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教育時事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從芬蘭教育談台灣人在做教育比較時應有的態度和了解
 瀏覽1,134|回應0推薦4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龍公主 歐遊之旅6
zero
丁妹妹
寧靜姐

從芬蘭教育談台灣人在做教育比較時應有的態度和了解

-受氣包寫於2006.06.10.

 

最近有人以芬蘭教育大做文章,無非又是將台灣教育說得一無是處,芬蘭教育何等先進云云,為正視聽,特為此文,和大家交換一下意見。 

 由於OECD的評鑑,芬蘭中小學教育成果在西方世界排名第一,以致引起許多人的注意。今年四月二十四日,芝加哥的NPR(全國公共電台)的World View 也有專題談到芬蘭的教育,你可以到這個網址去聽或下載,http://www.chicagopublicradio.org/audio_library/wv_raapr06.asp#24。為了你的方便,我將下載的網址列在下面,直接按右鍵下載即可,檔案有12MB大。 

http://audio.wbez.org/wv/2006/04/wv_20060424b.mp3

 在我為各位分析芬蘭中小學學生主科成績提高的原因之前,想請各位要非常非常特別注意這件事:西方人所謂的教育成果,指的是學生的主要學科的測驗成績,也就是語文、數學、和科學的成績。 

 所謂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等等,那是台灣人的教育觀念,也很可能是台灣人獨有的觀念。全面性的將公民教育,生活與倫理,或道德與健康等,設成獨立學科,並要求學生習讀,定期評鑑的,只發生在亞洲,很可能只發生在台灣。至於說全面性的的全國各中小學學校裏,每週安排如愛國,孝順,禮貌等等教育德目,作文比賽,演講比賽,壁報比賽等等,還有值日生,打掃教室,公共區域等的隱性課程作法,大概也只有在東亞才找得到,有一些則是台灣所獨有。 

 芬蘭中小學學生以往學科表現在國際評比並不理想,學生成績普遍提高,只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因此引起了相當的注意。西方人感到很好奇,但我希望國人不要將之無限引申,以為芬蘭的教育真的了不起到那裏去。 

 如果我們看到那個人出名了,或在那一方面有傑出成就,就將他看成樣樣都好。就像對待李遠哲一樣,李先生得了化學諾貝爾獎,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若因此就認定他必然也是大哲學家、大教育家、和大政治家,這就有點不太恰當了。 

 芬蘭的教育體制,在一九七零和八零年代之前,基本上是和德國相同的,也就是採雙軌制。所謂雙軌制,就是學生在很早的時候,就分成職業軌和學術軌,用台灣的說法就是學生在很早的時候,就被篩濾分到職業學校,或是普通學校,或者說是有人分到技職班,有人分到普通班。職業學校以後就是要就業,基礎學科的要求較低,普通學校要升學,基礎學科的要求就很高。 

芬蘭在一九八零年代時,將一到九年級的雙軌學術變成單軌,全部成為普通教育,九年級以後,則仍然保持雙軌。這個作法就和台灣在未進行十年教改(從一九九四年起算)以前的情況,非常類似。至於他們的上課方式等等的變化,最主要則是隨著時代的演進,和條件的改善,自然變得多樣化了,不見得是什麼刻意的改革。沒有証據顯示,他們的老師有比較高明,或他們的教法有什麼特出之處。 

事實上,每個老師都有他的一套,也都有一定的缺點,台灣如此,芬蘭也是如此。因為傳統的不同,台灣的老師的教學方式會有類同性,這個方式,一樣也是有優點和缺點。芬蘭老師的教學法也是一樣,有優有劣之處。 

如果我們看到了喜歡的東西,不妨把它學過來,但如果因此就無限引申,認為芬蘭的作法就樣樣都好,而百般的自我作賤,這既非事實,也不健康! 

世界上大部份國家的學制,很少有像東亞受日本體制影響的國家一樣明確的,美國就是一個例子,芬蘭也是如此,小學不一定是幾年的。芬蘭在沒改革之前,學生讀了幾年小學後(依地方和學區有所不同),就被分軌了。被分到職業軌的,一般學科,自然就不重視了。但是國際的學科程度評鑑,卻是不分職業軌或學術軌,一體同仁的。在這種情形下,由於職業軌的學生的主科要求低,整體學生的成績自然要受影響。 

芬蘭改革以後,一到九年級一律上普通課程,也就是說,原來職業軌的學生現在也要注重主科的學習了。有燒香有保佑,即使原來會分到職業軌的學生成績再差,現在還是會比以前好,更何況有些可能會被分到職業軌的,不見得就一定不會讀書。芬蘭的整體教育效果是不是改善許多,我無法評論,但在職業軌消失,全部學生都被要求學普通科的情況下,芬蘭的教育只要不變壞,其教育效果不必提高,但整體主科成績必然提高。 

這是單純的數學問題! 

