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年代,家長總會請託老師嚴加管教自己的小孩,對老師總是心存感激與尊敬,時移勢易,今天老師處罰學生,時而被家長投訴、時而被學生以手機拍攝下公布於網路,而至終老師不是被記過、就是得公開道歉。
這些年打開電視經常可看到國小學生因為吵鬧、不守秩序、沒盡責打掃環境而被老師責罰,責罰的方式不外是打手心、罰學生下課在教室讀書、或是罰自己掌嘴等等。
老實講,家長把小孩送到學校的目的,不就是希望小孩能在課業、為人、處事上獲得良好的教育嗎?當小孩犯錯時,豈不應加以糾正?當然,過於嚴苛而沒有愛心的體罰是不對的,但適度的處罰,把學生留在教室反省、打一下手心,有何不可?
最令人憂心的是,今天輿論頻頻檢討老師處罰學生,但卻不檢討學生把老師處罰學生的畫面上網這件事。
今天學生持著手機,儼然可以和老師分庭抗禮,這樣的風氣既形成,必然扼殺老師的熱情,而當老師們個個明哲保身,對學生無禮怠惰的行為不聞不問時,我們如何能期待台灣人力素質的提高?
今天我們經常會看到街頭的垃圾桶,滿到溢出來,但學生們依舊把喝完飲料的杯子往上堆,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國中小校園假日遍地盡是紙杯、飲料罐,這都是打完球的學子們留下來的成果,但誰敢去處罰他們?
當我們欣喜於學子們在國際上贏得數學、科學大賽時,少有人注意到隱於這些台灣之光背後的失序問題。在師道不復存、老師熱情消磨已盡的今天,隱憂早已浮現。
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時,當有人問及普魯士何以能夠打贏這場戰爭時,元帥毛奇說:「普魯士的勝利,早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
看似平凡的小學教師講台,卻是國力興衰的關鍵,這番話真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