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點」在子宮?
為人父母者莫不希望孩子比自己強,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很多商人看準父母的這個弱點,打出「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廣告詞,使天下的父母紛紛中箭落馬,乖乖的掏出省吃儉用的血汗錢給寶寶買各式各樣的益智玩具,或報名參加最有名的補習班,以期將來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未出世先學英文 那麼這個「起跑點」究竟是在哪裡呢?父母在什麼時候就要打點好小寶貝的一切,以確定他沒有輸入一截呢?現代人把教育孩子的時間一直往前推,推到孩子還在母親子宮裡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胎教」。胎教這個觀念中外都有,也都很重視,外國醫生也叫準媽媽要心情愉快,營養均衡,不抽煙不喝酒等等,只是我國的父母捨得花幾萬元買胎教錄音帶,讓還未出世的寶寶學英文,卻沒有先評估它的功能。
聽覺是人類感覺系統中最早形成、最後離開的一個感覺。胎兒的聽覺在七個月時就已形成,剛出生二十四小時的嬰兒就能判斷聲音的來源,不像視覺要到一歲多、兩歲才發展完成。我們知道剛出生的嬰兒是個大近視眼,遠的東西是看不清楚的。但是大自然的神奇使得嬰兒躺在母親的臂彎中吃奶時,他與母親臉孔的距離(大約20公分)正好是在他的視力範圍之內,所以他可以看得清楚母親的臉。胎兒的聽力雖然在七個月時就完成,但是放語文的錄音帶給他聽,他其實是聽不清楚的。因為空氣傳聲的速度與水不同,而胎兒是泡在羊水中的,所以他聽不清楚每一個字。更何況胎兒在母親的子宮中還有母親心跳的聲音,血液流過血管的聲音及羊水的聲音等雜音,所以他不可能聽得見錄音帶所講的英文。我們可以自己在家中試一下,把頭埋在臉盆之中(包括耳朵部分)然後請人放一段錄音帶,試一試你是否可聽出錄音帶的內容,或是去遊泳池遊泳時,潛水後聽池邊岸上別人的閒談。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立刻親身體驗在水中聽聲音的情形,自己可以判斷一下胎教的錄音帶有沒有用。
商人會想出這個點子,是因為有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剛出生的嬰兒喜歡聽母親的聲音及喜歡聽母親所用的語言。你可能會想嬰兒不會說話,我們怎麼知道他喜歡聽母親的聲音呢?實驗心理學最大的貢獻,便是想出許多做實驗的妙法以推測受試著的心意與意圖。在這裡,實驗者是利用嬰兒有吸吮的反射反應作指標,給他吸一個奶嘴,奶嘴後面有電線連到電腦計算嬰兒吸吮的次數。當嬰兒新接觸到一個刺激時,他會很感興趣,奶嘴就吸很快、很用力;假如這個刺激一直不變,嬰兒很快就喪失興趣,吸吮率就會降低,降到某一個程度時我們稱之為﹁基線﹂。這時如果把刺激更換而嬰兒可以分辨得出這個刺激與前面刺激是不相同的,嬰兒的吸吮率就會上升。若將它與基線相比,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效應,我們就推論說嬰兒可以分辨出兩個刺激之間的差異。
另一種方法,是在螢幕上左、右各出現一張圖片,由一位坐在螢幕下不知道螢幕上放映的是什麼的實驗者,觀察嬰兒凝視左邊和右邊的次數及時間上的長短。看的次數多、時間長,就表示嬰兒偏好這個刺激。
孩子健康最重要
用這些方法,我們知道嬰兒偏好母親的聲音、母親的面孔及母親所說的語言,但是這並不代表嬰兒熟悉這個語言所用的字。他聽到的是這個語言的句調,所謂的抑揚頓挫,他所熟悉的也是句調而已,因此法國嬰兒會喜歡聽法文,而不喜歡聽俄文(這個實驗在法國做的),但是如果把法文的句子倒過來放,將句調改變了,儘管裡面每一個字仍是法文,嬰兒就不愛聽了。由此可見,嬰兒所聽到是句調而已,並非裡面的字。商人雖然腦筋動得很快,但是沒有瞭解這個實驗的真諦,讓許多父母浪費許多金錢,可能也讓胎兒受了一些罪,因為我們知道噪音是酷刑的一種,一直聽某一卷錄音帶大概也很痛苦吧!
