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剛從大陸來的媽媽告訴我一件讓她兒子和她都很驚訝的事。
她的兒子唸六年級﹐語文雖然被編在 ESL 班﹐數學可是在進階班 (advanced) 裡。這個孩子有天回來﹐對媽媽說﹕「老師今天給我們一道很簡單的題目﹐我很快就作出來了﹐可是有的人還解不出。結果老師看我的答案﹐說 good job! 的時候﹐大家都鼓掌﹐對我叫好﹐好像我作了件了不得的事﹐真奇怪﹗」
這個媽媽也很想不通。她對我說﹕「這要在咱們國內﹐其他同學肯定會說這有什麼了不起﹔就算真作的快又對﹐人家也是會嫉妒的。這裡的孩子們怎麼心理這麼健康﹐這麼有自信呀﹖不怕給人讚美﹐自己就像會矮了一截似的。」
輪到我吃驚了﹐因為她看到一個我所忽略的﹐或者說﹐在美國多年﹐我已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狀況﹕「這裡的孩子們這麼有自信﹗」
記得剛開始試教時﹐改考卷我照過去在台灣唸中、小學時﹐老師所作的﹐每個部份勾出不對的﹐再寫上扣幾分 ( 例如 -3) 。那個班導師趕快糾正我﹐要我寫成加幾分 ( 例如 +7) ﹐她溫和的說﹕「我們固然要幫助學生﹐改正他沒學對的部份﹔可是更要肯定他作對的地方﹐讓他得到鼓勵﹐對學習有興趣。何況﹐他答對的部份是比錯的還要多呀﹗」
我不敢跟她說﹐我們小時候﹐數學如果錯一題﹐是要被打一下的。 ( 也許現在台灣學校不能隨便體罰﹐老師應該也不會這麼作了。 ) 如果一個考試﹐拿了九十分﹐父母會問那十分怎麼丟的﹖
我們中有多少已到中年的人﹐從沒作過這樣的惡夢﹕明天要大考了 ( 甚至是大專聯考 ) ﹐可是課本還沒唸完﹐習題還有好多不會作的﹐緊張的冷汗直冒﹐驚醒過來﹐心臟還撲撲猛跳﹖
華人的父母也許不同意美國公立學校一些老師的作法﹐太多的獎賞鼓勵﹐太少的糾正責備﹐怕會膨脹孩子的虛榮﹐讓他們驕傲自滿﹐且禁不得一點重話。
可是回頭看﹐懲罰責備多了﹐是不是無形中也讓我們不太敢放手去嘗試﹖在小組討論中﹐不敢踴躍發言﹐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有份量﹐會被嘲笑。整個成長時期﹐容許我們犯錯的空間是那麼小﹐因此我們可能不會自得﹐但也欠缺自信﹔不會不懂還胡說一番﹐但即使懂﹐也不敢隨便開口。
還有一個後遺症﹕我們得的稱讚那麼少﹐以致我們也常拙於給人讚美。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習於比較、競爭﹐而不善於真誠的合作﹐彼此濟助。對於落後、不足的部份﹐琢磨著要怎麼追趕補救﹔卻忽略了優秀、進步的地方﹐並且給予嘉許肯定。
真的稱讚多﹐會讓孩子驕傲﹖而不是健康的自信﹖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明年要升大學﹐她的 ACT ( 美國升大學﹐除 SAT 以外﹐另一個重要的評鑒考試 ) 考了滿分。那次一起考的數萬個學生﹐只有五個得滿分。當地的報社還對她來個專訪。
這個有志要作醫療宣道士的小女生﹐從小至今﹐應該得過不少的稱讚的。然而我的朋友告訴我﹕你知道我家女兒怎麼對我說嗎﹖她說﹕ It is just a test ﹗ ( 這只不過是一個考試而已。 ) 我把這話轉給老二聽﹐他回應道﹕「 Such a smart girl, but so modest! 」 ( 這麼聰明的女孩﹐卻這麼謙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