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創作發展,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基石。從早年的傳統匠人師徒傳承或家學淵源,到西式教育體制中進入專業學院,轉變最大在於創作觀念與思潮的啟發和反思。 全球各地不乏知名的陶瓷科系,但專門的「陶瓷大學」舉世數不出幾所,台灣陶瓷界多年前便曾大聲疾呼提昇陶瓷教育、設置陶瓷大學的重要性,可惜一直未見回應,讓中國大陸搶先一步:景德鎮陶瓷學院本已是陶瓷在中國的最高學府,不久的將來,還可望升格改為「中國陶瓷大學」。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館九樓展出中的「窯火千年──景德鎮‧鶯歌‧有田陶瓷大展」,便是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與景德鎮陶瓷學院共同主辦的展覽,從中自然可以一窺景德鎮學院師生的作品質量。
回溯景德鎮陶瓷學院的歷史已近百年。前身是1906年創辦的「中國陶業學堂」,是中國最早實施現代教育的一批陶瓷學校,到1958年改名為「景德鎮陶瓷學院」,設有七院四系,有碩士、本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等多層次的培養形式,並向海外招收攻讀學士和碩士學位的留學生,學生上萬人,並有「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國家日用與建築陶瓷工程中心」等下屬單位,擁有百餘人的科研隊伍。
近半個世紀以來,景德鎮陶瓷學院儼然陶瓷菁英的出產大本營,本次參展的「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秦錫麟、熊鋼如、張育賢、戴榮華通通都是景德鎮陶瓷學院的早期校友;景德鎮陶瓷學院培育出的人才,還「輸出」到全國各地,景德鎮陶瓷學院院長秦錫麟曾在訪問中指出,中國各大陶瓷產地有近六成至七成的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都是陶瓷學院的學生,尤以廣東佛山最為典型,至少有兩千八百位陶瓷學院畢業生在佛山取得驚人成就。
擁有「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及全國人大代表頭銜的秦錫麟,於1995年接長景德鎮陶瓷學院,也是景德鎮陶瓷學院建設最勃興的十年,新近啟用的新校區佔地一千六百多畝地,規模大有可觀,氣象也為之一新。
秦錫麟領銜,景德鎮陶瓷學院鍾蓮生、陸軍、楊冰、黃煥義、鄒曉松等教授的作品都參與展出,展現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堅強陣容。(系列八之三)
【2005-11-05/民生報/A13版/文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