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8582&p=1
「...這個故事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不吃棉花糖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它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如果能抗拒誘惑、專注在長遠的收穫上,對我們會有多大的影響。」
=====================================================================
1960年代末期,美國西岸知名學府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Mischel),針對4歲幼童進行了一項「延遲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影響人生成就的實驗。
實驗方式為每次找1位幼童進房間,讓他們坐在桌邊,研究人員則在桌上放了1顆棉花糖,並且告訴這個小孩,他要離開幾分鐘,在他回來以前,如果他能不吃掉桌上的棉花糖,那等他回來之後,就能夠吃2顆棉花糖。
誰先吃了棉花糖,這個很重要嗎?華特‧米歇爾在經過10年後,重新去聯絡當初那群參與實驗的4歲幼童們的父母,詢問關於小孩子這些年的生活狀況時,發現當初願意等到研究人員回來的那群小孩,長大後比較能夠自我激勵,善於因應困難,面對挫折時也比較能夠堅持下去。相反的,馬上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則比較容易分心,也比較沒有動力,做起事來顯得雜亂無章。
研究發現產生這個差距的原因,就在於「延遲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能夠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依然忍著不吃棉花糖的小孩子,在個性上比較能夠自律,他們願意忍受一時的「痛苦」(沒馬上吃到棉花糖),來獲取更大的甜美果實(吃到2顆棉花糖),延遲享樂的時間。
後來根據這個棉花糖實驗,喬辛‧迪‧波沙達(Joachim de Posada)與愛倫‧辛格(Ellen Singer)合著了《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發現成功的人,都遵循著幾個「棉花糖守則」:
守則1》成功的人懂得延遲享樂
棉花糖實驗已經證實,對於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延遲享樂的意義在於,當你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則願意犧牲眼前可以享受的利益,堅持自己的目標,當最終完成目標時,享受到的快樂則會加倍,並且更加珍惜。
懂得延遲享樂的人,了解凡事要從長遠來看,不被眼前的小利誘惑。
守則2》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
每個人的心中,也許都有一個想要完成的目標,也許是成為億萬富翁、也許是成為頂尖的科學家,但要達到這些目標之前,都必須要付出許多努力,想成為億萬富翁的人,要能在別人花錢享樂的時候,把賺來的錢省下來,再用這些錢滾出更多財富;想要成為頂尖科學家的人,則可能在朋友週末相約遊玩時,必須在圖書館裡多充實自己的知識。
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少買一件衣服、少喝一杯咖啡、或是多花點時間讀書進修,因為這些事情比較辛苦,但當你願意延遲享樂,也就是願意開始去做那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時,你就在往成功的路上邁進了。
守則3》說話算話
當你願意為了你的目標延遲享樂、並且開始制定執行目標的時候,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必須說話算話,在努力過程中,必須有耐心與毅力堅持下去,就算路上出現了許多可口的棉花糖來誘惑你,也要能夠一如既往的拒絕,繼續為自己的目標努力下去。
作者在書中也說明,棉花糖守則的真正祕訣就是――「知道你想要什麼,而且隨時把終極目標放在心上,為了大棉花糖,要不顧一切地付出行動去達成,而不是狼吞虎嚥一路上隨處可見的迷你棉花糖。」
因此,回歸到兒童理財教育的角度,父母想要讓小孩從小培養好的理財習慣與知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現在開始培養小孩子,養成延遲享樂的習慣。
例如當小孩子吵著想買某樣東西時,別急著拒絕他,也別因為孩子要求,就馬上滿足他的願望,不如趁此機會引導孩子,為什麼想要這樣東西?只是看到別人有就想買?還是真的是自己需要的?若真的是需要的,也可以鼓勵他制定計畫,從自己的零用錢裡慢慢存錢去買。存錢的這段時間,就是在訓練孩子學習延遲享樂,當他最終能夠擁有的時候,也會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禮物。
從小養成延遲享樂的好觀念,在財務運用上也會比較自制,不容易因為看上一件東西就衝動購物,甚至刷卡欠債來購買;處理人生的志向時,懂得延遲享樂的人,也願意比別人多花一點時間去努力,來完成人生目標。想要小孩在理財或是人生的其他面向都能成功,就先告訴他「別急著吃棉花糖!」吧。
「棉花糖理論」回答了作者三十年來不斷尋找的一個答案: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他相信,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高度的成功,而其他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則是不斷地在累積債務,無論在工作還是收入上,都心存怨懟。但是,你不一定要這樣子!
決定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過去,而是你現在願不願意付出。今天你所做的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回饋——只要,你別那麼急著……吃掉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