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術交流服務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DAAD)座落於德國文化中心內,自2000年創立起即為台灣學生提供至德國求學的諮詢服務與協助。2002年時,全球12%的國際學生表示德國是他們最喜歡的第三個目地國,僅次於英國 (13%)和美國 (20%),但台灣並不符這種趨勢。台灣在2004年有30,728位海外留學生,其中90%選擇美國、英國、加拿大或澳洲,只有580位選擇法國、402位選擇德國。 目前有1,400位台灣學生在德國大學就讀,其中將近3/4攻讀碩士學位,最喜愛的科系是人文、藝術、音樂和經濟,其次是工程、醫學與自然科學。另一方面,在台灣有大約50到100位德國學生,大部分是學習中文,因為中文的高難度導致只有極少數的德國學生會想要完成學位。
就台德而言,語言是雙方學術交流相對冷門的主因。台灣的學校鮮少教授德文,而且只有少數幾所大學設置德文科系。另一方面,中文的難度讓外國學生難以在台灣的大學就讀。「全球化」使世界的高等教育系統不得不適應日趨競爭和國際化的環境,已經為台德雙方帶來一些結構性的改變。
現在很多德國大學為外國學生提供以英文授課的國際學位課程。單元式課程結構和密集的指導與諮詢,是想要在有限時間內攻讀國際承認學位的台灣學生最佳選擇。為了符合針對改善大學競爭力並促進歐盟國家學生交流的布隆尼亞學程(Bologna process),很多德國大學已提供傳統學位課程以外的碩士與學士課程。
另一個可以吸引德國學生來台的地方是,除了中文課程外台灣還能夠提供更多其他的課程的方式就是透過機構化的學生交換和承認雙方學位來促進雙方大學間的合作。這種方式已在台灣的大學德文系開始試行,應該擴大到台灣擅長的資訊技術與奈米技術的相關科系。這些交流的第一步就是由DAAD和台灣的國家科學委員會聯合規劃及贊助的暑期課程,但仍有很多其他地方有待實行。台北德國資訊中心在此一協商過程中嘗試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準備成為替台灣的大學尋找適當合作的德國大學的仲介者。
【2005-10-03/經濟日報/D1版/德國統一15週年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