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歲的簡元伯大學已畢業,讀了半年研究所後決定重考大學,苦讀一年半後,學測拿到滿分。他說,「從小我爸就希望我做醫生,但我心裡總是抗拒,」沒想到轉了幾年,還是決定要考台大醫科。 簡元伯在台北市的補習班補習,得知學測滿分後,並不急著給在雲林家鄉的父母報訊,仍在補習班苦讀到晚上10點。留著長髮的他,夾在比他小了五歲的同學中,他顯得成熟得多。
簡元伯的父親是雲林的小鎮醫生,母親則是藥師,妹妹去年重考也上了陽明醫學院。但就當簡元伯從交大資管系畢業,還考上交大多媒體研究所,唸了半年以後,向父母提出要重考大學的想法,父親卻遲疑了,「當初叫你念你不念,現在浪費了這麼多年才重考,好嗎?」
但在母親的支持下,簡元伯還是下定決心北上重考,父親最終也軟化了,還幫他付補習費,「他只說,考上就要念完。」簡元伯說。
「我還是滿喜歡資訊的,」簡元伯強調,但在國內目前的環境下,學軟體的難找工作、難有發揮,「即使我研究所二年唸完,也順利畢業又怎樣?」簡元伯認為,醫生相較之下工作還是穩定得多。
簡元伯也不認為之前的五年大學、研究所所學完全付諸流水,「結合資訊與醫學,將來對做醫學研究也有很大幫助。」
【2007-02-27/聯合報/C8版/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