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教育超連結
市長:關雲長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教育超連結】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不分系…十八般武藝 無一精通 機電整合後,他不能和電機系學生比也不能和機械系學生比,他變成了三不像…,
2006/11/21 23:29 瀏覽808|回應2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投縣埔里)
昨天在報上看到一則新聞,明年有很多大學新生可以進入大一不分系的學程,也有人可以進入四年都不分系的學程。我不明瞭這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我要在此向莘莘學子提出一個嚴重的警告,小心你將來十八般武藝,每一樣都學了,可是無一精通,這是十分危險的事情。

一般說來,如果一個人過分地專業,當然不對,就以電機為例,如果你對電機線路十分精通,卻完全不懂如何寫程式,一定會吃大虧的,因為現在的電機系統裡不可能沒有軟體的。以中文系為例,如果一位中文系的畢業生,完全不會看英文書,當然也會吃虧,因為很多現代的文學理論論文是用英文寫的。

不僅如此,我們每一個人,總要有相當好的普通知識,我常常看到外文系的畢業生,無法從事英翻中的工作,因為他們的普通知識實在太差了,在翻譯時錯誤百出,美國有一家著名的公司,叫做 General Dynamics,有人將它翻成戴納米將軍。而這位譯者,卻對西洋文學有很好的造詣,因為他的普通知識不夠,畢業以後的競爭力極有問題。

可是,如果我們樣樣都懂,一定可能樣樣都不懂。我見過一位家長,他要他的孩子精通五國語言,等我見到了那位學生,才發現他的中文和英文都不行。我因此勸這個孩子不要想那麼多,應該全力將中文和英文念好,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將英文念好,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我們都聽過機電整合這個名詞,提倡機電整合是有原因的,如果同時精通電機和機械,多麼美好,但是很多人發現機電整合以後,那位學生的競爭力反而弱了下去,因為他不能和電機系的學生比,也不能和機械系的學生比,他變成了三不像。

我仔細地看了新聞報導,發現有些不分系的學程是為了應付現代科技的需要,現代科技千變萬化,已非一個系的專業訓練所能應付,因此用不分系的方法來使同學們有彈性地選課,畢業以後可以學以致用。這種想法,最為危險。如果我們為了某種行業的需要,而設計了某一學程,萬一這個行業沒落了,學生反而會很快地失去競爭力。

我們不能在教育上炒短線,而要有「永續競爭力」的觀念,學生如何能應付千變萬化的社會呢?唯一的辦法是在基礎學問上打好基礎。我在大學的時候,學了一套真空管的技術,真空管早已被淘汰,我卻仍未被淘汰,原因是當年台大電機系給我的教育相當扎實,使我能夠很容易地吸收新的知識。儘管現代科技變化得非常快,我還能跟得上時代,完全是因為我當年的基礎學問不太差的緣故。

昨天我也看到了一則紐約時報的新聞,有關美國小學生的數學教育,有好一陣子,美國的數學老師強調學生要有創意,要能發明厲害的演算法來解決數學題目,結果是一大堆學生對數學號稱知道得極多,但是真正的程度卻極差,紐約時報形容這批學生的知識是「廣而不深」。

我擔心我們的大學會產生很多「廣而不深」的同學,他們對一些新名詞可以琅琅上口,但是禁不起問,一問就會穿幫,這種什麼都好像懂,其實什麼都不懂的同學,是禁不起考驗的。

我承認我是個老頑固,我始終認為我們不必教會同學十八般武藝,但要打好他們的基礎,用武術的名詞來說,要將他們的馬步練好,如果他們只會幾招武藝,沒有關係的,如果有需要,基礎好的同學一定會在畢業以後學新招的。萬一學生畢業,發現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卻無一精通,怎麼辦呢?

【2006-11-15/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1955887
 回應文章
《回響》學士沒人要 還想不分系
2006/11/29 22:34 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劉廣定/台大名譽教授(台北市)
十五日民意論壇李家同教授指出大學生不分系,正如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學過,卻無一精通。筆者完全贊同。這些年來,接觸許多研究生基礎甚差,不僅相關學科能力欠缺,即使化學本行許多基本觀念亦不正確。而業界友人告知,多數大學畢業生無就業所需知識與能力,不得不雇用碩士甚至博士,來做學士可適任的工作。

昨天讀到沈君山教授大作,他贊成大學是普遍教育,專業的能力到研究所再培養。淺見以為如此實是教育資源上的浪費,務必避免。理由是:

一、目前大學的專業教育是分系執行,但為「鼓勵」學生對其他專業知識的汲取,大幅降低必修學分。換言之,學生獲得某一專業的主修資格,只要選很少的幾門課。因此,即便分系,相當多學生不但本業能力不足,有助本業發展的相關學科也很差。未來若採「不分系」則問題更大。

二、靠研究所的專業教育來加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幾乎已是當前各大學的普遍現象,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六年的時間教會學生應在四年內學到的,豈不是資源上的浪費?再者,年輕人遲遲不進入社會工作,但退休年齡依舊,豈不表示服務社會的年限縮短?當前出生率遞減,未來我們的社會的發展要靠誰來維持?

【2006-11-23/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1968067
早已是普教至少大一不分系
2006/11/28 23:35 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沈君山/清華大學教授(新竹市
十一月十五日聯合報民意論壇登有一篇李家同教授的文章,他認為大學不分系的學程可能導致學生十八般武藝樣樣通而無一精的困境,在社會上失去競爭力。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一直認為至少大一應該不分系,時至今日,尤有此必要。而四年都不分系的學程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第一個原因是大學教育已成為普遍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幾乎真到了人人可讀大學的地步。第二個原因是大部分工作(尤其理工方面)都高度分工,卻不是照著大學科系分,真正要培養進入職場後的專業競爭力,是大學多修一兩年的不分系的學程,致力於專業中的基礎知識和工具知識,這兩者通常是跨系的,畢業後至少再花一兩年時間進入研究所,修一個相當碩士的學位,那時再專注專業課程。

我其實很同意李教授文內的一些觀點:扎實的基礎訓練和語文實用訓練,這是終身受用的。家同兄和我是清華大學的老同事,他曾極力主張大學入學考試只考國英數三科,這也是我極力贊同的,這樣的觀點似乎應導致至少大一不分系的結論。為何適得其反?

【2006-11-22/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196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