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教育改革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該屈服於台灣教育的死結嗎?
 瀏覽3,926|回應3推薦3

harvarddad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木蓮
寧靜姐
時和

  接上文,為什麼我要帶小孩去美國讀高中

  除了僵化死板的教材內容與持續沿襲傳統教育的窠臼之外,缺乏創意,假象的多元化(pseudo-diversity),沒有期盼的未來,讓我下了決心,兒子也認清現況教育的死結,我們都同意前往美國讀高中、大學。

  以前台灣人送小孩出國當小留學生是因為政治不穩定的因素,造成移民朝。最早在1969年前後,台灣退出聯合國,造成第一批移民。第二波在1979年,台美斷交時,又是一陣恐慌。到了1990年代,看不到台灣教育的遠景,無法許給小孩未來之夢想,又造成另一波移民潮,只是這波針對小孩教育,而非政治困境下的矛盾。

   兒子Kenny在小學真的享盡多元化教育的過程。最根本原因歸功於寶仁小學實實在在按教育部規定授課,也就是每日六堂課,大概在下午三點左右,小孩就可放學回到家。我堅決反對他去補習,尤其是國語與算術。我讓他選他自己喜歡的美術與音樂。在畫圖方面,他有創作天份,尤其擅長鉛筆畫的卡通,他的畫可以編成一個故事,他也可以將想像中的未來發明,以風趣可愛的圖畫表現出來。如果那時後繼續學下去,就是現在的電腦創意動畫。

  但他興趣廣泛,從學習鋼琴入門,然後專注在大提琴上。他的大提琴拉得楚楚動人,尤其是演奏聖桑的作品,令人沉醉。小二時,他考上別的學校的音樂資優班,他不讀,他說,「我只是試驗自己音樂的水準而已!」

  同時,他收集很多石頭,他說是「礦石」、「化石」,然後研究恐龍,研讀「宇宙黑洞」。經常和我討論恐龍與黑洞問題,我幾乎完全外行,乾脆讓他講解給我聽,什麼龍體型最小,誰速度最快,誰最早滅絕,黑洞距離地球多與遠,含有什麼成份。這是我第一次向他學習,他才小三階段。到現在我仍然向他請教學習,有關歐洲歷史、電腦影像處理,我也是他的學生。

  這些多元化興趣的探索與學習,直到進入國中,全面停擺。事實上,我事先已經告知他,台灣國中是讀書煉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因為,學生每天被困在同一教室空間內,反覆讀習相同科目及內容,讀完,寫作業、寫練習題、寫參考書題目、寫測驗卷、然後平時考、週考、月考、複習考、模擬考。完全抹煞學生的自由空間,沒有學習真正生活的事務,更遑論畫圖、學琴、打球了!

   我建議他,小學讀完,我們就去美國。偏偏他牡羊好勝心又覆發了,他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他要參加國中數理資優班的甄試。

  「不要開玩笑了!資優班只錄取30名,而且光在台南市就有成功與永福國小,他們從小二就編有資優班,已經集訓苦練五年了,你小學輕鬆讀過,和那些考試機器人怎麼比?」我向他說明實際情況,但他照自己意願去甄試,真正上榜錄取。我稱為「突破傳統教育的奇蹟」。

  還好,他真的進入建興國中數理資優班就讀,讓他完全體會台灣教育的壓抑與困境。要讓他對當時環境的失望,才能激發異國求學的強烈動機與能量。  國二上學期一結束,我們移民到美國,他進入初中,就讀八年級。

  今天讀到一篇國中生在報刊的投書,讀來心有戚戚焉,原來四十年的我,十五年前的兒子,現在的國中生,我們三個年代都遭逢同樣死結。

   台灣的教育,何時打開死結,喘口氣,仰首看藍天呀?

相關報導

教育死結 叫我覺悟什麼

【聯合報彭梓堯/國中應屆畢業生(桃縣中壢)】 2010.06.29 03:13 am 讀了最近幾天討論教育的投書,雖然我即將參加第二次基測,仍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九年一貫課程,對我們真的有幫助?還是三年後,將因內容無法銜接而跌得遍體鱗傷?別說有人適應良好,應該要問普遍適應良好嗎?別總說前幾志願的學生如何,為何總要將資源、聚光燈投注在他們身上,後面的學生呢?還有那些中輟生呢?他們自願要自我放棄的嗎?還是老師早先放棄他們了?

關於多元化課程分配,我是音樂資優班學生,如果我們要參加音樂的比賽,許多學科課就要被借走,等到要準備基測時,術科課又要被借走,挖東牆補西牆的,這就叫多元教學。晨間活動?我們也有,周一至周五,考試!簡單俐落!中大型學校資源豐富?是啊,所有最好的師資,資優班獨棟,什麼資源都用在我們身上。

 資源分配?那些明星高中的學長們,請你們不要這麼理所當然,你們一步一步都是踏著別人的學習資源往上爬。你們一個人運用的資源或可以幫助三個、五個或更多的學生,他們只是對讀書沒那麼在行,便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人挖掘他們的才能。教育並沒有給他們什麼,他們到底能給自己什麼?

這不就是台灣教育?給學生多元教學,不需在意升學率嗎?這個教育死結可說是一環扣一環,社會先給了家長、學生們名校的迷思,好的教育理念該如何發揮呢?

