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談教養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生命教育是用體會的 \ 洪蘭
 瀏覽1,581|回應1推薦4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菁晶
zero
小紫涵
時和

(摘錄自《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

  我去一個小學演講,經過音樂教室前,看到一個孩子伸著兩隻穿著襪子的腳,坐在教室門口哭,我正想問他為什麼哭時,老師一把把我拉住說:「不要幫他穿鞋子,開學已經六週了,每次上音樂課,他都要老師幫他穿鞋子,已經三年級了,還不肯自己學著穿,每次都哭到有人替他穿為止,我們現在決定訓練他自己穿。他要自己肯學,別人教他才有用。」

  我聽了非常訝異,怎麼有三年級還不會穿鞋子?父母會不會保護過頭了?老師說現在孩子成熟得慢,有進了小學還不會拿筷子的孩子,也有不會扣扣子的等等,令人想到英國的查理王子,連牙膏都要侍從替他擠。有人認為這是福氣,什麼事都有人做得好好的,自己不必動手,我卻認為這是看不起自己,把自己當廢物看待,侍從一不在,自己就不能生活了。

  無獨有偶,回到家把報紙打開來看時,看到嘉義有位老師,讀者投書「小小晉惠帝,你我是幫凶」,原來這位老師在班上讓學生看一部電影《跑吧!孩子》,講一對小兄妹沒有錢買鞋子,輪流穿一雙鞋,有一天鞋子不見了,引出一串風波的故事。演完後,老師問學生的感想,學生說鞋子不見了,再買一雙就好,幹嘛這麼辛苦,大費周章呢?電影中,小女孩的母親要臨盆了,她趕著去鄰村請產婆,跑到一半,鞋子壞掉,她只好光著腳跑過滿是碎玻璃和尖石頭的路,滿腳鮮血淋漓,我們的學生完全不能了解為什麼小女孩不顧自己的痛,還要繼續跑,七嘴八舌在批評她不會想別的方法,沒有想到她的母親正躺在床上等她去求救。

  建國中學有位專門帶數理資優班的老師,在他寫的書《我的資優班》中,也提到颱風時,豪雨引起土石流,把山地一個村莊給埋掉了,他在感嘆生命無常時,一個學生說:「活該,誰叫他們要住那裡,幹麼不搬下來到安全的地方住!」一句話令人馬上想到晉惠帝及法國大革命時的皇后瑪莉‧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 1755-1793)。我們的教育怎麼了?怎麼連第一流學校資優班的學生思想都如此幼稚?他們難道以為每個人都像他們一樣要什麼有什麼,吃好的,用好的,暑假去美國、加拿大遊學?

  這種飽漢不知餓漢飢的反應,使我想起桃芝颱風來襲時,尖石鄉居民用直升機撤離,一位國小校長向某慈善基金會要求緊急安置款,該基金會竟然要校長先寫計劃書送過來,等他們看了再決定,遠水救不了近火,令人感嘆。坐在冷氣房中的人完全無法體會無家可歸的緊急性。台灣的同理心,不但學生沒有,連大人也沒有。難怪政府官員的思考模式與決策都是如此自我中心,完全不知民間疾苦。他們大筆一揮「封山」,立刻斷掉梨山農民的生路,成堆的高麗菜爛在田裡,有車沒有路可以運下山去賣。孩子因此無錢繳學費,還得翻過中央山脈到宜蘭去上學,變成咫尺天涯。

  看起來,我們真的是如嘉義那位老師所說的,都是幫凶。我們沒有讓孩子去體驗課本以外的生活,沒有給他們機會去感受別人的苦難。歐洲有一個盲啞學校的校長規定,新進老師必須綁上眼罩一週,連睡覺都不可拿下,切實體驗盲人的感覺。校長說老師若不能體驗學生的狀況,便無法產生同理心,就無法拉近師生距離,便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這位校長真是對極了,因為老師在綁上眼罩不見天日後,立刻體會到盲童的辛苦,不再責怪他們動作太慢,不耐煩的催他們快點。

  台灣近年來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上一連串的學童惡作劇,如把剪刀放在同學的椅子上,把同學的直腸戳破;把柳丁當球從二樓擲下,打瞎同學的眼睛等等,這些無知所造成受害者不可逆轉的身心傷害,終於使政府看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開始推動生命教育。但是推行的方法仍然是課堂授課,由政府出錢編寫生命教育的課本,再擠壓原有的上課時數來「教」生命教育。

  其實生命教育不是用「教」的,它是用「體會」的,考它、背它是緣木求魚,徒勞無功。老師只要不出一大堆家庭作業,使孩子有時間注意課本以外的生活情形,週末再安排孩子去孤兒院、老人院服務,從實做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就可以大幅改善孩子的同理心。父母本身也要改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不要一味追求高分,讓孩子誤以為只有讀書是重要的,其餘都不屑一顧。其實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行行出狀元,能力比學歷重要得多。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的作者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說:恐嚇是最卑劣的斂財方式。「不要輸在跑點上」就是句恐嚇的話,恐嚇父母如果不送孩子去補習,就會輸給別人。童年是人格成長、品德塑造最重要的時候,許多父母為了不輸在起跑點上,把孩子的童年犧牲掉了,真是可惡又可悲。

