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Jim提供詳細的地圖及資料。另外
我在德國經濟辦事處的網站,看到一些資料,順便整理如下,提供Muguet參考:
前西德城邦 | 前東德城邦 |
巴登-符騰堡(斯圖加特) (Baden-Württemberg, Stuttgart) 巴伐利亞(慕尼黑) (Bayern, München) 黑森(威斯巴登) (Hessen, Wiesbaden) 下薩克森(漢諾威) (Niedersachsen, Hannover)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杜塞爾多夫) (Nordrhein-Westfalen, Düsseldorf) 萊茵蘭-法耳茨(美因茲) (Rheinland-Pfalz, Mainz) 薩爾(薩爾布呂肯) (Saarland, Saarbrücken)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基爾) (Schleswig-Holstein, Kiel) 柏林(Berlin) 不來梅(Bremen) 漢堡(Hamburg) | 布蘭登堡(波茨坦) (Brandenburg, Potzdam)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什未林) (Mecklenburg-Vorpommern, Schwerin) 薩克森(德累斯頓) (Sachsen, Dresden) 薩克森-安哈特(馬格德堡) (Sachsen-Anhalt, Magdeburg) 圖林根(埃爾富特) (Thüringen, Erfurtt) |
●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是市邦。前東德的東柏林和西德的西柏林合併為柏林。括弧內是該邦首府。 |
德國的聯邦州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由16個邦組成(括弧內是各邦首府)。它們是:巴登-符騰堡(斯圖加特)(Baden-Württemberg, Stuttgart)、巴伐利亞(慕尼黑)(Bayern, München)、柏林(Berlin)、布蘭登堡(波茨坦)(Brandenburg, Potzdam)、不來梅(Bremen)、漢堡(Hamburg)、黑森(威斯巴登)(Hessen, Wiesbaden)、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什未林)(Mecklenburg-Vorpommern, Schwerin)、下薩克森(漢諾威)(Niedersachsen, Hannover)、北萊茵-威斯特法倫(杜塞爾多夫)(Nordrhein-Westfalen, Düsseldorf)、萊茵蘭-法耳茨(美因茲)(Rheinland-Pfalz, Mainz)、薩爾(薩爾布呂肯)(Saarland, Saarbrücken)、薩克森(德累斯頓)(Sachsen, Dresden)、薩克森-安哈特(馬格德堡)(Sachsen-Anhalt, Magdeburg)、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基爾)(Schleswig-Holstein, Kiel)和圖林根(埃爾富特)(Thüringen, Erfurtt)。柏林、不來梅和漢堡是市邦。
德國過去總是分為邦國。但是,在許多世紀中,德國地圖經常在改變形狀。在近代造成最大變化的是19世紀初的拿破侖戰爭、1866年的普魯士-奧地利戰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德國被分裂以及德國最大的邦國普魯士的解體。聯邦各邦今天的形狀絕大部分是1945年以後形成的。在此過程中也部分地考慮到了古老的鄉土情誼和歷史上的邊界劃分。 直至1990年德國統一,聯邦共和國包括原先在西方占領區建立的並各自在1946-1957年之間頒布了民主憲法的11個邦。 在蘇占區,在後來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領土上,建立了5個邦。但是它們不久就屈服於中央集權的地區管理制度。1990年3月18日第一次自由選舉後,決定建立5個新的邦。它們基本上保留了1952年以前的形狀。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亦即布蘭登堡、梅克倫堡-前波莫瑞、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以及圖林根等邦加入聯邦共和國﹔東柏林和西柏林統一。
資料來源:德國經濟辦事處http://dwb-taipei.org.tw/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