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好書推薦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一位懂多國語言的自閉症學者自傳
 瀏覽3,206|回應2推薦1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第一次碰到我的人,大部分認為我是白癡,當我開始談論自閉症,立刻被認為是天才而不是白癡。 

喬瑟夫‧修瓦內克Josef Schovanec
能夠使用法文、捷克文、德文、芬蘭文、英文、希伯來文、梵文、波斯文等十多種語文。
法國第一位現身說法的自閉症患者,哲學博士。
出版社積極邀請他出書,都被婉謝,他終於點頭出書,只想說出:我們不是自閉症患者,我們只是【與自閉症共同生活】。
他說,自閉症不是缺陷,而是優點。
他持續學習新語言,並且四處演講【自閉症】相關主題。

在法國,這是第一位自閉症人士願意為我們展現他的內心世界。
喬瑟夫‧修瓦內克說,自閉症在他看來不是障礙,反而是優點。
醉心於古文明的他,嫺熟十數種語言,自巴黎政治學院畢業,領有哲學博士文憑。不過他傾向於迴避旁人給他的讚美--「傑出」的自閉症人士,智能表現與眾不同。相反地,他更樂意以幽默、感性的態度,述說具有亞斯柏格症的自閉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小」問題:搭地鐵或赴約之前,必須先經過長時間的沙盤推演;電話鈴聲使他感到焦慮;任何「意外」哪怕再微小都讓他不知所措;難於理解各種社交密碼,也很難建立一般的友好關係,對圖書館以及書本的熱愛……
他也提到了自己對抗精神病的荒謬過程,由於缺乏適切的診斷,差一點就要住進精神病院!

譯者 馬向陽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語言學碩士,現任法國文化協會法語教師。譯有《希姆萊的大腦叫做海德里希》《逆轉人生》《壞女兒》《美索不達米亞》《拿破崙》《吳哥窟》《凡爾納》《消失》《星字鍵》《當蜜蜂消失的那天》等。

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0716006  

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一位懂多國語言的自閉症學者,最扎心的
 
出版社: 大田出版社 初版日期: 2014/5/30
類 別: 勵志文學 ISBN: 9789861793320
適讀年齡:無分齡 尺寸: 25K
裝訂別: 平裝 頁 數: 240
作 者: 喬瑟夫‧修瓦內克
譯 者:馬向陽

