但出國繼續深造的人數持續下降,一度跌到2成多。然而,根據94年和95年的統計數據比較,規畫出國進修的比率,已逐漸拉回到近3成,反而是選擇國內升學的畢業生下降5%。
「過去台灣學生留在國內升學,是因為國內的機會好,要搶先卡位。」馮燕認為,如今國內經濟狀況不佳,在全球化氛圍下,大學畢業生已經開始懷疑台灣本身的競爭力是否足夠。甚至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的比率也明顯減少,反應出學生選擇出國進修的意願越來越強烈,大學生選擇雙主修、輔系或修習學程的人數大量增加,導致延畢生也逐漸竄升中。
政大學務長陳彰儀也認為,企業紛紛出走,台灣就業市場縮小,新鮮人的微薄薪水趕不上物價,許多學生都意識到必須走向國際化,未來才有機會到大陸或亞洲其他國家發展。不過,陳彰儀也指出,出國念書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景氣不好已讓許多家長吃不消,教部應該提供更多精英補助計畫。
淡江大學主秘宛同表示,根據95學年度統計,國內碩博士學生人數約有19萬人次,相較之下,出國留學人數雖然顯著增加,但比率仍不算太多。美國公私立大學的學費普遍昂貴,相較於國內企業久未調薪的低迷情況,未來要出國念書,不僅需要家庭全力支持配合,甚至可能要負債借錢留學。
中央大學學務長林能暉指出,國內研究所水準提升,如果只是為了沾洋墨水而留學,到國外念參差不齊的野雞大學,還不如留在國內研究更為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