芬蘭學生主科成績如果真的較其它國家為佳,還有另外一個先天上佔便宜的非教育因素,那就是芬蘭的學生平均比其它國家大一歲。大部份國家的學生,都是滿六歲讀一年級,在芬蘭,則是滿七歲才讀一年級。國際成績評比,是以年級為分別的,不是以年紀做界線的。在中小學階段,差一歲,在許多能力上的差異是非常大的。芬蘭教育好壞我不知道,但光在這一點,國際評比他們就佔便宜。 

這也是單純的數學問題! 

如前已述,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在論斷芬蘭教育的好壞,而是希望國人凡事不要人云亦云,在沒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要以偏概全。台灣的中小學學校教育,幾十年來一直被國際學術界評為世界最佳的系統,教育的效果驚人,在國際評比,一直排在前三名,各位就是這個教育下的成果!這個教育當然會有很多缺點,但若因為即全盤將之否定,顯然是極不恰當的。 

請問各位父母是何許人也?在你求學過程中,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在指導你的課業?如果你的年紀不會比我小太多的話,有些父母可能連你讀幾年級都經常不清楚。你難道不覺得,在父母對你的課業和學校方面的參與這麼少的情形下,你還能讀書讀到某種程度,台灣的教育是不是有一定的功勞和可取之處?試想如果當初台灣的教育體制和今日的美國一樣,請問今天你會是如何的程度?說不定你十年級時卻只有不到五年級的程度! 

台灣的教育當然有很多問題,在下也經常為文抨擊,尤其是從一九九四年開始的十年教改,對原有成效卓著的作法棄如敝屣,對美國教育裏落後的方式,卻拼命引進,弄得台灣教育愈來愈複雜,效果卻更差。但是事情是相對的,在各位眼中,台灣這麼糟的教育,學生成績還能在世界的前端,而學校還有德育的的要求,那麼你可知其它國家的教育問題不理想到到何種地步。 

我們看到國外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儘管把它撿起來,學回去,拿來用,並針對自己教育體制和教育方式的缺點來改善,這才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作法。但是如果在心理上一昧的祟拜外國,明明是很有問題甚至很落後的作法,卻一律往好的方面去解釋,「情人眼裏出西施」,妄自菲薄,把自己的一切都貶得一文不值,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那麼顯然是不智的,也是不可取的! 

=========================

以下是一篇問答,不知是誰問誰答,但是答題漏洞很多,不少地方明顯是言過其實,或是以偏概全,甚至是妄自想像,看不出來一點教育學者的專業素養。以下謹指出幾處,括號內是受氣包的評論。 

Subject: Fw: 疑問:芬蘭的教育
Date: Mon, 22 May 2006 14:48:10 -1000

據說:芬蘭尊重學生的自主權,每個學生自訂學習計畫及目標,學生不必在同一時間做同
樣的 事。

 疑問:
 一、中小學生如何自訂學習計畫及目標?
某人答: 與家長討論後及經老師輔導後制訂.
 

(黃:那麼沒有家長的,單親或破碎家庭子女,或是父母教育程度極低的,或是父母雖愛子女,卻沒有教育概念的,或是父母工作特殊的子女,如何處理?這樣的小孩,應該佔有相當比例吧!) 

 二、如果需要老師輔導,每班至少需要幾位老師?
某人答: 他們針對後面約1/4學生有特別的免費輔導.
平常課堂上還是由一位老師帶. 他們有一個特點是他們的老師是儘可能居於顧問的角
, 而不是指導者.可參閱讀者文摘10月份的介紹.

 (黃:用什麼時間輔導呢?正課時間,還是放學後?顧問和指導者之間如何區別?每個學生的需要不儘相同,有人就是需要比較多的指導,如此,是不是還是要儘量當顧問呢?) 

某人答: 您好像一直覺得他們的老師負荷很重,其實他們老師的負荷並不重.
尤其是學生從小就培養對自己負責.老師反而不必花很多時間去逼學生讀書.
且他們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目標.

 (黃: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目標?真的?難以置信!) 

某人答: 您也在當老師,想像一下,如果您把您的學生分成數組,
各自去作一個專題計畫(最好不要同一題目,或根本由各組自己想).
而學生也知道要去主動找資料,[思考]及討論.
您只在旁看當顧問(當學生說要找某資料時,您可協助告知可能那裡可找到)
他們會合作努力的完成專題計畫.這對老師而言,
其實比上課更輕鬆,且教與學都更有趣.且更有創意.
也學得更多.所完成的專題計畫不是用來與其他組比成績.
主要強調大家如何互相學習及成長.而學生完成的專題就是您明年參考教材的一部分.
您覺得老師會累嗎?

