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一件差事,每個人都能做,卻沒有人想去做的時候(聽起來就知道不是輕鬆的差事)。
只要你去做了,那麼「應該」普遍會聽到另一個人在一旁飄出一句話:「能者多勞嘛!!」(這種語調會帶點調侃,帶點幸災)
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運用自我安慰、捨我其誰,來昇華自己的情操(「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或者打從心裡去承認,你有點憨直,只要別太張揚自己真的笨。
「能者多勞」這詞句,真要追朔起來,我的確不知道出於那個朝代?又是怎樣的歷史典故,造就它的流傳合理?只是,沿用至今的修正,「能者多勞」儼然不如「笨者多勞」來的貼切而符合屢屢所見。
我的門市朋友與他的同事,上一樣的班,領「一樣」的薪水。
電燈壞了。老闆問:「誰會修?」他同事瞬間離地三尺。
水龍頭壞了。老闆問:「誰會修?」他同事襯衫濕了半截。
老闆娘肚子餓。老闆又問:「誰知道附近有賣什麼吃的?」他同事機車的油量總是充沛。
一年過去,我朋友與他同事,依然上一樣的班,卻領「不一樣」的薪水…我朋友加了薪,因為他賣東西比當「雜工」更賣力。
這是他請我喝一杯咖啡,要交換我去聆聽的故事。或許,還附贈一塊蛋糕,聽他佈道他引以為傲的理論。…這理論叫做「“不會”定律」。
「任何狗屁邋糟的事,只要你不想做,沒必要做,你只要表示不會做(不懂),那就不會變成自己的負擔。尤其,做了與不做,並不會影響到什麼。」
「意思是…你同事做的、修理的,你每一樣都會。」
「當然會。我唯一比他生疏的,就是…笨。」
「……」
他生動的表情,我不太習慣。並不是由於橫飛的口水,而是換個場景,我極可能像極了他同事。
我看起來很笨嗎?!
我從不用別人的以為來自我認為。
如果不在「能者」與「笨者」的名詞上來計較,我倒願意用這種「多勞」來維持我的「完整性」;一種充分掌握事物的參與感。…把這過程的空間,當成是個人領域的體驗與挑戰面對,何嘗不是有利無害的看待!
而,選擇性的「多勞」,是否也可能存在…足以潛伏發酵於人際的瓦解?!
「笨者」依然引領「多勞」風潮。 你願意走在流行的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