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學習與記憶方式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大腦偏愛紙本書
 瀏覽2,237|回應1推薦4

心泉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
behappy
寧靜姐
心泉

大腦偏愛紙本書

人們閱讀紙本書時,可能會在腦中建立如地形般的心智地圖,比起使用螢幕閱讀,更容易記住內容、提升理解力。

撰文/賈布爾(Ferris Jabr)  翻譯/鍾樹人

重點提要
■過去20年來的研究顯示,人們透過紙本閱讀,比使用螢幕更容易理解與記憶文本。讀者使用螢幕閱讀無法憑直覺瀏覽文本,對長文也 無法形成心智地圖,還可能會抑制理解力。

■一般而言,使用螢幕閱讀在認知與生理上耗費的資源比紙本閱讀來得多。除了捲動需要持續的意識外,平板與筆記型電腦的液晶顯示 器直接對著人臉發光,容易造成眼睛疲勞與頭痛。

■初步研究顯示出,即使是「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透過紙本閱讀更可能記住故事的要點,因為功能強大的電子書和電子 書閱讀器太容易讓人分心。

近兩年來,Youtube廣為流傳的其中一部影片,一開始的劇情相當平凡:有位一歲大的小女孩正在玩iPad,手指滑過觸控螢幕、胡亂移動著小圖示。在接下來的場景裡,小女孩似乎在捏擠、滑動、點擊紙本雜誌頁面,就好像它們也是螢幕一樣。為了戲劇效果,影片裡不斷重播著這些手勢的特寫。

這部影片的標題是「雜誌是壞掉的iPad」(A Magazine Is an iPad That Does Not Work),對小女孩的父親來說,這是世代交替的證據。他在影片的旁白裡寫著:「對於數位原住民來說,雜誌現在變得無用、無法理解。」所謂的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是指從很年幼的階段就開始與數位科技互動的人,他們身邊不僅充斥著紙本書和雜誌,還有智慧型手機、Kindle與iPad。

不論他的女兒是否期待雜誌具備如iPad般的反應,這部影片讓某個問題成為焦點,而跟這個問題有關的讀者遠比我們當中最年輕的人都 還要年幼許多。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用來閱讀的科技產品,會怎麼改變我們的閱讀方式?

至少從1980年代開始,心理學、資訊工程學、圖書資訊科學等領域已經發表了上百篇研究,探討人們在紙張與螢幕上閱讀的差異。1992 年以前,大多數實驗顯示,使用螢幕閱讀故事和文章,速度會變慢、記憶內容也較少。但隨著各種閱讀載具的螢幕解析度越來越好,不 同研究結果開始浮上檯面。近年研究指出,大多數人依舊偏好紙張,尤其是需要長時間專注的時候,但隨著平板電腦和電子書閱讀器技 術獲得改善,有關新知與休閒方面的數位內容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目前,在美國民眾購買的書籍當中,電子 書的比率超過20%。

美國塔弗茲大學的認知科學家沃爾夫(Maryanne Wolf)表示:「閱讀是有實體性的,當我們逐漸傾向數位閱讀時,這個實體性可能比我 們考慮得還要多──當科技持續進步時,我們或許太少省思了。我想要保有傳統閱讀型式中最好的部份,但同時我也知道何時該使用新 的載具。」


建構文本的心智地圖 想知道紙本閱讀與螢幕閱讀有何不同,必須先知道人腦怎麼詮釋書寫語言。文字是用來表示聲音與想法的符號,但大腦也把它們視為實 體。正如沃爾夫於2007年的著作《普魯斯特與烏賊》中所說,我們不是生來就具有專司閱讀的大腦迴路,大約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 人類才開始書寫文字。在孩童時期,腦部會把各種專司其他功能的神經組織交織在一起,像是講話、運動協調、視覺等,然後即時組合 出全新的閱讀迴路。

