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教育時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教改不能回頭 但要重新出發\朱敬一
 瀏覽1,212|回應2推薦4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伶玲
PRIESTESS~ISIS
半隻飛鳥半隻魚--Gwenyth
時和

教改不能回頭 但要重新出發
朱敬一
 

     自一九九六年行政院「教改諮議報告書」提出至今,匆匆已十二年。當初,該會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五大方向(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與五項建議(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學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坦白說,這些方向與建議可挑剔之處不多。教改諮議報告書完成以後,即提交行政院轄下之教育部推動執行。十二年來的教改模式,基本上就是劃分為前述的「理念鋪陳」與「政策推動」兩大塊。

     乍看之下,這樣先理念、後政策的教改步驟,並沒有任何不妥。但是不必諱言,在過去十多年之中,台灣社會對於教改確實有普遍的失望。不只是失望,甚至有將「教改」汙名化的傾向。在汙名化之外,根據許多媒體報導,在最近數年推動教改之後,中小學生的功課壓力反而比之前更重,而補習班的生意比以往更興旺。這樣的升學競爭情況,當然與教改「讓孩子們快樂學習」的理念相牴觸。此外,幾乎所有的升學補習都是強化對智育筆試成績的競逐,這樣的一元化填塞,無論如何也是有悖教改會「多元化」理想的。為什麼教改推動了十多年,卻在若干面向得到相反的結果呢?這是我們要省思的出發點,也是後續建議的起始點。一九九六年教改諮議報告書涵蓋的面向很廣,但是社會上爭議較大、反彈較大的,則是中小學教育的部分。因此,以下析論的重點,也是集中在這一方面,暫時不論高等教育的議題。

     就中小學教育而言,如果要對當前教改的困境一言以蔽之,也許可以用以下之描述涵蓋:「教改多元化的理念與政策,和當前台灣社會普遍的升學價值取向,有相當程度的扞格」。就教育理念而言,一九九六年的教改討論,有部分背景是相應於解嚴不久的台灣社會,因此諸多的教改方向,都有從壓縮一元邁向開放多元的影子。無論是教科書一綱多本、師資培育管道開放、大學高中的開放設立、終身學習的推廣等等,都有邁向制度設計多元或生涯規畫多元的傾向。就許多方面而言,「多元化」走向都沒有爭議。但是就課綱設計、教材內容、升學取向、學校選擇等與升學有關的政策而言,多元化卻經常有四處碰壁的跡象。

     以教科書「一綱多本」政策為例,我們就能看出其中的困境。「一種課綱、多本教材、分校採擇」是全世界先進國家的應然模式,也是教育多元化的理想。然而,台灣教育的實然環境,卻是家長希望孩子升學、都想讓他們進入明星學校、都期待子女成龍成鳳。在明星學校名額有限的客觀環境下,前述父母的期待,就以激烈升學競爭的形式呈現。於是,教材越是多元,考試範圍就越廣,學生的升學壓力就越大。簡言之,應然面的教材多元,就與實然面的學習痛苦產生了衝突。

     有人說,家長們不該只重視升學、讀書也不是子女唯一出路。這些大道理都沒錯、都言之成理,但是聽不聽得進去、接不接受,卻是學生家長的思想自由,完全勉強不得。以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的哲學理念來說,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念,是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與情境背景的。華人千餘年來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浸淫,再經歷數百年來科舉考試的唯一進階機會,升學文化的社會情境幾乎已深入民心。在民主社會,「人民最大」;如果家長的想法堅定不移,教育行政主管就只能迂迴設法、溝通溝通,做廣泛的、長期的、有深度的對話;一方面彼此交流觀念,另一方面也能了解雙方的落差,進而調整方向、甚至調整政策。

