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談教養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
 瀏覽1,110|回應2推薦6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sunny-kuo
一杯飲料
時和
寧靜姐
虂嬑絲
人間無味

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      文/洪蘭【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名家部落客》】

一位朋友響應政府就業輔助計劃請了兩名年輕人,但這兩個人遲到早退,遇事則推,而且擺明了反正是短期就業,「我不想學」,令他大搖其頭。另一位朋友說他兒子國立大學畢業四年了,還沒有正式工作,每次去上班就抱怨工作跟他志趣不合、跟同事合不來,動不動就辭職,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家中住」,也令他煩惱不已,完全是張岱在《自道小康》中所說的「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鋤頭耶,太重;忠臣耶,怕痛;之人耶,有用沒用」。假如國家栽培出來的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企業界不能用,我們要這些學生做什麼?為什麼現在有

這麼多年輕人沒有上進心?

最近有研究指出現在幼稚園教得太早,在孩子大腦還未發育好之前,教以後一年級才學的東西,使學習變成挫折。的確,任何事情超越能力就變成壓力,既然是壓力,當然不會主動去做,逼急了,孩子會採取逃避的態度,就像大人碰到壓力會逃避到酒精中,孩子碰到壓力便逃避到電玩中,恐懼學習的孩子就愈來愈多了。

尼采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談主控力(the will to  power),其實,人都想控制他的環境,連兩個月大的嬰兒都希望做他自己命運的主人。實驗者在嬰兒搖籃上裝了一個動作感應器,他只要頭一動,搖籃上的走馬燈就會動,嬰兒發現這個祕密後就會不斷的轉動他的頭,看著會動的燈高興的咯咯笑;控制組嬰兒睡同樣的搖籃,也有著同樣的走馬燈,只是沒有感應器,不能自己控制走馬燈的動,但是走馬燈仍會動,設定好了每一分鐘轉一下。結果這組嬰兒就安安靜靜的躺著,不會去動他的頭,也不會笑。

因此主控力是個強烈的動機,驅使孩子去探索。如果什麼都是別人安排好了,自己不需用大腦,只要跟著做就好的話,孩子會很快失去動機,變成叫一下,動一下的木頭人。我們看到凡是注重學業成績和升學率的國家,如日本、韓國,都有很多啃老族的青年,對人生不抱希望,也沒有自主謀生的動機。

孩子並不會長大就自然變成大人,他需要教導與角色模範,如果每天把孩子關在補習班,他是沒有機會學習這些的。上週我去台東的太麻里,發現香蘭部落的孩子做完功課後會去一間中間可以升火的小木屋,是部落提供男孩們談心的地方。在那裡,孩子透過部落的其他男性角色模範,學習如何做大人。

「成年」在所有動物中都是大事,遲遲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目前的教育好像愈來愈符合時代的需求,我們該認真審慎的去思考,為什我們的教育會製造出不知人生目的為何的大學生呢?

=====================================================

  孩子,請你搬走吧!  【來源: 新《大眾文摘》】


孩子,今天你又裝作若無其事地,暗示媽媽,說市中區的房價,又在飆升,如果再不行動,

或許以後你和女友,連一間棲息的小屋都沒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終於沒有像你希望的那樣,說出「媽媽給你們買」的話來。

而你,也在這樣尷尬的沉默裡,即刻氣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門出去。

我從窗戶裡看著你遠去的背影,瘦削,懶散,有些玩世和任性,你還是賴在父母懷裡,

始終不肯獨立。

可是,親愛的孩子,你已經25歲,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需要呵護的女友,兩個日益

老去的父母,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成熟,承擔一個成人該擔負的責任?

從很小的時候,你就習慣有事來找媽媽。

5歲的時候,你要媽媽幫你整理扔得到處都是的玩具;

10歲的時候,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就哭鬧著讓我也去買來;

15歲的時候,你寫情書給班裡的女孩子,說,我媽媽認識很多的人,誰要是欺負你,儘管告訴我,

20歲的時候,你讀大學,每次打電話來都是抱怨,說食堂的飯菜如此糟糕,為什麼不給我多寄些營養品?

今年25歲的你,在一次與同學閒聊裡,很驕傲地說,我爸媽早已給我備好了買房的錢,

我即便是不怎麼奮鬥,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寬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習慣了聽你的吩咐,只以為,對你的每一滴好,你自會記得,且在將來我們老去,

你已壯年的時候,可以得到你的細心照料。

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飯,又時常將女友帶回家來久住,讓依然工作的我,還要為

你們的一日三餐奔波勞累。

這樣的景況,終於讓我連一絲的微笑,都無法擠出。

我發現,這樣苦掉自己,全力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懶惰,愈是潛滋暗長,無沿無邊。

我終於承認,25年來對你無節制的寵愛,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有一次開玩笑,我說媽媽或許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說,那怎麼行,

將來誰給我們洗衣做飯,誰給我們照料孩子?