重新被賦予目標的這些腦部區域,有些專門辨認物體。例如,讓我們可以根據水果獨特的形狀,立刻區分出蘋果和橘子,但仍然能夠把 它們都歸類為水果。相同地,我們在學習閱讀和寫字時,一開始是根據文字獨特的線條組合和空間分佈來辨認它們,這是一種需要同時 運用手和眼的觸覺學習過程。根據印第安納大學布隆明頓分校的詹姆斯(Karin James)近期的研究,當五歲孩童用手練習寫字時,腦部 閱讀迴路會活躍起來,但以鍵盤打字時卻沒有這種現象。當人們閱讀潦草字跡或複雜文字(例如日文的漢字),人腦其實會重現書寫過 程,即使當時兩手空空。

人腦除了把個別文字當做實體,還可能把整個文本視為一種真實的風景。閱讀時,我們會建構出文本的心智表徵。這種表徵的本質到底 是什麼,目前尚未釐清,但有些學者認為,那就像我們為地形(例如山或小徑)或室內空間(例如公寓或辦公室)所建立的心智地圖。 不論在軼聞傳說或已發表的研究中都有人表示,當他們尋找書中某段文字時,常常是回想那段文字出現在文本何處。這很像我們記得自 己經過步道入口不遠處的某棟紅色農舍,然後開始往上爬,並穿越森林;我們也會記得在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最前面的章節裡 、某個左頁的左下角位置,寫著達西先生在舞會中斷然拒絕班奈特的那段文字。

在大多數例子裡,紙本書會比螢幕上的文本提供更明顯的地景指標。讀者翻開紙本書,立刻會看到清楚分開的兩塊疆界──左頁和右頁 ,共有八個角落可用來記住位置。你可以專注在紙本書的某一頁,但仍然意識到整個文本的存在。你甚至可以一手感受已經讀了多少頁 ,另一手感受還剩下多少頁沒讀完。翻閱紙本書就好像在步道上留下一個又一個腳印,有其節奏,而且看得出自己已經走了多遠。這些 特性不僅讓讀者更容易看見紙本書的文本,也更容易對文本形成連貫的心智地圖。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4年第144期2月號】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紐時摘譯:提筆寫字 增進學習能力
推薦1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https://city.udn.com/50132/5121611 

Learning In a Stroke Of a Pen
提筆寫字 增進學習能力
By Maria Konnikova

Does handwriting matter?
書寫重要嗎?

Many educators call for teaching legible writing, but only in kindergarten and first grade. After that, the emphasis quickly shifts to proficiency on the keyboard.
許多教育界人士主張教導孩子端正書寫,不過只限於幼稚園與小一。此後重點很快就轉移到熟練鍵盤打字去了。

But psychologists and neuroscientists say it is far too soon to declare handwriting a relic. New evidence suggests the links between handwriting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run deep.
然而心理學家與神經科學家表示,宣告書寫已成歷史時候還沒到。新證據顯示書寫與教育發展關係極深。

Children not only learn to read more quickly when they first learn to write by hand, but they are better able to generate ideas and retain information.
孩子初學手寫時,不僅學會認字更快,也更能產生想法並保留訊息。

“When we write, a unique neural circuit is automatically activated,” said Stanislas Dehaene, a psychologist at the Collège de France in Paris. “And it seems that this circuit is contributing in unique ways we didn’t realize.”
法蘭西公學院心理學家迪哈尼說:「書寫時一個獨特的神經回路會自動開啟。這回路似乎以我們未察覺的獨特方式幫助我們。」

2012 study led by Karin James, a psychologist at Indiana University, supports that view. Children who didn’t know how to read and write were presented with a letter or a shape on an index card and asked to reproduce it. The children were then placed in a brain scanner and shown the image again.
2012
年由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學家卡琳‧詹姆士領銜所做研究佐證這項見解。研究人員向不識字的孩子出示上有一個字母或形狀的索引卡片,要他們複製。接著,把這些孩子置於大腦掃描機下,再向他們出示同樣的圖像。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e initial duplication process mattered a great deal. When children had drawn a letter freehand, they exhibited increased activity in areas of the brain that are activated in adults when they read and write.
研究人員發現,最初的複製過程非常重要。孩子們徒手畫出一個字母時,與成人書寫時啟動的相同大腦部位活動會明顯增加。

