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子 /聖約翰科大電子工程系譚耀華
上海西南40公里郊區,28歲的松江姑娘利用三年前在當地大學城炒樓買進的店面,投資足浴店,當起女老闆。此前三年,她是當地銀行的基層行員,從英國利物浦大學修習金融貿易的「海歸」女青年。
就業觀翻轉
歸國女青年開足浴店
三年前,大學畢業的餘育紅進入上海PAPA Johns披薩連鎖店端盤子,做服務生。通過層層考驗,如今她是鬧市門店經理,負責整個門店的員工招聘、企劃、物料、業績考核、服務品質提升的管理工作,薪水也增加了好幾倍。
大陸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近來在就業市場和社會經濟快速轉型的上海灘、長三角一帶,隨著知識密度高、專業化強的新興服務業崛起,悄悄帶來一場「寧靜革命」。
愈來愈多的大學畢業生走進餐廳服務生、收銀員、理貨員、櫃檯小姐…等傳統上被視為有失「體面」的工作崗位,甚至近年來在南京、湖北、廣州、杭州都有大學生當「洗腳工」的個別現象出現。
中國大陸早年被社會大眾視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在市場經濟浪潮下,已成走入凡間的「精靈」,甚至也有一些「誤入叢林的小白兔」,顯現就業觀念掀天揭地的變化。
上海灘一家專業進口食品,面向老外和境外消費者的「城市超市」,旗下五家連鎖店,400多名基層員工就有不少大學生在崗,不少主管更是從基層大學生營業員一路升遷而上。
老闆崔軼雄長期來喜歡晉用大專生、大學生,從基層收銀員、理貨員、生鮮職位、熟食職位幹起,基本工資人民幣800元,當他們通過崗位考試和輪調培訓後,達到中級崗位薪資就會水漲船高,直達人民幣2,000元,然後有能者逐步上升。
行業觀巨變
從事服務業愈來愈多
崔軼雄認為,零售是所有細節集中的行業,拋開學歷、專業背景,大學生、大專生在基層崗位接受挑戰時,他們顯現出學習速度快、學習能力強的特點。他發現「自下而上」的培養模式更容易留住員工。
17年前,崔軼雄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虹橋機場邊日航酒店超市當營業員。1995年他在機場附近,老外和境外人士聚集的虹梅路上開辦「城市超市」,眼下正以每年三成的營收成長,成為上海灘老外的菜市場。
與城市超市類似,在上海快速擴張的化妝品零售商「絲芙蘭」招聘情況也是如此。絲芙蘭門店最基層崗位來了很多大學生應聘,也出現碩士生和海歸青年的蹤跡。部分上海大學生已清楚看到這些行業、企業的發展潛力,認識到隨著這些品牌一起成長,更有機會實現自我創業的機會。
崗位專業化、職業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像絲芙蘭基層營業員必須面對50多個品牌、6,000多種商品,當門店內任何一種產品有顧客詢問時,都像一場考試,營業員必須客觀中立推介產品,幫助顧客試用產品。
絲芙蘭公司有個大學畢業生應聘,從普通營業員到副店長,僅用了七個月的時間晉升,創造一般大學畢業生就業高不成、低不就的一則反面教材。
大學畢業生進入基層工作,他們更用心分析行業、公司的發展,適時抓住這個黃金機會。目前PAPA Johns就有三成比例的大學生在基層崗位工作,由於公司正大力擴張,更有機會在很短時間內,通過個人努力獲得職業上的提升。
相較於上海灘開放市場的速度,部分仍在市場艱苦奮戰的上海國企連鎖零售店,當年在前任頭頭黃菊提倡的「4050工程」(即40到50歲下崗人力就業計劃)影響下,一批看來並未受到有效專業培訓的「阿姨營業員」,已面臨市場競爭的強大挑戰,她們服務觀念正為消費者唾棄。上海官方估計,今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將達14.3萬人,官方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競爭激烈(57%)、薪酬期望值過高(52%)及高不成低不就(50%),仍是造成上海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三大主因。
對照目前上海灘人力市場的「寧靜革命」,傳統中國社會「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品序觀念,仍占據不少大學畢業生的腦袋,更多來自畢業生家長的影響。
職位觀調整
基層做起不眼高手低
前述晉用大學生從事基層崗位的業者坦承,能夠在基層崗位上堅持下來的,通常都受到父母的堅定支援;不能堅持的,主要是遭到父母的反對。
早期中國大學生一畢業就分配到官僚集體系統的幹部序列體制,不必也不能去最基層崗位工作,自然也就遠離服務行業。如今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撞擊,舊體制正在加速崩毀,但觀念的轉變,遠遠趕不上崩毀的速度。
值得注意是,在這場就業觀念的寧靜革命中,那些觀念陳舊或專業不足的服務行業或崗位正被取代;社會經濟轉型的養分,正在灌溉這片熱土,逐漸開出花朵。(本文作者為專業經理人,移居上海逾十年,E-mail:jos201300@sina.com)
【2007-03-12/經濟日報/A6版/兩岸金融】
本文於 2007/03/19 00:45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