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指責學生是「遲到大王」,被判拘役四十天的事件,在聯合報六月十二日的「民意論壇」中,同樣來自教育界的大學教授與國小校長竟然看法大不同。
究其主因,應與雖同是教育工作者,但是所處「環境不同」所造成,教授所接觸者,都是心智較為成熟的大學生,指導學問者多,行為管教者少,與學生鮮有正面衝突,所以秉持者都是「教育專業理論」,不了解現有國中小的生態,而國小校長所代表的是現今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心聲。
在朝會上公開指責學生是「遲到大王」,可列金氏世界紀錄,此一做法確實值得商榷,但我想張組長的主要目的,應只是單純想藉此一同學的遲到行為,來告誡全校學生;事發當時,如果老師能為其「失當行為」向家長道歉,而家長也能不要過度溺愛自己的小孩,與老師理性溝通,希望往後用其他的方式輔導管教,彼此「各退一步,海闊天空」,相信也不至於鬧到法庭上,由法官來做最後的裁決。
雖然老師因管教問題,被學生家長提告,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法官最後裁定「公然侮辱」的判決,確實引起教育界一片譁然,都覺得此判例一出,讓原本已經「師道漸墜」的校園,將出現「寒蟬效應」,往後學生有過錯,老師不敢管不想教,每日戰戰兢兢,避免惹禍上身,消極的等待退休,如此豈不是成為教育界的損失與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