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人生困境的武器
體認列價值觀對企業經營的重要,一些企業主管認為等上MBA才教企業倫理已太遲。美國丹佛市就有四十位企業界主管,每週兩天從公司奔向校園,和二十所高中學生一起討論生活與工作的倫理議題。
人品、操守也成了企業用人的優先考慮。例如美國IBM要求必勝的信心加上團隊精神:日本的恩益禧希望員工正直高尚、精益求精;中國的聯想要求員工,第一要做人正直,第二是胸懷大志。在教育中重新注入品格的陶冶與道德的啟發,更重要的是為全世界失落的青少年建立堅實的人格基礎,突圍日益艱辛的人生困局。
「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選擇眾多的時代,要裝備自己才能執行這些選擇。因此需要一個能建立人格、讓人能面對未來選擇的權威,」 申國是法國哲學家,在高中教哲學,也擔任過法國教育部顧問。
“ 我想今天最令人深思的東西,就是百憂解。這真是這時代的特色:沒有藥丸,日子就混不下去。人無法靠自己過活”, 高德曼有「法國流行音樂教父」之稱。
但這兩位對時代變遷嗅覺敏銳的法國名人聚在一起,談的不是哲學也非音樂,而是教育。身為父親,他們共同憂心的是子女在此複雜多變、考驗嚴苛的世界裡,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他們的結論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是讓孩子負責任。他們的憂心也正是世上許多父母的心情。從西方到東方,全世界的青少年都落人價值的迷陣,和人生長路的掙扎。
美國一位十六歲少年在校園開槍打死兩名老師、打傷八名學生,原因竟是(我不喜歡星期一,這是無法忍受的一天)。2000年,美國針對860名中學生做過一項調查,其中有71%的學生曾在考試中作弊,六八%曾打過人,35%曾在商店偷竊;但同時,96%的受訪學生都認為自己擁有良好的品格。
2000年一月,為了遏止校園暴力,一向重視人權的法國由教育部長宣布,學校校長認為必要時,可以請警察到學校。因為光是一九九九年,就發生兩萬多起校園暴力事件。
2001年,日本政府在「青少年白皮書」中特別指出,要重視青少年初犯率增加的現象。1999年,各種惡性犯罪中,初犯者佔45.5%。這種犯罪的特點是動機多樣性、以不特定人為加害對象等。白皮書指出,由於家庭單位變小、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導致孩子的生活經驗嚴重不足。受杜會風潮影響,孩子也只強調人權、權利,而忽略自己的責任和公共道德。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