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反高學費團體今天說,開學前,家長忙著到銀行辦助學貸款,或是到當舖典當籌學費。許多學校減縮工讀名額,打工學生因之「失業」。能在學校掃廁所賺學費算運氣好的。
由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泛紫聯盟、紅火蟻─教育與社會改革協進會等團體,今日舉行「青貧果失樂園系列座談會」,對高學費、文憑貶值等社會現象提出批評與建議;他們提出數據指出,台灣近十年公立大學學費上漲幅度約百分之七十,私立大專校院上漲約百分之二十,但台灣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只不過上漲百分之十。
林柏儀說,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子女,獲得的教育資源本來就比較多,經濟弱勢的家庭子女往往必須打工籌措生活費與學費,擠壓讀書的時間,但隨著大學與學院越設越多,整個社會已經變成「沒有學位就沒有工作」,經濟弱勢者必須咬著牙關工讀。
同時公布台北市8月份動產質借處的統計,金額高達2.27億元,而每位平均借款5、6萬元,恰是支應大學學費的數額。
東吳大學哲學系學生李俊達表示,自己來自單親家庭,每學期貸款將近5萬元,大學沒畢業就負債近50萬元,還不能出國唸書;而每個月要自己籌措1萬元的生活費,如果以時薪100元來算,1個月要打工100小時,平均每天4小時,換句話說,5點下課就得打工到9點。
李俊達指出,教育部縮減對大學學生打工的補助,所以能夠在學校打工的學生只剩下三分之一,很多學生都「失業」了,學校是最安全、最有保障的打工環境都是如此,何況其他?
綽號「小精靈」的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理事長無奈地說,自己大兒子私立大學畢業,馬上就負債,而且還必須自己簽志願役三年,就是怕出來找不到工作;大女兒因為學校成績八科被當,加上也沒有什麼錢了,只好休學;小女兒念南台科技大學,儘管成績好,也不能出國遊學,只因家裡沒有能力負擔,還必須在學校掃廁所賺生活費。但有機會打工,已算運氣好的。
基隆女中教師黃致誠指出,原本教育是中下階層翻身、擺脫貧窮的好機會,但教改廣設私立大學,使中下階層經濟負擔更形沈重;加上私校教學品質也不好。代代複製貧窮,中下階層的人根本不可能翻身。
【2005/10/16 聯合晚報】
本文於 2005/10/16 20:53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