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優秀教育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AL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優秀教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談教養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兒童的成長與教育
 瀏覽1,004|回應0推薦3

cska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寧靜姐
faith信心
華碩

文:康哲行 ((09/15/1998)

    孩子從一生下來,就該讓他該學習「自我負責」,這不是駭人聽聞
    嬰兒的「潛意識」在一出生就開始工作,和世界做有效地對應
    稱職的父母該是既不「嬌寵」孩子,又不「忽視」孩子,而能在嬌寵和忽
    視中間拿捏一個平衡點,作個有智慧、盡責任的父母
    孩子只有從自己行為結果的承擔中,才能學到自制,並在自我成就中獲得
    自信(李雅卿)

嬰兒期的教育

  孩子從什麼時候起,應該學習「自我負責」? 心理學家說:「孩子從一生下來,就該讓他做這樣的學習」;這不是駭人聽聞,不要認為嬰兒還不能思想、沒有理解能力,就不能學習。
  雖然嬰兒的「意識」發展很慢,他本能的「潛意識」卻在一出生就開始工作,就不斷地試探、學習、接受教育,和這個世界做有效地對應,使嬰兒能避免飢渴凍餒,得到口腹的滿足,身體的舒適和安全。
  出生後還在嬰兒房裡,嬰兒已經開始了和外界的互動,他的生理時鐘會準確地配合一天六次,四小時一次的餵奶時間。如果你忘記了餵奶,嬰兒會適時用啼哭來提醒你:「我餓了」。
  嬰兒的本能會在身體內留下記憶,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驗中,他累積了和父母互動的對應模式,而逐漸形成習慣;這一切都記載在他的「潛意識」中,成為他日後和外界對應的經驗。
  在嬰兒還沒滿月以前,你就應該首次教育你的嬰兒。嬰兒初出生,一天要餵六次奶,其中有一頓會在半夜以後;有經驗的母親會告訴你,你最好在嬰兒滿月以前,就逐漸拖長時間把半夜那次餵奶斷掉,你自己也能恢復八小時的睡眠;超過了一個月,則嬰兒習慣已成,有時超過一、兩歲還不能改掉半夜要餵一次奶的習慣。

  母親的關愛,包括給他食物、勤換尿布、和身體的愛撫,都能適時地滿足嬰兒的需要,使他覺得舒適和安全。嬰兒滿足的反應是睡得很熟,很少驚醒,醒時則會自己玩耍,還會微笑出聲。這種和母親良性的互動,會使嬰兒產生安全感,建立自信,生活得舒適而快樂。
  但有的嬰兒天生就非常的敏感,缺乏「安全感」,於是他本能地以哭、鬧來提醒成人,以便贏取更多的寵愛來滿足他的安全感。如果他每次都成功,「哭、鬧」便成為他習慣上操控的武器,深植於他的潛意識之中。當這種嬰兒成長為幼兒後,會利用各種不良行為、勢態來進一步操控成人,變成家中的小霸王。
  所以,喜歡「嬌寵」孩子的父母不得不慎!在孩子的嬰兒期就要及早利用「智慧」,適時地教育你的嬰兒;孩子一哭,不能每次都「不忍心」地馬上就去抱他,無限地滿足他的需求。不要讓孩子把父母的「有求必應」當作「理所當然」而深深地印入他的潛意識之中,養成長大後「為所欲為」和「自我中心」的個性。
  當做母親的發現嬰兒有利用哭、鬧來爭取關注的傾向,你又無法同他講理,就要適度地用「懲罰」來教育孩子;你可以讓孩子哭上幾分鐘才去理他,孩子會本能地發現,「哭、鬧」不是萬靈丹,父母不是有求必應的。只要孩子不是因為病痛、不舒服才哭鬧,哭上幾分鐘,是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
  也有少數不稱職、「忽視」孩子的父母,以為把嬰兒餵飽了、穿暖了就盡了責任,算準了下次餵奶的時間才去照顧嬰兒;而不去陪嬰兒玩耍,甚至不給嬰兒勤換尿布,要嬰兒哭到聲嘶力竭才去理會他。這樣的嬰兒,沒有得到父母「愛」的滋潤,成長後很容易變成個性孤僻、自閉,又容易挫折、受傷的小孩。
  稱職的父母該是既不「嬌寵」孩子,又不「忽視」孩子,而能在嬌寵和忽視中間拿捏一個平衡點,作個有智慧、盡責任的父母。

