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教育時事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不只是兒童遊戲
 瀏覽905|回應0推薦1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不只是兒童遊戲

 

幼童的思考模式和研究人員一樣,這種科學直覺卻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失去。

 

如果你烤出來的布朗尼蛋糕外皮焦脆,中間卻沒熟,下次再試時,你可能會降低烤箱溫度、烤久一點、或者換個烤盤,但絕不會三樣一起改。一次改變一項才能了解哪變數重要,這就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1990年代起,陸續有研究指出,兒童擁有科學思考邏輯,他們會預測、進行小實驗、取得結論,並在新證據出現時修正最初的假設。雖然我們知道兒童會在遊戲中確認因果關係,對機率也有粗略的概念(當你從藍色彈珠數量是白色彈珠四倍的容器中,隨手抓起一把全是白色彈珠時,連八個月大的幼兒都會出現驚訝的表情),但我們並不清楚他們能不能完全掌握實驗科學的關鍵策略:分離變數再逐一測試即可獲得資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佛大學的科學家想了解兒童是否有這觀念,他們設計了一道題目讓60名四、五歲的兒童來解。研究人員先示範給兒童看,當你把特定塑膠珠子一個一個放在特別的盒子上時,會讓綠色LED燈亮起,並有音樂響起;接著科學家拿了兩對珠子,一對緊在一起,另一對珠子則可分開,並顯示這兩對珠子放在盒子上時也可以啟動機器。這些表演暗示了一個可能:對珠中只有一顆珠子有用。接著研究人員讓兒童自己遊戲探索。兒童會不會拆開那對可分離的珠子,只將一顆珠子放在機器上,看看它能否啟動機器?

 

科學家在發表於9月《認知》的論文中指出,兒童的確會分別測試對珠中的元件,而且他們的科學研究精神非常強烈,甚至嘗試了科學家沒有料想到的情況:即使是起來的對珠,他們都會用懸握的方式,一次讓一顆珠子碰觸機器。兒童想分離因果變數的決心令人印象深刻,史丹佛大學的古德曼(Noah Goodman)說:「他們實際上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取得他們想要的知識。」這表示幼童能用基本科學方法來幫助他們認識世界。

 

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兒童具有科學邏輯,然而讓人難解的是:如果即使連幼童都擁有科學研究的直覺,為什麼這種能力在往後幾年似乎會消失?研究顯示,從幼稚園到高中生都不太會設計對照研究,也不知道什麼樣的證據可以支持或駁斥一個假說。古德曼推測,我們無法發揮幼年時擁有的科學直覺,原因之一是:不管成人或兒童都擅於解決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難題,但遇到抽象問題就一籌莫展;然而教育家卻經常使用抽象問題,來測試學生的科學思考能力。此外,我們對世界知道的越多,我們的知識和信仰就會凌駕科學推論。這些研究帶給教育專家的訊息是:我們除了要延續幼童的科學直覺之外,還要有更好的方法來介紹抽象概念與現實難題之間的關聯。

 

撰文貝格里(Sharon Begley) 翻譯∕涂可欣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1711月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