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禮貌社交教導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品德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歷程 \ 洪蘭
 瀏覽1,792|回應1推薦1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摘錄自《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作者自序)

  看到又將有一本書出來,心中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父親說得對,只要去做,不必想成績,努力之後,成果自然出現。我每天為了準時交稿,別人都還在溫暖的棉被中做夢時,我已經要起來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寫稿了。人性本懶,編輯不催,稿子當然也就出不來。只是我沒想到滴水穿石,只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轉眼又夠一本書的份量了。

  能把自己的作品彙集出版對作者來說是最理想的事。寫作就像藝術家的創作,如果沒有人把它收集起來,就不知道會飄散到何處去。我每次在報上看到某某大師的作品流落海外,心中都覺很惋惜,因為只有一件作品,看不出這個藝術家的風格;只有一篇文章也看不出這個作者的思想脈絡。所以創造的東西通常都要集結呈現,讓人家看了畫展,了解這個畫家的畫風;看了書,了解這作家的文品。但是若是流失了,就是沒有了,因為同一個人做不出二件完全相同的作品;同一個作家,也寫不出兩篇一樣的文章。


我小時候,台灣不流行出專集,要靠剪報來收集心儀作家的作品,像徐訏的《半下流社會》,我就是每天剪下副刊的連載一篇一篇用漿糊貼上,成為一本小說的。現在拜電腦之便,只要把檔案用電子郵件(e-mail)掛過去,編輯就收到了,省去了我父親那個時代,坐三輪車送稿的麻煩。要收集成冊時,只要滑鼠點一下,各路文章各自到位,也省去了剪刀、漿糊的麻煩(或許是太容易了,現在老師改學生報告都會看到許多雷同的字句,學生辯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是老師心知肚明都是下載自同一來源)。

品德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歷程

  懼的是,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忠誠、正直、公平、正義,現在逐漸在社會上消失,而且因為輿論無力,指責無用,官員們依然我行我素,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積非成是後,大家也就見怪不怪,對政治由失望而冷漠了。所以整個社會充滿了無力感,讓莘莘學子看不見明天的希望;也因為這頹廢之風,誤導了下一代只顧眼前不管未來;學生的不受教又讓許多資深教師對教育失望,而紛紛退休另覓第二春。連掌管教育最高機構的長官都口不擇言,講出我這輩子不可能講出的話來,就難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沒有禮貌,越來越不知道做學生的本份了。我明顯地感覺到我們的社會風氣一直往下變本加厲敗壞,那種感覺是你以為已經到谷底,不能再壞了,結果它還繼續往下掉,才知道它原來是個無底洞。這種不知何時才能爬出來的感覺讓人憂心如焚。我們不可忽視上行下效、風行草偃的力量,因為品德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歷程。

  自從教育部統統有獎,給了各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之後,許多學校就舉辦各種科技人文或是通識講座,請外校老師給學生上課,希望擴展學生眼界。最近去一所師資培育大學演講後,學生鼓掌,校長道謝,一切按章行事,行禮如儀。這時學務處遞上一張謝卡,我鞠躬收下。到了高鐵上打開看時,才發現雖然助理寫得很客氣,信尾卻沒有學務長或任何人簽名,而是蓋了一個學務處的公文章。我心中真是感慨,如果寫謝卡而不願簽名,又何必多此一舉呢?寫信一定具名,這是最起碼的禮貌,為何大學掌管學生品德、生活禮儀的學務長不懂呢?我也常收到學生寫電子郵件來問問題,十有九次不具名,我看了只能搖頭,把信退回去說我不回答匿名信。看到連師資培育的大學也如此做,我才了解原來學生如此無禮、台灣匿名信滿天飛是其來有自的。

  無獨有偶,昨天參加碩士班入學口試,看到有一封介紹信也是沒有簽名,只蓋了一個職章,心中不確定是老師自己寫的呢?還是學生寫好請助教印出來,蓋了個職章呢?對這封介紹信我懷疑它的真實性,就不打算採用。正要放到一邊去時,突然看到它跟蓋章謝卡的是同一個學校,才了解這封信可能是真的,只是那個大學積非成是已久,已經忘記本來應該怎麼做事了,這是我恐懼的地方。