2
我有幸能學說話,學習的經過不無困難。我不知道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說話的。有很長一段時間,改善發音與咬字的過程始終都很複雜。就算是現在,我講得仍然不能算是「好話」。
大約是我六、七歲的時候吧,只有少數的家人—父母和姊姊,聽得懂我在說什麼,其他人都覺得很困難。有一幕我還記得,有個人為了聽懂我的句子,讓我重複了一遍又一遍,最後轉向我父母請他們「翻譯」。
「說」代表什麼意思?在要求兒童做出任何表現之前,應該先對它的含義有充分的理解。大家想要某個兒童的發音像成人一樣?像其他同年齡的兒童一樣?還是所有的兒童都應該要有某些特定的表現?大家是希望他能了解一些事嗎?那麼,又是什麼事呢?以上的問題一點也不無聊。如果某個小孩能用拉丁文閱讀中世紀的憲章,同時寫下對它的評論,但他就是不會說話,那麼這孩子是否有智力障礙?要是,同樣的這個孩子,沒有任何機會接觸中世紀的拉丁文憲章呢?我們正逐步朝著就學時最常出現的問題走去:如果你不會玩滾鐵圈,也不會繫鞋帶,但是你非常熱衷微分,那麼你是否有能力進入幼稚園大班?你是否真能像大家所說的「跟得上學習」,也就是接收老師教給你的東西?
我絕對沒有某些自閉症兒童表現出的、同樣非典型的素質。不過,換一種圓滑的說法就是,我也有我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在今天看來足以引人發笑,但以前卻製造了不少小悲劇。我小時候除了發音的困擾之外,還有別的問題。當我說話的時候,就算口齒清晰,說出來的東西可能很多人仍然聽不懂。例如一長串星星的名字。假設你是心理分析師,有人把一個自閉症兒童帶到你的診間,他一開口說的就是:「參宿一、參宿二、參宿三。」你會不會推斷那是某種兒童精神病症?是有害人類進行溝通的自閉症?或者,你聽得出那是三顆獵戶座的恆星,於是開始和他就天文學進行熱烈的討論?以上是我的真實經歷,但對象不是心理分析師,而是其他人。還有另一位女士,我父母的朋友,我們曾經獨處了一小段時間,我用捷克文問她為什麼法國沒有重拾君主制度。她又能說些什麼?不可避免地我重複了好幾遍,才讓她明白我在嘰喳個什麼東西,然後她沉默不語。一般人不會和才開始走路沒幾年的兒童進行這種談話。我也記得其他類似的情形:我的父母原籍捷克,定期參加巴黎的捷克人聚會,是個很小的社群。我偶爾會在那兒「報告」一些我很感興趣的東西,像天文學,它從七、八歲開始就成了我極大的愛好,我花了好多年的時間在那上面。他們看著三寸丁的小鬼,對他們說起這星那星的特點,也許覺得很好玩;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對星星完全不感興趣,甚至覺得自己在和過動兒打交道。要是當時有精神科醫師在場,可能會給我來上幾顆無傷大雅的藥丸,幫助我面對狂熱的星球精神病。不過當時的我,幾乎無法進行用來建立關係的社交性談話,更重要的還是,無法把語言的創造者看成是人,而且是神志清楚的人。
我相信書寫比說話容易。它在要求行動配合的同步性方面,比較不那麼嚴格。你可以放慢速度,就算你想停下來也可以。這種情形在鍵盤出現以前就已經存在了,更別說鍵盤只要按一下即可。難道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認為自己和其他自閉症兒童,在能「好好」說話之前,就已經會讀會寫了?我不知道。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接觸這方面的研究。
我沒辦法說自己是什麼時候、怎樣學會閱讀與寫字的。只能標出幾個時間點。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是我兩歲生日還是聖誕節的時候,我父母收到朋友寄來的包裹。那是給我姊和我的禮物,其中有幾輛通常送給小男孩的卡車,還有個小玩偶,專為年齡很小的小孩或小嬰兒設計的布偶。在我家堆置的文件中,還留著一張塗鴨—畫得當然不怎麼樣,但絕不會比我現在畫得更糟到哪兒去—上面有我畫的那個小布偶,外加幾個字以及我為它寫的「出生」日期—它到我家的那一天。紙片上全是大寫字母,有幾個還上下顛倒,例如字母A。我一向分不太清楚左右,順帶一提,像東方、西方也是;我以為自己對歐洲地圖還算有概念,但假如你要我說一個德國西邊的國家,你可能會經歷幾秒鐘尷尬的靜默,那是因為我指出來的地方,正好在它的東方。
我在塗鴨的背面寫了幾個字:「小朋友,寫下你的名字」。然後我寫了「Shovanec」,我的姓。這倒是有點特別。通常兩歲開始說話或寫字的小傢伙,用的是自己的名,甚至是小名或別名來稱呼自己,而不是姓。
所以,我的學習過程是經由閱讀與書寫的方式。直到目前為止,學習的時候若是從文字入手,對我來說仍然要比聽講來得容易。在表達方面也一樣:寫一篇文章,或用電腦把它打出來,要比用說的更容易。所以我當然會對德希達(Jacques Derrida,一九三○—二○○四,法國哲學家,建立並發展出解構的概念。)對「文字學(Grammatologie)」的設想,保有一定程度的喜愛,它是書寫語言的科學,就像語言學是口說語言的科學。
然而,用寫的和用說的一樣,不僅僅是單純的行為表現。在每個句子的背後,都有比文字更重要的社交期待。只要會出現像「線段AB的長度為幾公分?」這類頗為明確的句子,就一定也會出現各種模糊不清的句子,它們的意思並沒有包含在用來表現它們的文字中。有人大喊你的名字時,你會有什麼反應?他並沒有要你轉頭去看他。也許那還不是你的名字呢,不是嗎;很多自閉症兒童都會覺得很恐怖的事,就是不少人的名字都一樣。所以有時候才會出現有些人用車子的牌照,或用保險的號碼來驗明正身。有人說:不應該把人化簡為某個數字;但是把他們化簡為某個名字也好不到哪裡去。我還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在瑞士,我父母經歷了十分恐怖的片刻:我不見了。他們怎麼叫我我都不應。事實上我就在他們對面的矮樹叢裡。只不過他們忘了告訴我,在他們叫我名字的時候,我得發出聲音以示回應……
走路對我來說也很複雜。我很晚才開始學走路,我絕望的父母曾嘗試拉著我的小手臂,但我只是把兩條腿盪來盪去。我得說,要是不能把每個動作整合起來,是沒辦法開步走的。我家的幻燈片裡盡是這些例子。我到現在走路的樣子還是怪怪的。有個女同學說我在跳舞,這應該是她想出來的最委婉的說法了。還有她沒看見的時候呢,那就是偶爾當我獨自在走廊上或樓梯上時,我會重拾兒時的樂趣:舉起手臂走路。我想那叫「懸空」,不過每個人走路時,手臂不都是懸空嗎?
如今我和有自閉症兒童的父母談到這方面的情形時,我才真正體會出,孩子不會走路,或走得不好,甚至走路的方式不正確,父母會產生強烈的慌亂不安。就在今天早上,有位母親告訴我她的孩子終於會走一點點了,但以他的年齡而言姿勢實在很笨拙。只要路面稍微不平就會摔跤,常常跌倒,就跟某些年紀很大的人一樣。