幼兒期的教育

  孩子的感官、身體機能和行為意識都逐漸發展,而從嬰兒期進入了幼兒期。孩子不再僅僅滿足於食物和愛撫,他還需要父母陪他玩耍、同他講話、唱歌給他聽。孩子自己的探索、加上和父母頻繁的互動,他逐漸認識了這個和他嬰兒期完全不同的世界。
  孩子體能方面的發展最為迅速,你看著他會坐、會爬、會走路。孩子在辨別力和理解力的發展更是驚人,到了一歲多他就會用簡單的語言和父母溝通。再大一些,孩子發展最快的是「好奇心」,他會自己試探,也會問大人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來增加他對這個世界的瞭解。
  由感官得來的各種訊息,包括跌倒時的疼痛、對冷熱的感覺,再加上由玩耍累積的經驗,孩子逐漸理解到各種自然和物理現象,而逐漸調整自己的反應方式來適應這個世界。室內的各種家具、物品,及設計精巧的玩具,都能啟發兒童的理解力和聯想力,增進他身體的機能和雙手的靈活度。
  生活起居的衣、食、住、行都得靠雙手來解決,但人類「萬能」的雙手卻發展緩慢;對幼兒來說,用筷子、扣扣子、繫鞋帶都是高難度動作,需要父母長時間的、有耐心的訓練才能達成。
  對孩子生活上各種技能的訓練要採取漸進的方式,不要嫌他做得太慢就一切事都替他做,也不要強迫他一定要做到你要求的標準。你要多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自發自動地學習,在自然中進步。

  人類要花二十年才達成年,所以孩子「思想」和「體能」的成熟都應該是漸進的,而父母和子女的想法也有二十年的落差,也就是通常所謂的「代溝」,這種現象在青少年的反叛期尤甚;直到子女成年,他們才能以和父母同樣的想法、立場來和父母溝通。
  父母本身常常並不察覺,而經常以自己成人的想法加諸於子女,要求子女具有和自己一樣的成人行為:譬如良好的生活習慣,守時、負責的做事態度。這些成熟的成人行為,都需要長時間去學習和培養的,父母不能對孩子過分苛求。
  很多母親每天替孩子收玩具,逼孩子吃飯,一天到晚和孩子有數不完的征戰。多數的母親,一方面責備孩子,一方面又慣孩子,總是週而復始地和孩子玩類似「捉迷藏」的遊戲。孩子稍大,活動範圍增加,破壞力也加強,又要跟在孩子後面不斷地檢東西,替他收拾雜亂的房間,和修補東西;這些母親們會失望地發現,她既沒教好孩子,又累壞了自己。
  教導孩子,父母要用「智慧」,要跳出和孩子爭戰的漩渦,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看看孩子的世界和他的想法是甚麼。你該尊重孩子,在他的需求和你的要求中間尋取一個平衡點,這樣你才是負責任的好父母。你做了你該做的,其他的就是孩子的問題,由孩子自己去解決。
  由於年齡的差距,孩子和你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興趣,你認為重要的他未必認為重要,你喜歡的他未必喜歡。譬如吃飯,每個人都有對飲食的自然需求,小孩子只看飯菜好不好吃和他餓不餓,你對他講要注重營養,不要偏食,每餐該吃多少,都是大人的看法,都是他們不會在意也不能理解的。
  我們作父母的人,只要提供健康的食物,和溫暖的用餐環境就好了。催促、懇求、賄賂孩子吃東西,都是過分的干涉。(李雅卿)
  孩子只有從自己行為結果的承擔中,才能學到自制,並在自我成就中獲得自信。否則我們只能教出一批又一批只會服從、或是充滿挫折、憤怒的孩子,這實在不是我們希望的樣子,對嗎?(李雅卿)

參考資料:

一. 李雅卿,「跳出和孩子爭奪權力的漩渦」,時報週刊,No. 1043, Feb, 1998,
二. 聯合報家庭副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40&aid=129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