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談教養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異族通婚 亞裔接受度最高
 瀏覽4,494|回應1推薦1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異族通婚 亞裔接受度最高 ( 蔡阿公上今天報紙 )
記者許惠敏/華盛頓報導
May 08, 2013 06:00 AM | 1362 次 | 0 0 評論 | 5 5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蔡瑞魁、林麗華(右二、一)和女兒、女婿、孫女去年感恩節大團圓。蔡家第二代目前是百分之百異族通婚。(蔡瑞魁提供)
蔡瑞魁、林麗華(右二、一)和女兒、女婿、孫女去年感恩節大團圓。蔡家第二代目前是百分之百異族通婚。(蔡瑞魁提供)
華盛頓春節活動,不少華洋混合的家庭盛裝拜年。(記者左一心/攝影)
華盛頓春節活動,不少華洋混合的家庭盛裝拜年。(記者左一心/攝影)
如果你是亞裔移民,家裡又有適婚兒女,你的女兒有近四成的機會將嫁給「異族人」,你的兒子則有八成會娶自己同胞。

數字會說話,雖說物以類聚,不過,最近的丕優研究中心人口調查發現,在2008年至2010年之間結婚的新人,異族通婚的比例以亞太裔最高(29%),西語裔的26%次之,非洲裔人和白人則分別是17%、9%。若再以性別細分,亞太裔女性嫁給異族男性是亞太裔男生娶異族女性的兩倍。

北加州古柏提諾鎮蔡瑞魁、林麗華家的感恩節圍爐家宴的照片,就是當今無數亞太家庭的寫照。

蔡家有三女一男,大女兒、二女兒都嫁白人,三女兒交往超過十年的男友也是白人,最年幼的兒子目前已有女友,把現任和前任女友統統計入,都是亞裔。

蔡瑞魁說,不只如此,和他們這對很「麻吉」的另外七對華裔夫妻,八家共有11個女兒、六個男孩,全部已屆或已過婚齡,目前只有一半成婚。六個已嫁的下一代女孩子,有四個嫁白人,兩個嫁華人,男孩只有兩個成家,娶的都是亞裔。

蔡瑞魁說,因為女兒過去有兩個同學都因感情受到家長阻撓而自殺身亡,他從來都「不敢干涉」孩子們的交友、求學,連婚姻對象都是子女自己決定。至於為何「女兒都嫁白人?」 蔡瑞魁說,自己年輕在拚事業時,忽略對家庭的關注,女兒曾對他坦言「男朋友要man一點的,不找跟老爸一樣nerdy的。」

「來電最要緊,相近的價值觀也很重要。」女兒找的另一半學識和品性都很好,親家也都明理和善,白人家庭比較尊重小倆口小家庭的私領域,蔡瑞魁從「愛女兒」的私心出發,坦承「嫁白人比較不會有華人家庭常有的婆媳問題。」

兒子找對象都是亞裔,蔡瑞魁也有解釋,他說,兒子被女友甩掉的原因常常是「太聽媽媽的話」!

20多年前從台灣來美留學的譚名明,嫁給白人老公傑克成了史旺森太太(Mrs. Swanson),在當時女留學生中並不算特別稀奇,同輩男留學生卻極少娶異族女性為妻。

譚名明認為,女性的語文能力通常比男性好,對新環境的適應力也強,亞裔女性又溫柔忠實,也比較不會有宗教信仰上的執著、衝突,這都可說明亞裔女性比男性較能接受異族通婚的現象。

因為腦部腫瘤多次開刀的譚名明對老公一家充滿感謝,她回憶多年前第一次開刀時,傑克正在修課,公婆把有三個睡舖的旅遊拖車停在醫院,菜飯做好放冰箱,給照顧她的大哥不少方便;出院後又去公婆家住了三個星期繼續復健。

馬州的小玲(化名)來自台灣,在經歷兩次婚姻後,更能體會不同族裔文化對婚姻的影響。

第一段婚姻小玲嫁給台灣移民第二代,由於前夫是獨子,小玲說,「婆婆很難搞」,不管她表面裝的怎樣開明大方,控制欲是掩不住的;現任丈夫是洋人,婆婆自己獨立慣了,也讓她和先生小倆口有自己的空間。比較之下,她也衷心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別嫁亞裔。

打破異族通婚的迷思,北加州的許恩賜以27年的堅實婚姻,證明自己當初力排家人阻力娶洋媳婦的決定正確,「我倆面對很多的懷疑,讓我們的愛情更要禁得起考驗。」

來自台灣的許恩賜赴美留學前,媽媽唯一的交代只有「千萬別交外國女友」,但後來對洋媳婦滿意的不得了。「我媽對我太太帶小孩的方式特別滿意,她們婆媳有共同嗜好,打毛線,這是她們的共同語言。」許恩賜說,異族或同族婚姻各有優劣,文化差異、族裔跟語言都不是問題,家庭背景相近、門當戶對和互相尊重,才是婚姻能不能白頭到老的關鍵。

亞裔男生異族通婚率只有亞裔女生的一半,多數受訪華人無論男女都表示,「只知工作、不知體貼」、「書呆子」(nerdy)也許是刻板印象,但生活周遭的確是有不少這樣的亞裔男。一位鄧女士無奈地說,「看到我們的父親怎麼對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先生怎麼對我們,期望異族女性會對亞裔男孩有好感,再說吧。」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異族通婚 亞裔接受度最高   

