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騙子﹑傻瓜﹑老土……趙新兵經常聽到別人用這些詞描述河南人。每次承認自己是河南人的時候他都很尷尬。
趙新兵說﹐河南老鄉到北京來看他的時候﹐他總要提醒他們不要在電梯里說話﹐以免濃重的鄉音讓別人反感。工作時﹐同事們拿河南人開玩笑的時候﹐他總是保持沉默。而那些註明瞭“不考慮河南人”的招聘廣告會深深傷害他的自尊。
這位今年38歲的記者說﹐所有這一切不過就是因為河南人比沿海地區的人窮。終於﹐他對這種歧視和偏見忍無可忍﹐同幾位朋友一起寫了一本書《河南人惹誰了?》。
趙新兵說﹐必須有人站出來替河南人說話。
捍衛這個封閉農業大省名譽的公共關係之戰已經展開﹐參與者包括本地作家﹑企業家﹐甚至還有河南省政府。這場運動看來已經有所收獲﹐而首當其衝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原地區生活標準不斷提高﹐讓傲慢的東部人對內陸同胞的抨擊少了許多。河南在贏得尊重之戰中的勝利對中國其他感到受到沿海地區人們歧視的地區而言﹐可能也有借鑒意義。
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不同地區之間的競爭和排斥幾百年來從未間斷。北京人受不了往往比他們更富裕的上海人﹐總說上海人精明小氣﹔而居住在上海這個全國金融中心的人們也看不上首都人的官僚態度。地方保護主義有時會讓某個地區的產品根本無法進入另一地區。數百萬農民從農村湧入城市打工﹐常常遇到城市中的沙文主義。
關於河南人的笑話之多﹐其他地區無出其右。首先﹐河南的人口接近1億﹐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從面積而言﹐河南同擁有1,300萬人的柬埔寨接近。在河南省的8,000萬農村人口中﹐約有10%進入東部的北京和廈門等城市﹐從事建築﹑環衛﹑卡車駕駛或其他城市人不願做的臟活累活。
可是﹐為什麼河南人的名聲要比安徽或者四川等省份還要差呢?這些省份也有數百萬人口到沿海城市打工。不管怎麼說﹐河南並不是中國最窮的省份: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在31個省份中排名第18。看起來﹐這是因為河南省這10年來口碑不佳的宣傳日積月累而成。河南離中國的媒體中心北京較近﹐自然而然地成為記者探尋中國農村問題的焦點。
趙新兵認為﹐這種不良印象始於1993年一家河南省醫藥公司制售假藥的案件﹐以及與此有關的種種不利曝光事件。這家公司的藥品標簽上註明是供人使用的﹐但實際上卻是獸藥﹐被中央政府打擊假冒偽劣消費品的活動曝了光。儘管每個省份都有假冒偽劣產品﹐但此後中國人一想起這類問題就會想到河南。
過於注重形象也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一位河南人曾宣稱要開設“中國的麥當勞(McDonald)”連鎖企業而慘遭失敗的經歷被廣為宣傳後﹐河南商人就成了只盯住眼前利潤的浮夸者的代名詞。
在另一起震驚全國的事件中﹐從河南運到外地的一大批大米中發現摻雜了可使大米顯得新鮮的有毒礦物油。綁架和拐賣婦女的案件也使得河南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河南形象損害最大的莫過於部分農民在不衛生的技術條件下賣血﹐導致艾滋病患者人數劇增的事件。
情況嚴重到甚至在四川農村﹐父母也經常這樣教育孩子:“乖一點﹐要不就把你送到河南。”這種發展趨勢打擊的不僅僅是河南人的自尊。比如﹐毒大米事件導致河南原陽縣優質糧食市場的銷售量大幅下降。一些當地商人不得不把“河南”二字從公司名稱中剔除。審視對河南偏見情緒的另一本書的作者張向持說﹐他知道一些醫院拒絕治療來自河南省的病人﹐認為這些病人不會支付醫療費。
對眾多河南人的最後一擊發生在2001年﹐當時中國中央電視台(China Central Television)在黃金時間播出的一個節目中﹐演員扮演的一群騙子都操著河南方言。河南觀眾紛紛打電話指責中央電視台。不久後﹐趙新兵和張向持就出版了他們的書。
趙新兵在書中寫道﹐河南人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他們的缺點在其他中國人身上都能找到。嘲笑河南人無異於嘲笑自己。
來自於河南的許多人都喜歡指出河南只是整個中國的縮影。河南是人口最多的省﹐就像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一樣﹔河南的農村與城鎮居民比例同中國的總體比例基本一致。
就在中國人以其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而自豪時﹐河南人也不錯過任何一個機會提醒其他省份的同胞:河南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歷史上幾個朝代的都城都位於現在的河南省境內﹐造紙﹑活字印刷﹑火藥﹐可能還有指南針也都是在河南發明的。
也許是為了回應負面報道﹐河南省政府主辦了研討會﹐並在全國各地巡回展覽﹐宣傳河南的悠久歷史。這種巡回宣傳還有吸引沿海城市投資和技術的目的﹐凸現了中國人策略的精髓:通過致富贏得尊重。
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銳說﹐成功就是我們最好的證明。
近期將經濟提升到高端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努力看來獲得了回報。在河南這個傳統小麥產地﹐生產速凍餃子及其它預加工食品的工廠正在蓬勃發展。現在河南的味精產量佔中國的近一半﹐在各地銷售的香腸中﹐每10根就有7根產自河南。
河南省會鄭州也是中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借助於運輸業的繁榮﹐鄭州興起了許多旅館﹑辦公園區和餐館﹐給本地政府要成為“中國芝加哥”的宣傳增添了一些份量。在目前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企業家不容易再犯幾年前建立“中國的麥當勞”那位商人的錯誤。阿慶嫂集團(AQingsao Group)的女董事長柳娥回憶說﹐曾有一位把河南人稱為笨蛋的上海人辱罵過她﹐而現在﹐她已擁有了15家連鎖餐館。
今年40歲的柳娥說:“我們河南人可能說話直率﹐但我認為這是優點。”她的餐館服務員穿著上世紀30年代時紅軍的服裝﹐端著諸如“七里香辣鵝翅”一類的菜肴穿梭在飯店中。
柳娥以前是一家食堂的經理﹐後來辭職以高利率從銀行貸款開了這家飯店。這種做法很冒險﹐但她相信物美價廉的經營理念將使阿慶嫂從經營不景氣的大眾化餐廳中脫穎而出。
她的做法深受歡迎﹐此後飯店的規模就不斷擴大。柳娥說﹐她目前正在調查在哪裡開設河南之外的首家阿慶嫂飯店。她說:“河南人能吃苦﹐能吃苦的人能成大事。能吃苦是最起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