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縣內私立高中職校,利用老師及學生收買畢業證書的報導,雖然這是行之有年的招生惡質文化;痛心扼腕之餘,更深感教育政策的浮濫及縱容,是始作俑者。
這種招生文化的開山始祖,不是屏東的私校,早在廿年前,外縣市學校,挾其龐大資金,在縣內各國中廣布樁腳,按件計酬,向學生收取畢業證書,因此有些老師運用師生關係,每年賺取六位數的外快,是輕而易舉之事。
只不過這種招式不斷進化,演變成學生買學生,甚至惡化如黑幫「兄弟」組織的霸凌手段,連教官也躬逢其盛,為金錢積極招生,就不足為奇了。
筆者以為,「少子化」現象是勢之所趨,一些學校為圖生機,泯滅辦學理想而不擇手段,卻是有以致之。而政府長期盲目增設新校,是始作俑者。
以屏東縣為例,十年中明知已有二所私立高中職「關門大吉」,卻還增設了四所公立高中,今年又再增縣立東港高中,私立高中職校為此憤懣還未消,最近縣府又行文內埔國中,正評估該校增設高中,萬丹更是積極爭取籌設萬丹高中。究其根源,政客為選票,將其「黑手」伸入教育行政體系使然。苟延殘喘的私立高中職校,為圖生存哪還顧慮到師道尊嚴?
尤其這種「強凌弱、眾暴寡」的霸凌招生方式,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當局如不謀求對策補救,未來的十二年國教,只不過是教育政客與一些學閥們響徹雲霄的口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