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教育超連結
市長:關雲長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教育超連結】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社論》329許青年一個有尊嚴的未來
2006/03/29 15:13 瀏覽437|回應1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社論
本周二主計處發布,由於受農曆春節後臨時性工作結束及轉換工作者增加影響,今年2月就業人數1,000萬6,000人,較1月減少3.2萬人或0.32%;較上年同月則增13.2萬人或1.33%。2月份失業率為3.92%,較1月上升0.12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月則降0.36個百分點,係近五年同月最低水準。這是傾向正面解讀者的看法。看衰者則強調,卡債事件已使失業率近六個月首次回升。

不過對於失業率的觀察,更重要的是必須跳脫對一兩個月波動起伏的執著,而應更深入瞭解其趨勢及結構性的轉變。倘若我們以年齡或教育程度來看失業率變化的情形,便能看出端倪。以教育程度來看,自2002年失業率達到最高峰後,大多數教育程度類別之失業率均逐年下降,唯獨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失業率逆向上升,至今年前兩個月已達4.24%,眼看著馬上將超過高中學歷之失業率,而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學歷高失業」現象。倘若以年齡區分,雖然今年前兩個月15-24歲之失業率仍達到9.48%,高於其他年齡層,但近一兩年來明顯下降;而反倒是25-29歲失業率再次上升。

這些數據的變化間接地說明了幾個現象:第一,學歷已不再是就業的保障;第二,目前仍受失業之苦最深的一群,仍是在2001年不景氣,未能找到工作而成長期失業的高學歷族群,這一群人五年前受到不景氣的傷害,他們的失業困擾仍明顯地反映在25-29歲年齡層失業率上。

這也反映出,當青年初入職場時,若沒有充分的時間獲得職場的機會或訓練,那麼失業將可能困擾其一輩子;尤其在不景氣時,大部分的廠商均不願意雇用沒有經驗、還得訓練的員工。因此,政府若想降低結構性失業率,便不得不以特別的方式來處理這一群不景氣時的職場受害者;他們的問題並不在於程度,而在於機會與職場的適應。

這一部分短期的機會,也許可以透過政府給予補救。但我們更關心的是,未來青年長期機會在那裡?高學歷卻沒有高就業,而青年失業率也仍高掛;有些人會直接把這樣的現象歸咎於大學校院的擴增,能力不足者都擠上了大學,大學畢業生就職能力當然下降。這樣的論點似是而非,因為就是能力不足才要想上大學啊;因此,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上不了好大學;若想要接受好教育就得擠進公立大學,不然只好出國,否則只能混進國內二三流的學校。

但只要教育政策觀念一改,可以讓國外好大學在台設立分校,立可造福及造就多少未來國家的棟梁;從簡單的成本效益來看,這是多麼划算的事,一個留學生每年花100萬元出國,畢業後還不見得會回台;但就算一年花1,000萬的薪資可以讓國外名師在台授課,所造就的人才可以上百位。

目前的制度只是保障了既有的學校及教師,甚至庇護他們濫竽充數,不知長進,這是不合理也是失衡的狀態;事實上,倘若可容許國外大學在台設立分校,排名較差的國內大學也不見得就得關門,反而可能會在競爭壓力之下力爭上游,或是利用與國外大學合作機會提升其競爭力及吸引力。就學校教師而言,目前台灣有近七成的博士鎖在學校裡,許多教不出符合職場需求的教師,與其保障其在學校裡折舊,倒不如在競爭環境下,令其出來與業界一起打拚經濟。

目前許多低度開發國家(例如越南),均已允許甚至鼓勵外資在當地興學;我們擔心20年後,這些雖處於低度開發國家但能受到全球最好教育機會的學子,其競爭力將會超越我國無法留學的本地生。329青年節在即,希望以魄力著稱的蘇揆、杜部長及鄭主委,能夠為台灣青年就業的機會與未來,端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策略。

【2006-03-25/經濟日報/A2版/財經要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1620278
 回應文章
高學歷高失業 成趨勢二月失業率3.78% 近6年來同期新低
2007/03/29 02:02 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二月分失業率為3.78%,不僅連續六個月下滑,也改寫近六年同期新低。

不過,二月分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達4.36%,位居所有教育程度之冠,也連續兩個月超越長期以來失業率最高的高職畢業生。

主計處官員表示,這表示「高學歷高失業」的現象,已經是大勢所趨。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表示,農曆年前節臨時工作較多,總就業人數持續增加至1,024萬人,使得二月失業率為3.78%,一到二月的平均失業率為3.79%,雙雙創下近六年來的新低水準。

數據顯示,二月就業人數總計有1,024.3萬人,較一月增加4,000人,服務業部門與農業部門,分別增加19,000人與2,000人,工業部門則減少18,000人。

但,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卻節節攀高,顯然已經成為國內失業問題最為嚴重的一群,官員分析,大學生愈來愈多,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長期走高是必然的趨勢,大學生年輕又自恃學歷好,自願性失業的比例較高,寧願淪為「賴家一族」,也不願低就。

數據顯示,國內大學生失業率逐年走高,去年以4.36%的數字,攀升為僅次於高職畢業生的「失業亞軍」,今年一月則以4.28%,追平高職畢業生的失業率,二月更以4.36%的數字,連續第二個月超越高職畢業生,官員預測,大學畢業生今年起,將會躍居為國內失業狀況最嚴重的族群。

【2007-03-23/聯合報/B2版/焦點】

聖約翰科大電子工程系譚耀華表示:雖然現在大學生能力差異甚大,但政府有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嗎?職業貴賤化!薪水少事卻繁,花了一整天賺來的微薄收入都被物價消耗掉了,求職者眾壓低了薪資,難道政府不用增大供給面嗎?每個人的能力本來就有差異性,不用每個人都要去作高知識的行業


本文於 2007/03/29 02:18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214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