做人的基本價值觀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

  八年是不算短的日子,它可以使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蛻變成一個幹練的大人,人生有多少個八年可以浪費?以前有本小說叫《流水十年間》,一個在抗戰爆發時十歲的小女孩,跟著父母到處逃難,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是亭亭玉立十八歲的大姑娘了。我記得以前看這本小說時,驚訝於時間對人的改變,但是身體上的改變還是一回事,最主要是心靈上的改變常是不可逆轉的。中國的官場有話說:「有關係,有關係也沒關係,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也有關係。」當政府官員貪污、腐敗、說謊、偽證的行為沒有受到制裁,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淪陷時,社會風氣便立刻隨之改變,守法者變成變成被人看不起的傻瓜,社會秩序便流失了。

  過去我們說「為朋友兩肋插刀」;現在是「為利,朋友兩肋插刀」。現代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是是非公義,更不知道誰是袁崇煥、左寶貴、閻海文,也沒聽過費貞娥刺虎、搜孤救孤的故事。當我們極力去中國化,不叫孩子讀歷史時,我們怎麼期盼他們能夠像林則徐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小時候,曾在歷史課本上讀到洪承疇這個名字,有一次,打電話時,不知輕重說了句「我姓洪,洪承疇的洪」,父親聽了大怒,叫我去讀全祖望的《梅花嶺記》,看到洪承疇問孫兆奎:「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兆奎回道說:「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洪承疇大恚,立刻叫人把孫兆奎推出去斬。父親那天臉上的表情嚇到了我,知道人生既然不免一死,要做孫兆奎,不要做洪承疇,不能讓後代所有姓洪的人蒙羞。

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的品格教養上

  這種做人的基本價值觀是從讀歷史、偉人傳記,聽父母教誨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如今中國歷史略過不教,只從渡黑水溝開始;偉人傳記沒時間讀,因為要補習;父母沒有機會教誨孩子,因為一個在加班賺錢,一個在補習班。我們能怪現在的孩子無大志,心中無角色模範嗎?最近有份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孩子不看報紙,少數看報紙的只看色情八卦的社會新聞。古人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的孩子除了自己之外,別人還發生什麼事這種最基本的知識管道都不關心,怎麼妄求學生有世界觀呢?沒有世界觀或國際知識不是只有學生,政府耗資千萬推入聯,但是連教育部的網站都不知道聯合國總部在紐約,而誤以為在舊金山,真是教人哭笑不得。眼看我們快要變成無知之國了──除了課本以外什麼都不知道也不關心的國家。

  中國傳統的知識份子是不講究動手實作的,像王守仁(陽明)那種允文允武上馬能平定寧王宸濠之亂,提筆能寫出影響中國思想千百年格物致知的理學的人,歷史上還找不出幾個。蒙古諺語說:「用語言殺死的獵物搬不上馬,用嘴巴殺死的動物剝不了皮。」只批評不建設是不道德的,光說不練是無用的。法王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考伯特(J. B. Colbert, 1619-1683)說:「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在它疆域的大小,在它人民的品質。」英國的道德學家史麥爾斯(Samuel Smiles, 1812-1904)說:「一個民族如果缺少了品格的支持就可以確定它是下一個要滅亡的民族;一個民族如果不再奉行忠誠、正直、公平、正義,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要從頭收拾舊河山必須要從品格教育做起,希望新政府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的品格教養上。人心的教化很慢,要重建社會的核心價值更慢,但是它沒有別的捷徑。就讓我們捲起袖子,開始動手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豈一嘆字了得
推薦2


人間無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寧靜姐
時和

妻子在國中任教

我就隨著聽了當今國中生的"千言萬語""千行百態"

總想著這社會出了什麼問題

擔心著數十年後

台灣社會將是無禮無體的社會

是政治人物帶壞孩子?

是父母帶壞孩子?

是老師放縱孩子?

是老師已經只能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

是教改團體的錯?

是學生權益捍衛團體的錯?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提倡「禮儀品德」已經成為笑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290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