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一個凌晨時分﹐小兒子仍在電腦前忙碌著。
那之前的週末﹐他的哲學課 (Theories of Knowing) 小組聚在一起﹐討論﹐進行老師給的功課﹕儒家學說與道家學說的比較。然後大家分配工作﹐有人負責作壁報﹐有人負責寫草稿﹐兒子被交代的任務是校對並打出最後成品。
那個晚上他一直忙著修改﹐因為寫草稿的那兩個同學作的很草率﹐內容錯誤百出﹐又拖到期限的前一天才電傳給他。他幾乎每一段都得重寫﹐還不時要我看寫的對不對 --- 誰叫我多事﹐告訴他我們高中時﹐論語是必讀的﹔而在大學時﹐也稍稍涉獵老莊學說。
正在忙碌時﹐他的好友 Gordon 傳來他那組的作品﹐請他幫忙過目﹐內容是否正確。他們那組是探討佛教與印度教的異同﹐那個孩子也是負責理出最後的報告。兒子暫放下手邊的工作﹐去讀那篇報告﹔接著就 MSN 過去﹐兩人就討論起來。
如此幾回合﹐眼看都快一點半了﹐我要兒子趕快收工﹐他說不行﹐明天小組就得上台報告﹐他必須把成品弄出來。我說那就先忙完你的﹐不要自顧不暇﹐還去管別組的報告。兒子只含糊的說 Gordon 的小組也是把爛攤子丟給他﹐讓他也是忙得焦頭爛額的。幸好兒子幫他找出一個大錯誤﹐得以及時更正。
這門課 (TOK) 是兒子高中 IB 課程 (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 ) 十二年級的必修課﹐年近退休的老師教課非常認真﹐要求也很嚴格﹐報告有一定的規格﹐書寫文法不可有誤﹐比英文老師還精確。
選唸 IB 課程的學生一般都是願意接受挑戰的﹐但對這老師一絲不苟的要求﹐各個也都大呼吃不消﹐說他太吹毛求疵 (too picky) 。上學期結束﹐只有少數幾個學生拿到 A ﹐其餘的多半拿 B ﹐拿 C 的也不少。兒子一直是叫苦連天﹐他本來就對哲學沒什麼興趣﹐可是這門課要讀的文章和要寫的報告超多﹐而這份小組報告更是功課裡最重的一項﹐佔下學期總成績的 30% 。
隔天他放學回來﹐蠻開心的告訴我﹐老師說他們的小組報告寫的很詳細﹐稱讚他們肯用心。我問他﹕ Gordon 他們那組的報告原先到底那裡出錯﹖他說﹕佛家學說裡是沒有「神」存在的﹐佛陀也不是神﹐可是那個組員亂寫﹐還說佛教拜很多神。如果他們就這麼上台去報告﹐一定拿到 F 的成績。 Gordon 也不太清楚﹐所以他才要我幫忙。
從台灣的升學和競爭的情況出來的﹐我很快就想到﹕兒子和 Gordon 的高中總成績幾乎無分軒輊﹐兩人只差 0 . 25 的積分。按排名﹐那時 Gordon 是 Valedictorian ﹐兒子是 Salutatorian ( 第二名 ) 。如果 Gordon 的小組報告沒寫好﹐因此拉下他的 TOK 成績﹐那麼兒子要超前是輕而易舉的。可是在自己那麼忙碌時﹐他還是選擇去幫助好友﹐沒有一點壞心眼﹐打算故意隱匿﹐不去指正。
高中以 Valedictorian 的頭銜畢業﹐是老大進九年級時﹐自己立下的心願﹔可是老二從沒這樣說過﹐我們也從沒這麼要求他。四年來﹐他只是盡自己的能力學習﹐應對 IB 課程裡每個挑戰。但是﹐那個晚上﹐他到底有沒有想過﹐他其實是能夠得到那個頭銜的﹖
我想了想﹐還是問了他﹕如果你不糾正他們的錯誤﹐你的 TOK 成績一定比 Gordon 的好﹐對不對﹖他看了我一眼﹐馬上就明白我真正要問的﹐「媽﹐ It is just a rank 。 To me, doing the right 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gaining a title 。 ( 那只是一個名次而已﹐對我而言﹐作對的事情﹐比得到一個頭銜更重要。 ) 」我激動的抱住他﹐為他在極年輕的時候﹐就有清楚的價值觀﹐知道怎麼作抉擇﹐而衷心感謝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