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設計類科的師生昨天感嘆,歐美國家頂尖大學都有設計系所,台灣卻多半設在私校,許多家長仍以為,讀設計科系是要畫廣告看板,殊不知設計高手在全世界都是當紅炸子雞、產業獲利金雞母。 實踐大學研究生黃聖嵐,因得到國際設計賽大獎,昨天獲頒五十萬元獎金,他感觸良多地說,台灣升學至上,師長不重視培養學生美感,建築、道路等景觀設計都很醜,一聽說孩子要讀設計,家長也不看好,只希望孩子讀高中、大學。
黃聖嵐說,當年他執意讀復興商工美工科,爸媽極力反對。但復興重基礎訓練,雖然讀得很辛苦,但他樂在其中,畢業後讀二專、再插大讀戲劇系,想走舞台設計,但環境讓人大失所望,才又轉到實踐視覺傳達設計學系,一路讀到研究所,才找到自己的天空,這次他得獎,爸媽終於肯定他的選擇,還昭告親友喜訊。
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所副教授謝大立指出,國外頂尖大學如哈佛、東京、北京大學都有設計、建築相關科系,招收一流學生,有學生甚至願意捨棄醫學系來就讀;反觀台灣,台大至今無相關學系,國立大學也很少,想讀設計系,多半進私校,學生美工技術不差,但通識不夠,品味、視野待開發。
【記者吳雨潔/台北報導】針對國內設計教育環境,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表示,創意跟學歷無直接關連,任何用考試、分數來評判的項目,都會抹殺創意。P-PAPER雜誌發行人包益民認為,設計不只是教育層面的問題,社會該提倡原創概念,才能走到國際化。
安郁茜說,學校教育重視專業技能,較少配置生活涵養的訓練,但生活美學需要生活教育實踐。
包益民表示,創意不光教育問題,是社會不提倡原創,但台灣逐漸進步中,從過去僅產品代工到今天有自創品牌。事實上,創作才有商機,製造的毛利很低。
【2006-12-20/聯合報/A5版/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