The activation was significantly weaker in children who typed or traced the letter.
如果孩子打字或摹寫,啟動程度弱得多。

Dr. James attributes the differences to the messiness inherent in free-form handwriting: We are likely to produce a result that is highly variable.
詹姆士認為,這些差異源於自由形式書寫原已具備的雜亂特性。我們可能產生極為多變的結果。

“When a kid produces a messy letter,” Dr. James said, “that might help him learn it.” Being able to decipher each messy letter may be more helpful than seeing the same result.
詹姆士說:「孩子寫出一個雜亂的字母,可能有助於他學習這個字母。」能夠解讀每一個雜亂的字母可能比只是看相同的結果更有幫助。

The effect goes beyond letter recognition. In a study that followed children in grades two through five, Virginia Berninger, a psych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monstrated that printing, cursive writing, and typing on a keyboard are all associated with separate brain patterns – and each results in a distinct end product. When the children wrote by hand, they not only produced more words more quickly than they did on a keyboard, but expressed more ideas. The children with better handwriting exhibited greater neural activation in areas linked with working memory – and increased overall activation in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networks.
效果不只限於辨認字母。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維吉妮亞‧柏寧格對二到五年級學童進行的研究顯示,印刷字體、草寫與在鍵盤上打字各與不同的大腦模式有關,也各有不同的終端產品。孩子以手書寫時,不但會比在鍵盤上更快速的產生更多字彙,還會表達更多想法。孩子書寫能力較強,與工作記憶有關的大腦部位神經啟動程度較強,閱讀與書寫網絡的整體啟動程度也會提高。

It now appears that there may even be a difference between printing and cursive writing. In dysgraphia, a condition where the ability to write is impaired, something unusual happens sometimes: cursive writing remains relatively unimpaired in some people, while in others, printing remains unimpaired.
最新研究顯示,甚至印刷字體與草體書寫之間可能也有差異。以書寫困難症而言,一些不尋常的現象有時候會出現:有些人草體書寫能力比較不受影響,有些人則是印刷體的書寫能力比較不受影響。

In alexia, or impaired reading ability, some individuals who are unable to process print can still read cursive, and vice versa – suggesting the two writing modes engage separate brain networks, and therefore more cognitive resources.
以閱讀障礙症來說,部分無法處理印刷字體的人仍然可以閱讀草寫體。反之亦然。這意味,這二種書寫形式牽涉不同的大腦網絡與更多的認知資源。

Dr. Berninger even suggests cursive writing may train self-control ability in a way that other modes of writing do not, and some researchers argue that it may even be a path to treating dyslexia.
柏寧格甚至認為,草體書寫能夠以其他書寫形式做不到的方式訓練自我控制能力。有些研究人員則認為,它甚至可能是治療閱讀困難症的一種方法。

The benefits of writing by hand go beyond childhood. For adults, typing may be efficient, but it may diminish the ability to process new information.
手寫的好處會延續到成年。對成人而言,打字可能比較有效率,卻可能傷害處理新訊息的能力。

While not every expert is convinced the long-term benefits of handwriting are that significant, Paul Blooma Yale University psychologist, says the new research is thought-provoking.
並不是每位專家都認為手寫的好處有那麼大,不過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布倫姆表示,這種新研究引人深思。

“With handwriting, the very act of putting it down forces you to focus on what’s important,” he said. He added. After pausing to consider, he added “Maybe it helps you think better.”
他說:「書寫時,把字寫下來這個動作會迫使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重點。」他又說,停下來思考之後,「或許能讓你思考得更周密」。

原文參照:
http://www.nytimes.com/2014/06/03/science/whats-lost-as-handwriting-fades.html

2014-06-17聯合報/G5/UNITEDDAILYNEWS 陳世欽 原文參見紐時週報十版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51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