其實胎教最重要的不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而是要讓母親心情愉快。母親的心情愉快,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會增強,孩子就會比較健康,一個健康的孩子是最重要的,所以胎教錄音帶中音樂常是有用的,它可以使母親放鬆心情,至於是聽莫札特或舒伯特就全憑各人喜好了。不過莫札特相舒伯特在心理學方面也鬧過一點小糾紛,因為與本主題有關,所以順便說明一下。
幾年前有一個實驗指出,給大學生聽十分鐘的莫札特雙綱琴協奏曲,可以增加空間推理的能力。這個消息經過媒體披露後,一時之間,莫札特的音樂洛陽紙貴,喬治亞州的米勒州長買了許多莫札特的CD送給每一個年輕的母親,希望能提高喬治亞州孩子的空間推理能力。別的州看到了,「輸入不輸陣」,也紛紛買CD發放。也有人放莫札特的音帶給母牛聽,據說牛奶的產量有增加;更有人放音樂給植物聽,據說葉子長得比較茂密。一陣喧嚷之後,有人發現如果用舒伯特的音樂就沒有這個效果,開始懷疑這個效應,畢竟莫札特與舒伯特的音樂沒有相差很大,後來有愈來愈多的實驗室都不能得到相同的效應。到了今年,七月份的心理學期刊有兩篇文章正式挑戰這個「莫札特效應」。這兩個實驗者在完全依照原來的方法做而沒有得到結果後,宣稱這個效應並不存在。
對於科學發現的解釋應該要小心,三月份英國最有地位的《自然》雜誌上登載了一篇文章,美國費城的一位醫生發現0~2歲時如果開燈睡覺,小孩子會得近視眼。他調查了479名2~16歲的孩子,詢問他們母親在0~2歲時夜間睡眠開燈的習慣如何,結果發現晚上不開燈睡的孩子只有10%近視:晚上開小夜燈睡的孩子長大後,有34%近視;而晚上開大燈睡覺的孩子,近視的比例有55%,於是他下結論說開大燈睡覺對孩子眼睛的發展不好,孩子需要一段完全黑暗的期間以幫助眼睛發展。雖然這是一個相關的研究,不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研究,這位研究者完全不可以推出這個結論,但我相信有許多父母一定趕快去買眼罩給孩子戴,以確保晚間睡眠是一片黑暗。
隨便解釋這種研究其實是很危險的,它會誤導很多父母,讓孩子受許多不必要的罪。這個研究沒有排除許多混淆變項,例如父母是否有近視、家庭的社經地位如何等等。因為父母有近視的話,孩子有傾向近視的體質,自然容易近視,而連小夜燈都不開的家庭,很可能經濟情況不太好,家中世不會有許多書和電腦耗費孩子的眼力。最主要的是,這個研究沒有詢問孩子一天看書的時間,如果小孩整天在外面玩耍,不看書或無書可看的話,眼睛也不會近視。
打開一本書就打開一個世界
科學的領域就像任何其他的領域一樣,良莠不齊,關鍵還是在我們自己有沒有批判與獨立思考的能力,足以決定接不接受這個訊息。一個研究報告如果和常理有出入時,我們應該抱著懷疑的心態小心求證。在大把的掏銀子替孩子買東西時,我們要問問自己:這個廣告確實嗎?人可以垃得高嗎?速讀來得及讀進去嗎?聽音樂可以增加智力嗎?右腦可以分開單獨訓練嗎?不運動可減肥嗎?如果你有任何的懷疑,請相信自己的commonsense,大多數的廣告詞是誇大的,這種冤枉錢請留下來給你的孩子買書。
增加智慧,看書還是唯一的方式,當孩子打開一本書的時候,你就替他打開了一個世界。
(《學前教育》,一九九九.九)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