做夢到圓夢 亞太裔走了一百多年
記者許惠敏/華盛頓報導
May 08, 2013 06:25 AM | 17754 次 | 0 0 評論 | 14 14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娶白人為妻的梅甲長,在華府申請結婚被拒,轉至維州登記,這是20世紀初的「新聞」。(蘇思綱提供)
娶白人為妻的梅甲長,在華府申請結婚被拒,轉至維州登記,這是20世紀初的「新聞」。(蘇思綱提供)
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去年5月與交往多年的越華裔女友普莉西拉‧陳(左)結婚。(美聯社)
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去年5月與交往多年的越華裔女友普莉西拉‧陳(左)結婚。(美聯社)
70年代從越南來美的越華裔丹尼斯.陳(Dennis Chan),和其他同時期移美的越裔一樣,都是先待過難民庇護所的「船民」,他和妻子勤奮工作攢下一點錢,在波士頓近郊的昆士(Quincy)買下一間中餐館,夫妻倆把女兒普莉希拉(Priscilla)交給丈母娘照顧,一天工作18個小時,只為一圓美國夢。

28歲的普莉希拉(Priscilla Chan)去年完成小兒科醫師訓練,同時也完成終身大事,成為擁有百億身價的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妻子。丹尼斯與妻子則幾年前把波士頓經營多年的中餐館轉讓,提早退休。

普莉希拉從難民之女到億萬富婆的故事,不是電影的「麻雀變鳳凰」,而是無數亞裔新移民「一步一腳印而美夢成真」的一個寫真案例。

從「做夢」到「圓夢」,美國亞太裔走了一百多年。

研究華裔移民史的蘇思綱(Scott Seligman),在新書「梅氏三雄」(Three Tough Chinese Men)中提到,1876年從台山抵舊金山做苦役的梅甲長(Moy Gop Yahn)輾轉來到首府華盛頓並成為聯邦移民局翻譯官,1900年代初期想娶白人女子為妻,卻不被華盛頓市政府許可;同樣的,長他兩歲的遠房堂兄梅振魁(Moy Jin Fuey)力爭上游讀完賓州醫學院,受排華法案影響無法獲得公民紙,紐約無法授予行醫執照,初期只能替華人看病。

異族通婚、購屋置產,從苦役到白領,美國亞裔在排華法案終結和1965年通過的「國籍法」(Nationality Act)後,人數大幅增加,如今,亞裔是美國平均收入、學歷最高、成長最快的族群,也是異族通婚率最高的一個族群。和普莉希拉.陳一樣選擇非亞太裔為另一半者,占所有亞太裔新娘的37%。

丕優研究中心去年年中公布2010年人口普查及全美六大亞太裔族群(華、菲、印、越、韓、日)的問卷調查結果,做出「亞太裔崛起」(The Rise of Asian Americans)的結論,引發包括「美華協會」、「日裔公民協會」等亞裔社團的反彈,認為由白人主導的問卷,有失客觀。

今年丕優中心增補14個人口不足50萬的亞太國家移民資訊,亞裔在當今美國多元社會與人口版圖的獨特性,再次獲得證實,而亞裔美國人被視為「實現美國夢」的最佳典範,也不容質疑。

雖然本次調查亞太次族裔「大同小異」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說,與其他族裔相比有其顯著的特異性。25歲以上的全美人口中,獲大學學歷以上約28%,亞太裔則有49%;收入中間值(Median Household income)全美平均值是4萬9800元,亞裔則為6萬6000元。

這項人口研究也指出,至2011年為止亞太裔人口數締造1820萬人的新高,約占全美人口的5.8%,非西裔白人占總人口的63.3%(1億9750萬人) 、西語裔16.7%(5200萬人)、非洲裔12.3%(3830萬人);在國籍法通過的1965年,亞太裔人口占不到1%。

在過去幾年,亞太裔凌越西語裔,成為最大一支的移民生力軍。在2000年一年的移美新移民中,西語裔占六成、亞太裔占二成;到了2010年,亞太裔近四成,西語裔則只過三成。

雖然有四分之三的亞太裔出生在國外,有一半非美國出生的亞太裔能說流利英語,61%的亞太裔新移民有大學以上學歷。亞裔比其他族裔更容易成就美國夢,或許從「重視教育」、「重視家庭與婚姻」的傳統價值觀,可見端倪。

把「家庭與婚姻」列為人生優先順序的的受訪者中,亞裔遠高於其他族裔(亞裔54%,平均34%)。亞裔重視婚姻與家庭的價值觀,也在另一項問卷中得到證實,全美非婚生新生兒占全部新生兒的41%,但亞裔新生兒只有16%是非婚姻關係下的結晶。

丕優調查結果也顯示,亞太裔深信勤奮工作必有回報,七成受訪者堅信,只要願意努力,就能超越他人。亞太裔受訪者有高達93%認為自己族裔是「勤奮工作」(hard working),不分族裔的受訪者,只有57%認定自己族裔「勤奮工作」。

蔡美兒的亞太裔「虎媽」形象也不是極端特例,約近四成的受訪亞太裔稱自己族裔的家長對子女學習表現過度施壓,只有9%認為其他族裔家長如此。

絕大多數亞太新移民不反悔移民異鄉的決定,只有12%回答「人生重頭來過,不會選擇移民美國」。

更多新聞請看北美華人新願景專題報導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做夢到圓夢 亞太裔走了一百多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4959038
 回應文章
更多 報導
推薦0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log.udn.com/hummingbird2009/760833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495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