學校:生命中的蠢事
有些問題恐怕永遠都沒有答案。其中包括了非上學不可的基本理由。官方的說法是我們去學校學習老師告訴我們的事。傅科(*Michel Foucault,一九二六—一九八四,法國哲學家。)一派的說法是學校能誘導出身體的紀律性。羅馬教廷雖然沒有做出很多直接的論述,但認為學校能促進德行的發展。我自己主要是覺得把上學列為義務實屬專橫。不過矛盾的是,即使有這麼多缺點,我還是喜歡上學。現在我相信學校確實是個必要的學習場所;只是學習的內容不會一直都像計畫表預期的那麼明確。
好幾次有人提議讓我休學,或至少讓我留級。這裡的「人」是誰,身分始終不明。我不認為會有某種「惡魔」總管,一心想要看我失敗。應該是幾個十分值得尊重、確信自身立場完全合理的人士;或是這些人士聽從了掌權者不無道理的建議。很多父母一直覺得自己在對抗無所不在但又看不見的阻礙,就好像行程中的每一站都會變成陰險的敵人。
我和學校的第一次接觸是幼稚園大班(Ecole maternelle,法國的公立幼稚園完全免費,但不具義務教育的性質,從兩歲半開始即可就讀,分幼幼班、小班、中班、大班。幾乎所有四歲以上的兒童都已入學,所以大班的學習內容,主要在為小學一年級做準備。)每天只去早上半天。要我下午也去是不可能的,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我記得很清楚和幼稚園園長的入園面談,當然我一點也聽不懂她說了什麼,後來我父母告訴我,她在答應收我以前,對於是否應該通融,著實猶豫了一番。
等我念完大班以後,所有的人都希望我再留一年,第一個贊成的就是我們班的導師,因為我完全沒有升上小學一年級的能力。如今回想起來,我覺得大家如果真要等我掌握足夠的能力,我現在可能還在念大班!有的人可以會讀會寫、醉心於不同種類的黴菌,但是沒辦法和同學一起滾鐵環。問題來了,碰上這種人數少的小班級,那些用來評量的項目,對於有自閉症的人來說,屬於最為困難的技能,它們能夠啟發的樂趣十分有限。舉例:雖然三重積分與卡拉OK通常都很難,但二者之間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許多對前者感興趣的自閉症年輕人,並不認為有必要對後者下工夫,好讓自己從中感到快樂。這並不表示有自閉症的人不尋求與他人的接觸,正相反;我還會再提到這個部分。只不過,下課時其他兒童在教室外,從狂熱的嘶喊與動作中獲得樂趣,可能會是我無法理解的行為。
在人際關係方面,我以前一直很孤單。我會害怕其他小孩—很不幸地,我有我的理由,而且是個好理由。那種恐懼幾乎既合理又適當:我每天都會挨揍。有些團體遊戲,會故意採用能夠拿我出氣的方式進行。不要以為霸凌的現象只出現在壞學校裡。我上的都是小型的學校,評價很好,甚至是非常好。那個時候,學校的監護完全沒有想到要注意,不要發生有小孩被欺負的事。他們現在注意到了嗎?是的,我敢相信,雖然我其實並不確定。糟糕的是:處在有障礙的狀況中,所有我那些倒楣的社交結果,當然都看成是我的錯。有四個兒童A、B、C、D,後面
那三個不要和有自閉症的A一起玩,「有錯的」,或者說為何會有這種現象,原因必然會指向A的特殊性,而絕不會說是B、C、D的決定應該受到責備。總的說來,這種情形是我們在所有階段—或幾乎任何時候,都會遇上的雙重痛苦。
我那明智又極富觀察力的父母,想出了厲害的一招:跟別人說我是捷克人,或乾脆說外國人。這麼一來所有的事都清清楚楚了。說話說得不好,不是很正常嘛。不了解規矩,也是理所當然。同樣地,我不在學校餐廳吃飯,正因為曾經住在遙遠的地方,有著奇怪的飲食習慣。幾年前,我遇到一位瑞典裔的先生,他主動把自己的遭遇告訴我,前後經過和我的極為類似,只不過捷克換成了瑞典。顯然不是只有我父母用上這一招!

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071600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5094961
 回應文章
他有一顆柔軟的心(刊登聯合新聞網首頁)
推薦0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log.udn.com/Cortina/621192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5100445
Autism Professor Temple Grandin
推薦0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templegrandin.com/    

Movie based on Dr. Grandin

http://blog.udn.com/Graceforever/article  parenting.

《Good Doctor》(韓劇名:굿 닥터) 講述的是藉以大學附屬醫院小兒外科作為背景來展開的專任醫師們所付出的努力與愛情的人類醫學電視劇。而且,還會納入罹患「學者綜合症」的自閉傾向發育障礙青年朴詩溫(周元飾)如何克服世上所有偏見而成長為小兒外科專業醫師的過程、雖具超凡醫術卻心懷不為人知的傷痛的副教授金道漢(朱相昱飾)、借由大大咧咧的性格來溫煦兩人的女醫師車允瑞(文彩元飾)之間的故事。 

http://www.maplestage.com/drama/Good%20Doctor/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509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