     過去數年教育當局許多的改革,都是集中在考試方式、招生名額比例、計分等等面向。這些方向不是不重要,但是比較集中在技術面,與學生家長的升學觀念極少交集。準此,基測或學測成績組距的細節調整或部分資訊揭露,都只是技術細節,不應是教改的主體。將來的教改方向,不能僅在考試科目、計分、組距落點等片段性、局部性細節上打轉,而要著重觀念性、根本性的溝通與對話。不久之前教育部宣布新的九八課綱,旋即受到許多知名高中校長的評論,顯然也表示當局溝通不良。教改要能成功,必須要政策得到學生、家長、老師的廣泛支持。少數的細節教育政策,或許可以直接推動,但是大多數教育政策則不能如此莽撞,必須要著重對話與溝通的平台。

     就歷史來看,溝通平台的重要性國內外其實也有不少先例。許多「社會運動」的研究都指出,當民間的挫折與抗議無法有效傳遞給執政當局時,那就會有相當的不安。若教育當局的政策沒有平台與民間溝通討論,又要強行推動,則又必然會形成阻力與挫折。過去數年,教育主管當局與廣大中小學學生、家長與老師之間,沒有制度性的溝通平台。我不敢說這是教改唯一的問題,但相信這絕對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在全球化的衝擊、對岸的競爭、社會變遷的多重影響下,台灣的教育改革不但是一條必須要走的路,更是要積極前進、不宜迴轉的。因此,我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教改必須要再出發,才能讓台灣社會的教育跟得上時代的需求。希望將來的教改推動,能夠改變以往從理念到政策的直接跳躍,而著重中間一層的溝通與對話銜接。具體而言,或許可以朝以下方向推動教改的重新出發:

     一、建立平台:請教育部協調設置教改溝通平台,結合各級中小學的資深教師、教育行政同仁等關心教育人士,定期對政策與問題提出檢討。

     二、多元討論:對於有助於多元價值推廣的事例,前述平台也應有系統性討論的機會。文化多元並非憑空而降,必須要輔之以實體事例,理念才能漸漸融入社會。

     三、穩定變革:對於目前推動的諸多教改方案,暫時不要貿然更動,先求家長學生對制度預期之穩定,再透過前述平台逐一檢討改進。

     四、觀念推廣:不論是文化多元、通識教育、終身學習、教師進修、家長期待、學生心理、價值取向等方面,社會都有持續對話的必要。這樣的持續對話,必須有耐心的推動。

     教改是一條漫長的路、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由於教育活動牽涉到數百萬的學生與家長,它涉及的意見一定很分歧。因此,基於民主觀念或現實考量,這數百萬的基層聲音都不能輕忽。正因為如此,乃提出了以上的省思與淺見,供將來主事者參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制度應從本土發芽
推薦2


人間無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寧靜姐
時和

再好的制度

如果不考慮生長的泥土

就很容易長出異形。

教改是充滿理想改革的好想法,

卻也是長出不少異形的怪物。

要怪家長升學主義不改?

要怪教育人員升學主義不改?

投藥產生副作用卻怪病人體質不對,

這就是台灣很多改革的病症。

任何改革必須考慮實際狀況,逐步引導

否則將產生陽奉陰違或扭曲變形的結果。

目前校園最迫切的問題是什麼?

目前教師最困擾的是什麼?

目前學生最困擾的是什麼?

目前家長最放不下的是什麼?

這樣一步一步朝理想引導

這樣一步一步從實行中修正

教改才能成就樹人的百年大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2793806
教改破壞了技職體系是不可原諒
推薦1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教改這些年來對富人家有利,對窮人家不利。教改破壞了技職體系更是不可原諒。

領域五花八門,反而讓學生學得不紮實。尤其是國語文課程的減少,讓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都變差了。

技職教育的解體,讓不適合唸書的學子仍得繼續花錢及貸款唸大學;即使現在人人可以讀大學,沒有專業的訓練,卻造成現在一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對很多家庭而言,就業很重要。在職進修或是知不足而繼續深造的觀念要比現在教改的觀念實際多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273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