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科奧林匹亞競賽,台灣學生的表現非常亮眼,令人感到開心且驕傲。但是一個國家教育的成功與否,不僅僅是看頂尖學生的表現,更要關注其他一般學生的學習成果。
高中課程中,地球科學分為高一的基礎地球科學以及高二的地球與環境。由於課程緊湊,大部分高中都沒有把高二地科課程排入課表。加上指考不考地科,導致絕大部分的學生將之視為一門「學測會考的不重要科目」,讀起來極為敷衍且吃力,更加削弱學生對於地科的興趣。原本加強地球科學教育的美意,至此蕩然無存。
除了一般學生,頂尖學生也有其問題。
我在參與地科相關活動時,每每都會注意到好幾位在教室中學科表現優異的同學,一旦踏出教室實際操作,卻只能對著剛敲下的岩石乾瞪眼——學生有能力背出火成岩的所有特性,卻認不出一顆躺在面前的安山岩。說實在的,這不是學生的錯。
現在的高中教育是不容許實際操作存在的,連「重要的」物理化學實驗都找不到時間做了,更別提地科這種不重要的科目。
走出課本,人與地球始終緊緊相扣。若我們的地球科學教育無法讓我們「有感覺的」認識這個星球,怎麼能說教育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