當時的我,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憂傷。

原來當我們老掉,依然還要為你繼續操勞,直到生命的終點。

我們不是養育了一隻日漸豐滿有力的雄鷹,而是一個寄居的蟲子,它要將滋養了它的鮮嫩的

骨頭,一直啃到乾枯腐朽,再無營養。

親愛的孩子,我不得不殘忍地告訴你,你的上半生,與我息息相關,而你以後的道路,

我將不再過問。

媽媽已經將兼職的工作辭掉,我不能為了你的幸福,而將自己退休後的悠閒時光,交給繼續為你

掙錢買房的苦痛中。

也請你,從父母的身邊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

孩子,媽媽抱歉,不該這樣愛你。

而你,也應對那些將父母啃到疲憊的往昔感到愧疚。

且讓我們,彼此原諒,彼此放手。


****************************************************************************


 【不要做〝剪蛹的人〞】  呼應上一篇文章

曾經:

一個小孩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

幾天後,

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

他觀察著它。

幾個小時過了,

他見到裡面的蝴蝶

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點兒進度,

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也沒有辦法出來。

於是小孩決定幫它一把,找來一把剪刀將蛹的前頭剪開。

這樣蝴蝶就很容易出來。

這蝴蝶出來後形態有一點特別,

它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

小孩繼續觀察…蝴蝶…

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長大;

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但是......這樣的變化沒有發生。

小蝴蝶只是托著肥腫的大身體和細弱的翅膀,

在地上爬著走.爬著。它永遠也不能飛。

這個善良的小孩;

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這是蛹化成蝶必需經過的過程,

唯有努力奮力掙扎

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

大自然…在此…有這麼一個很奇妙的設計,

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

是為著〝整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生命裡面的〝掙扎〞是必需有的。

如果 老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

我們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

也不會…成長。

所以當你碰到有逼迫或苦難,

記得有人正為你禱告,

最後你才會明白真理在你身上的計劃。

在教養孩子時,要小心喔,我們很容易就成為那〝剪蛹的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3501926
 回應文章
捨不得與切不掉
推薦3


人間無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時和
寧靜姐
AL

孩子小時

有些父母捨不得孩子受苦受難

就竭盡心力為他排除一切

有錯都是萬方的錯

甚至向孩子說

都是爸爸媽媽的錯。

孩子大時

有些父母捨不得孩子受到挫折

就竭盡心力為他舖排一切

搞不清楚到底是誰在上班

等到父母累了

發覺錯了

孩子已經不願意離開他認為父母天經地義的照顧

現代父母難為的是

抓不到分寸

狠不下心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3503828
聯合筆記/巨星買不回的童年
推薦1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時和

聯合筆記/巨星買不回的童年
http://dignews.udn.com/forum/trackback/trackback.jsp?wid=N&aid=4987168

終於,在麥可傑克森倒下的這一天,不斷訕笑他怪異行徑的外國媒體,又憶起他曾在上個世紀末為世人創造的音樂奇蹟,齊聲哀悼一位樂壇奇才的夭亡。

電視螢幕不斷播放麥可傑克森由童年、單飛、顛峰到他殞落前的面容及身影,不斷與他名字連結的兒童性騷擾傳聞,和種種怪異的行徑。穿透這些影像,幾可拼貼出一個「恨自己」的男子,盡其一生之力、窮其所有財富,用怪異的方式哀悼、重現自己從不曾享受過的童年,多麼可悲!

生長在黑人音樂家庭,麥可五歲就得登台獻唱。他沒有上過學,嚴厲、會揍人的父親為孩子請家教,每天上完三小時自學課程,傑克森家的孩子就得排練歌舞,為四處巡迴準備。

頂著黑人特有的蓬蓬頭,童稚的麥可嗓音清亮。穿著那年代流行的喇叭褲,舞步、舉止都成熟得像大人。的確,這時他們已是像大人般養家活口的生財工具了。

麥可曾說,他幼時一次表演後行經公園,看到玩耍的孩子,他哭了。童年,對他是痛苦的記憶。他寧願自己是普通小孩,天天上學,為功課煩惱,和同學吵架,而不是背負家族音樂事業的成敗,為生計奔波登台;除了表演,沒有其他。

音樂才華將麥可推上巨星舞台,但他的「內在小孩」並未跟著名聲一齊長大。有了名氣與財富後,他打造夢幻莊園、邀孩子共眠;甚至漂白膚色、改造鼻梁、下巴…。其實,他想要變成「另一個人」,有白皮膚,及正常的、無知的童年。

如果這樣理解麥可,大概就能理解,為何他擁有了名利,站上世界峰頂,他仍說「內心感到巨大的寂寞」。被剝奪的童年、不自由的成長、不正常的社會化,解釋了他種種怪異舉措。

但願天堂裡,他能尋得失落的童年。

【2009/06/28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