(黃:太多的假設條件了!這種作法,很多美國小學也在做,我看美國小學老師一個個像要累死一樣。學期還剩下一個月,整個學校已經在等放假了。) 

  三、台灣的老師能夠適應如此大之教育改革嗎?

某人答: 我不知道.我也沒說要引進芬蘭的制度. 我們應該建立我們自己的制度.

(黃:台灣沒有自己的制度嗎?到底這是誰答的?難道是教育學者嗎?難道不知道台灣的教育制度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很少國家比得上的。) 

 某人答: 不過,我想強調的不是制度. 而是教育的本質.
  1. 學生抓到學習方法比考試成績重要
     一再考試不會是好教育,甚於於,我們有不少學生成績不錯,但不喜歡讀書
     第一志願的明星高中中就有不少.

 (黃:這應該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吧?那個國家不是這樣呢?) 

  2. 學生覺得學習有樂趣.主動探索及讀書
 某人答:  這是我們的學生所沒有的.芬蘭的年青人Linus(當時他才21)
      發明舉世聞名的Linux,單純只是為了樂趣.

 

(黃:真的?台灣的學生都不覺得學習有樂趣,都沒有主動探及讀書的熱情?而芬蘭的年輕人個個像Linux一樣,做事單純只是為了樂趣?你光用常理,就知道這位某人所說的話,不值一問。) 

  3. 學生對自己負責,不必自欺欺人
 某人答:     這更是我們的教育所沒教出來的.以前農業社會,還有一股
     純樸的風氣,現在已幾乎沒有了.或許才會詐欺如此之多.

 (黃:社會的確是有不少詐欺,不過台灣好像沒有比外國多吧?要講這種話,至少要看一下統計數字。) 

  4. 學生知道要團隊合作
 某人答:    我們的教育幾乎都不會出這種作業.而他們從小就如此作作業.

 (黃:沒有證據顯示台灣的學生會比較不知道要團隊合作吧?台灣人的個人主義,顯然是比外國人少一些的,當然這和文化有關。我不懂為什麼平常有這個需要去出需要團隊合作的作業,有什麼特別目的?事實上,台灣學生在很多地方需要團隊合作,如一起做壁報,做科學研究,展覽,社團活動,合唱比賽,體操比賽,表演,打掃教室,打掃公共區域,排路隊上下學,甚至升旗典禮,辦校慶攤位,玩團體遊戲等等,像這些,顯然合作的機會比歐美教育多得多。) 

  5. 學生知道要扶弱
 某人答:     這在競爭式的教育中,更是沒有.

(黃:我在美國,很少看到有學生願意教學生功課,或是上課筆記借人家抄,愈大的愈自私。但在台灣,固然彼此競爭,但好心的同學一樣很多。但這和芬蘭教育有什麼關係?) 

某人答: 我們不一定要同芬蘭一樣,但這些是教育的本質,應該朝這些方向去努力.
我覺得首先要廢除以成績為主的教育.且要重視後面1/4的學生.
只要老師肯重視這些學生,就會發現這些學生不能以考試為主.

 四、芬蘭教科書是否如我們一樣是一綱多本?

某人答: 這部分我沒有研究,不了解.不宜隨便回答您.

(黃:我懷疑芬蘭的情形應該是和美國很類似的) 

 五、那裡是否有像我們這麼多之補習班?

某人答: 沒有.

 六、他們是否有明星學校之迷思?為了進好學校,難道不會去補習嗎?

某人答: 應該沒有什麼明星學校,他們的學校都頗小的(甚至不到200個學生).是依學區來讀.
且他們把優秀學生與一般學生混在一起,讓優秀學生扶弱.

另外,他們的技術大學已比普通大學多了.且由技術大學畢業的學生的薪水
不見得比普通大學畢業生少. 不過,他們的技術大學確實是學"技術",不像我們
都快變成普通大學了.

 七、芬蘭這種方法足以令補習班關門大吉嗎?

某人答: 應該不會有補習班的需求.尤其是他們強調多元教育,
若要開補習班,也不知如何教.
而技術證照很多.且都是強調工作中學習.補習也沒用.

我還有一件很不滿的地方,亦即我們的教育把技職教育消滅了.
我還在考慮要不要投身這部分,把技職教育救回來.
 

(黃:在有關技職教育這一點上,本人深有同感!) 

 某人答: 我們很迷信"分數",但其實""""才是最重要.知道"""",一生都會成長.
只迷信成績,成長會停止. 我們用"學問"比西方人用Knowledge"學問"多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171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