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下面幾位名人:達文西(Leonard da Vinci)、米開蘭基羅 (Michelangelo)、拉斐爾( Raphael)與畢卡索(Picasso)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
你一定會猜到,他們都是著名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都是無價之寶,但是你可知道他們都是用左手寫字、繪畫的嗎?也就是俗稱的「左撇子」。這是巧合嗎?
早期的神經科學家曾經簡單地把腦分成左右兩邊,而且發現每一邊有它的特殊功能,但它們之間也有互補的作用(見表一)。藝術家就是多用右腦,而科學家則多用左腦。用左腦的人,他的思考與作為會不同於多用右腦者。
人的右腦控制身體的左邊神經,而左腦控制身體的右邊神經。基本上,動物的大腦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s)兩邊是對稱而大小一樣的,但是人類的左右腦卻不對稱,最顯著的例子是會偏用左手或是右手。一般人的左腦比較發達,這與我們的傳統教育系統設計有關:培養用左腦去學語言、去理解,而忽略了右腦功能的培養。這造成十有九人是用左腦思考、寫字、說話、做事,這些人是「右」或「正」派,是多數「人」族。而用右腦左手寫字與做事者則被稱為「左」或「非正統」派,是少數「人」族。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史培雷(Roger Sperry)首先用實驗證明左右腦的區別及其交互連線(cross connection),這些連線叫做胼胝體(corpus callosum),胼胝體能使左右腦互通、學習與記憶,其間又有神經纖維輔助做詳細的連接,就像一條大電線內又含有成千的小銅絲。如果把這些連線切斷,那腦的左右兩半會各自運作,但人的行為會有大改變。史培雷的特殊發現使得他於一九八一年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當發生腦中風(腦栓塞或腦溢血)或腦部創傷時,會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而神經細胞死了就幾乎不能再生,其後果就是「半身不遂」。左腦神經和右腦神經細胞死亡,會分別造成對側邊的手腳行動不便,然而唯有左腦神經細胞死亡者較容易失去說話能力。
腦半球接收同樣的資料,但是左右腦半球用適合於它自己的方式去處理那些資料。常常主腦半球(左腦)「強佔」了全部資料去處理,如分析、語言、推測、解決、統計等事。而右腦則不同,它讓我們看到想像中的東西,或是記起以前看過的東西,譬如說,昨天我們碰到了某某人,事後試著回想他當時穿什麼樣的衣服。
用右腦我們可以明白一些隱喻(metaphore)的事情,可以作白日夢,可以創出新的觀點。它是直覺(intuitive)、主觀(subjective)、整體(holistic)而不受時間限制的。
學繪畫能訓練運用右腦的技巧,也能培養一個人的觀察能力,讓人把事物看得更清楚。右腦能把由視覺得來的訊息做適當的處理。能改變「上」與「下」、「正」與「負」、「正立」與「倒懸」的既定看法,換言之,比較能培養出「全腦」功能。
下面是我繪出來的一張圖,乍看之下,它是花瓶,但是仔細去看,你會發現它是兩個「人面」拼湊成的圖案。你也可以試試看:如果你是「右撇子」,先繪左半人面,再繼續繪右邊的另一半,兩邊應當對稱(但是我繪得不夠好,沒有完全對稱,我是初級班的學生)。如果你是「左撇子」,先繪右半人面。你也可以用不常用的另外一隻手去繪畫,這可以訓練你不常用的右或左腦,這就是「全腦」的操練。
我們曾談論到音樂與藝術能激發腦力,本文又進一步談論學繪畫能操練腦力,訓練一個人處理資訊的新方法,用右腦去觀察與思考,而且要抑制或改變左腦的思考功能。有創意的人會把舊的、平凡的資料轉變成新的、有趣的事物。正如馬史羅((A. Maslow) 說:「一個很會用鐵錘的人,他會把每件事情都當做鐵釘看,因為他才能把他的鐵錘專長派上用場。」但如果能有「全腦」的操練,那就會有更多的途徑可走。
左右腦的功能
左腦(科學家) 右腦(藝術家) 邏輯、口頭表達 想像力、創造力 語言、文字 圖案設計 細枝末節 零碎事物的整體關聯 分析 合成 直線連續性的思考 完整性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