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讀書? |
|
讓孩子喜歡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
教育者過度強調控制,結果就是大量的孩子不愛學,然後不會學;不會學就更不愛學,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使得整個教育的生產力極為低下。
★厭學是教育的「癌症」
「厭學」可以說是教育上的「癌症」。我們從研究中知道,導致當前學生厭學的三個非體制原因:
一、是教育者按照自己一箱情願的想法來設計教育內容與方法,迫使孩子們「就範」,忽視甚至控制了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永遠在被迫學習的狀態中,造成孩子對學習產生消極抵抗的心理。
二、是教育者過於執著用理想的思考來教育孩子,忽略用心靈去感應另一個心靈。這就導致很多老師和父母說的話都是好話,但就是說不到孩子心坎裡去。
三、是教育者過於迷信教育模式與技術,或者盲目地把外來的教育方法奉為圭臬,而不是從人的生命發展規律出發,無法激發孩子生命的潛能。
我們知道,對學習內容或參考學習活動的興趣,叫做「學習興趣」。它是一個很普通但卻非常神奇的「方向盤」,對知識的增長、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調動、品格的形成和潛能的發揮等,都能起著巨大的作用。而從社會角度來看,「興趣」是愛學、會學的重要基礎,是終身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質。
★降低難度是激發興趣的不二法門
孩子不愛學習,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嚐到甜頭。而讓孩子嚐到甜頭的唯一辦法,就是減少知識的攝取量,降低學習難度,讓孩子不斷獲得小成功,嚐到小甜頭。在學習過程中,把一個大目標細分成幾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每實現一個小目標,就得到一次鼓勵,就可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在孩子的學習上,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覆成功培養天才,反覆失敗培養庸才。」人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在不斷獲得「小成功」裡累積成就感,進而逐步邁向「大成功」的。如果目標訂得太高、難度太大,孩子很努力了還是達不到,失敗幾次之後就會喪失繼續努力的動力。
最理想的學習是:「站著坐著溝不著,跳起來剛好摸得到!」可以不斷嚐到小甜頭,才能逐步走向最終的成功。
★真正學習的四種快感
追求快感,是人的生活常態。人的快感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滿足以後的快感;第二層次是追求更深層次的快感,是屬於思維與學習的一種快感。對於教育而言,一切快感都是自我更新後的思維快感。社會上流行很多所謂的「快樂學習法」,只單向追求在「玩中學」的趣味,這只是對學習本質的一種膚淺理解。
真正的學習會有哪些快感呢?
1.充滿發現的學習有快感。主動學習能讓孩子發現新的事物、美的事物,學會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在不斷的發現中,人很容易獲得滿足和快樂。
2.不斷克服困難的學習有快感。真正的學習是對未知的探索,過程如同探險一般,既充滿浪漫新奇的體驗,也有意想不到的障礙。只有不斷探索攀登,克服重重障礙,才可能「修成正果」。每一次的探險都會留下難忘的記憶,這種回憶不僅是學習的成果,更是快樂的源泉。
3.激發求知慾、釋放潛能的學習有快感。每個人都有無窮的學習潛能。當孩子設定了一個目標,專注而堅持地努力,整個人都會充滿愉悅和激情。如果能發掘自己從未察覺的潛能,成就感和驕傲感就會油然而生。
4.為自己學習才有快感。學習是孩子的工作,需要發自內心。沒有外力強迫、只為自己學習,才能摒棄依賴心理而主動學習,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不過,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真正的學習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不付出努力和汗水是絕不可能成功的。深入的學習讓人感到身體的疲憊,但對心靈而言,卻又意味著滿足和快樂。所以,我們才會說,學習的本質仍然是快樂的。這種快樂不同於娛樂化所獲得的那種表面的、短暫的快樂,而是真正的、持久的、深層的快樂。一旦發現了它、感受到它,孩子肯定會樂學不倦,不能自己。
~以上資料摘自《方法用對了,教孩子就不累》林格◎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