  教養孩子沒有撇步,也沒有捷徑,父母最知道自己孩子的長處與習性,所以不要管別人怎麼補,安心的把孩子留在身邊,學習課本以外的人生知識。每個孩子都不同,天下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教養手冊,只要孩子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想趕快開始他的一天,你就做對了。

  人生是很公平的,現在你陪伴孩子成長,將來他會陪伴你年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閱讀」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曾淑賢
推薦2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菁晶
時和

【序文作者簡介】
曾淑賢
,現任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長期推廣閱讀,並擔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常務理事、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兼任私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榮獲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頒贈對國家建設有重大貢獻之傑出公務人員獎。

多年來,洪蘭教授在忙碌的教學、研究工作之餘,翻譯科普書籍,推廣科學素養;撰寫專欄,灌輸家長和老師正確的觀念;馬不停蹄到處演講,希望大家了解閱讀的好處;尤其,到山區、鄉間,給孩子們鼓勵,為老師們加油,她推廣閱讀及科學知識的熱情,令人敬佩及感動。


這本書談孩子的閱讀、學習、品格與教養,洪蘭教授看到了我們社會的問題,苦口婆心地勸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也告訴老師要尊重孩子,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每一篇文章,都是小故事,大道理;小文章,大啟發。

閱讀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

  三年前,我的兒子參加國中基測,得了滿分,很多人要我提推薦書單給國中生。他們關心的是,讀什麼書,可以在國中基測得高分。如果閱讀課外讀物,可以在入學考試拿高分,那是因為長期的閱讀習慣,讓孩子的背景知識豐富,絕不是讀了幾本書就馬上可以得高分的。如果家長的觀念不改,如何給孩子快樂的學習環境。家長和老師一定要知道任何獨立思考、理性的分析、創造力都與背景知識有關,而背景知識來自閱讀。這也是洪蘭教授一再強調的觀念。


洪蘭教授說:「閱讀像是敲門磚,可以打開人類知識之門。當一個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又有閱讀的習慣時,他就有了面對未來世界必備的條件,世界雖大,他已可任意翱翔,他的人生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說安全感和閱讀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正如馬英九總統的家訓:「黃金非寶,書為寶。」盼望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書中「以芬蘭為師」一文介紹芬蘭的成功經驗,芬蘭前教育部次長林納(Markku Linna)認為教育成功是芬蘭成功的第一功臣。他說芬蘭有很好的公立圖書館,藏書多,開館時間長,而且全國網路發達,在家就可以上圖書館的網站借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所友善的圖書館是吸引孩子進去閱讀的第一個條件。我曾經在二○○○年參訪芬蘭赫爾辛基市立圖書館及其五個分館,對其公共圖書館的密集分布及進步,印象深刻。以當時五十萬人口的赫爾辛基為例,該市有三十六個分館,平均每一‧三八萬人就有一個圖書館,遠高於台北市每五萬人一個分館的情況;而且,即使是平宅區,都有一流設計的社區圖書館,質量俱佳的館藏,舒適的現代化設施,美感的空間佈局及家具設計,難怪芬蘭的閱讀風氣及學生閱讀能力在世界評比上獨占鰲頭,人民的創造力及國家的競爭力都名列前茅。如果我們全國各地都有軟硬體俱佳,像糖果屋一樣的圖書館,就不必再擔心孩子不喜歡閱讀,不願意上圖書館了!

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和行為

  洪蘭教授在書中強調的另一個議題是孩子的品格,她提到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不在於它的疆域的大小,而在於國民的品德,而品德一定要自小培養起。閱讀對品德極為重要,它是從故事中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我在圖書館工作,每天面對很多不守規矩的民眾,從小朋友到大人都有。一個星期天,巡視總館各樓層時,發現有一個小朋友在電梯口因按不到電梯而吵鬧,我低聲要小朋友小聲點,一旁小朋友的父母卻對我怒目相向;同一天,在自修室,發現很多人佔位子,或故意將自己的物品放在旁邊的椅子上,我請佔位子的學生移開物品時,他們都是一付不情願的表情;有一位佔位子的女性讀者甚至怒氣沖沖,要我不要吵大家念書。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不守規矩的,反倒振振有詞。

  希望這本書能夠給台灣的父母和老師一個反省的機會,學習可以是快樂的、有實質的。希望這本書能夠讓父母看到閱讀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把它當作家庭娛樂,全家一起來閱讀。也希望我們的學校、社會、政府重視品格教育,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和行為。

  一個國家擁有健全人格、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國民,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