 我是一個正在準備「二衝」的學生,每個人都叫我要覺悟,可是該為了什麼而覺悟呢?難道是該屈服於台灣教育的時候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4030789
 回應文章
九年一貫只是基礎
推薦1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時和

現在國內早已提倡多元智慧─八種智商,語文、邏輯、空間、肢體、音樂、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八種以上的智慧。

但是教育制度的設計,學生分流的時間比較晚,是從九年級以後才開始。以前我那年代,學生分流是從六年級畢業後開始,也就是考初中或考初職就分流了。

現在的社會,大多數人生活比較好,也不願意孩子唸職校,都強迫孩子一定要唸大學以光耀門楣。這也是導致職校(商職或高工)日漸沒落。

政府也給唸職校和五專的人開了另外幾條路,可以插班大學,或考技術學院。現在很多碩士和博士都是從專科或職校念上去的。

至於國中不斷的考試,大多數應家長升學率的要求。學生在課堂裡坐不住,要安靜只能給點考卷寫寫,算是練習卷吧。

我認為台灣的基礎教育已淪為「拼圖式的學習」,學生寫一個題目學一塊拼圖。如果沒有寫到那個題目,在學習拼圖就少了一塊。

為何造成拼圖式的學習,一方面是升學制度所造成的「補習太多」,二方面是出試題的方法。因為基測是採用選擇題的方式,所以學生只要熟練考古題,就可以考出高分。

此外,教改的課綱和能力指標很有問題。高中已經改進為99課綱,可是國中的能力指標卻完全沒有改。當初匆促推出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寫的亂七八糟,寫的人沒有經驗,老師們也不知道如何銜接。更糟的是,教授們自己都不知道能力指標的內容。

記得,數年前寫中學自然科能力指標的教授,來本校說明能力指標的內容。結果教授本人沒有來,指派他的幾個研究生來,這幾個研究生有都是小學自然老師,對於中學的自然(理化、生物、地球科學)一竅不通。我們對於能力指標提出的問題,他們一概說不懂。

如果負責編寫中學能力指標的人,對於中學的科目沒有教學經驗,他如何編寫能力指標?基測的題目是根據能力指標出的。

話說回頭,事實上,各中小學都有開各種多元的活動,學生可以報名選修。中學的聯課也有各種課程。

PS:我看到許多父母將孩子送到國外,孩子唸的比國內時更失敗,只是這些父母不敢講而已。國外的中學也有好有壞,國外的教育制度也有不適應的孩子。我聽說許多送到國外的小孩,像在台灣一樣補習及請家教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資優與否
    回應給: 寧靜姐(inyi) 推薦2


harvarddad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寧靜姐
時和

不是資優的到了美國會有更多選擇

比如設計graphic design, business , 這些人不會被傳統理數科分數壓扁 而且高中開始 美國的專業技術學校 含大學 都已經很完善 所以這些認為非資優的學生反而有未來的路可發展

資優在台灣最頂的發展 閉目可猜之 但這些是否真資優 他的資優是理工數而已嗎 他是否應該有更分岐的另類大發展

相反的 那些沒被列入資優的人 其中有多少臥虎藏龍 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我們只靠聯考筆試就選出醫科法律系學生 他們沒有經過面試 人格心理分析 將來如何期待他們是仁德愛民 或者利益至上  筆試聯考在考試本身是公平的 無論富裕貧賤都一樣題目 考試的工具是功平 但他挑選出來上榜的考生卻與理想事實差誤頗大

有才賦的畫家 作家 歌唱家 因為一般學科分數未達標準 無法進入該專長訓練的科系 失去了他未來發展未來的機會

資優有較多選擇 每一種選擇都是挑戰與未定數

所有人唯一平等的是 他們都要面對選擇 競爭 付出努力 無論資優不資優

很多時候 很多人討論教育問題 就搬出資優作為藉口 擋箭牌 或者便成 群起攻之的標靶

這也是一種類似種族歧視的二分法  無論如何 任何一方都不會被公平對待受教育學習成長

這也是聯考長久以來沒人敢去面對的真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4037952
    回應給: SC Alex(harvarddad) 推薦1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時和

當我看到建興國中時,我心想你是不是台南市人?看到後面果然是。

台南市是一個文化古城,我在那出生及受完全部教育。台南的永福國小以前在美術和音樂方面常常得到國際獎。我在台南一直都是接受正常化的教育,未曾惡補過,我的小學就是延平郡王祠旁邊的小學。只不過當年家家戶戶都窮,大家都是為將來工作前途而拼命唸書,使少年歲月留白。

攀完關係後說說我的經驗和想法。

1. 父母親若求學路順遂的,大多數不會太在意孩子的分數,因為父母親了解求學的過程就是那麼一回事,不到終點不知道誰是冠軍。若是父母親求學過程不順,(可能因為經濟因素,可能因為天資因素...等),就會望子成龍心切,把許多未完成的心願加於孩子身上。

2.孩子的資質。你的孩子具有資優生的資質,喜歡閱讀,好奇心重,喜歡探索和體驗。並不是每一個成績很好的孩子都是資優生,有些僅是績優生,在小學和中學就已經把能力和智力用完了,後面的學習就不能精進了。

天生資優的孩子在台灣唸書確實有綑綁的感覺。但並不是送到美國去念書就會變成資優,這是不可逆的。

資優不送到美國唸書仍然是資優,天資不好的送到美國去,牛還是牛。

台灣的學校開了很多資優班,但是這些資優生在篩選前都做過心理測驗的題目──補習過性向測驗。這是大學主持性向測驗教授說的。所以有些僅是聰明一點,不是天生的資優。

台灣沒有完整的資優教育,因為老師都是體制下訓練出來的,怎麼可能編出資優的教材?

孩子要怎麼發展其實是控制在父母的手中,孩子本身沒有多大的選擇能力。

恭喜你有一個資優的孩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