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教育超連結
市長:關雲長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教育超連結】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趨勢觀察〉雙聯學位 校園全球化
2005/10/31 12:36 瀏覽619|回應0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蔡翼擎、陳珮馨
商管學院研究生跨海修課,投資兩年半到三年,同時取得兩校碩士學位的「雙聯學位」制度,成為台灣商管學院邁向國際化的新趨勢,甚至從正規的企管碩士 (MBA)學程,一路延燒到經營管理在職碩士專班 (EM-BA)。

政大打頭陣 與歐美大學合作

政治大學商學院率先起跑,三年前,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簽約,商學院研究生只要通過甄選,先在政大上完基礎科目、寫完論文,最後一年飛到華盛頓大學修課,達到標準後,即可獲得兩校畢業證書。交大、中山與長庚管理學院也陸續跟進。

今年暑假,政大商學院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締結姊妹校,雙方準備進一步合作雙聯學位,不但送政大商院學生到荷蘭,也讓荷蘭的研究生到台灣。政大IMBA執行長陳春龍表示,商管學院必須進一步跨足海外,才能迎接新世代的國際挑戰,政大商學院很早就開始營造國際化的學習情境,除了推動全英文課程,也透過交換學生和締結姊妹學校,作為國際化的延伸。

去年政大商學院有100位交換學生,今年持續增加到約150位,和四年前十位不到比起來,成長可觀。陳春龍表示,政大已經塑造國際化的環境,因此從2003年起,把雙聯學位視為下一階段的推動重點。

雙向交流 彼此吸收專長

陳春龍表示,三年前和華盛頓大學簽約,只是想提供企管學生新的出路,也沒有強調以專長領域交換,但隨著國際化的必然趨勢,雙聯學位不應只是上共同管理課程,而是「大家找專長,一起來交換!」

其次,雙聯學位不能只停留在單向交流,應該吸引更多國外學生來台。隨著中國大陸的興起,很多歐美學生希望進入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

阿姆斯特丹大學會主動找政大合作,就是看上政大商學院一系列的「亞洲管理」課程,相對地,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專長領域是國際金融、國際財金,以及勇於創新的精神。也就是說,一旦合作雙聯學位,兩校學生可吸收彼此專長。不過,雙聯學位的競賽已從正規的MBA學程轉進EMBA,修正後的模式甚至更具商業潛力。

從MBA學程 推進到EMBA

元智大學今年和荷蘭NIMBAS管理學院合作,共推跨國菁英碩士在職專班(IEMBA)雙聯學位,兩校教授聯合英文授課,上課地點分布台灣、荷蘭、英國、德國等,學員趁著寒假期間,短期飛到歐洲上課。

今年上半年,中山管院與長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策略聯盟,推出「亞太營運管理EMBA聯合學程」。

中山管院院長蔡憲唐指出,這項跨越台灣南北及海峽兩岸的策略聯盟,提供聯合學程、雙聯學位兩個層面的誘因。

中山與長庚各自招考學員,但共同上課,修完整個學程的畢業生可獲雙聯學位,一張是中山或長庚的台灣文憑,一張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文憑。

省時方便 高階主管歡迎

這個創新的雙聯學程的最大特色是,雙聯學位的另一張文憑,是隸屬於海峽對岸政府教育體系所管轄的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院文憑,這對在商言商、普遍視大陸為重要市場的企業高階經理人而言,誘因頗大。同時,此種「變體」雙聯學位,「目標顧客群」是財力雄厚的企業高階主管,單就這一點,EMBA的雙聯學位就比MBA的雙聯學位來得有市場潛力。

雙聯學位學費昂貴,平均每一學分分攤的學雜費,高於高階經理人唸的EMBA學程,以一般學生為目標群的MBA雙聯學程,因此不容易打開市場;但財力雄厚的企業高階主管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EMBA雙聯學程提供地理便利、幫他們克服時間壓力,市場反應因而頗為熱烈。

不過,在全球化思潮及競爭壓力的推波助瀾下,大學「打破校園框框」、「以全球為校園」是必然的趨勢;類似雙聯學位的策略聯盟,不僅是台灣各大學國際化的必經之路,也是國際名校擴展市場及影響力的必要手段。

【2005-10-30/經濟日報/C1版/管理學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143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