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只要有「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的十二部佛經,都是由釋迦牟尼圓寂後、記憶力最好的弟子阿難尊者,記述釋迦牟尼宏法之實錄。
嗯,您能做到~「只要有心、有容人之雅量,應該任何類型個性之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知心朋友才對!願您我在交朋友之初,都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彼此,不要把自己或別人,限定在某個框框裡!」,那是相當不簡單!
至於,您說老愛往這兒跑的原因是「共學友」,我想您也說對了!我們來這聯合網棧的原因,尤其是加入城市,應該都是希望藉此能「以友輔仁」。
不過,您說是跟我學習,那您就客氣啦!吾人也一直在向大家學習中,就像我之所以取這個暱稱「大師弟」,就是意味著「人人都是我的老師」;因為,大師弟這三個字,只有在一個門派掌門稱呼其門下大弟子時才用得到;所以,不管人家是明著稱呼我或只叫在心裡,都仍是我的老師、而有吾人值得學習之處。
其實,依照我的個性,是比較願意當個「道義友」,有話不直說,會很難過,但也因此而常得罪朋友;而且,這也是我的手段之一,當要離開某個相處多時的地方(如某網站或某學程、工作場所等等),我會開始以各種名義或方式(比較婉轉的是用建議,也有用隱諱的開玩笑方式等),讓人覺得我這人有些個討厭,來達到把我以前在別人印象裡的種種洗刷乾淨,這樣人家就不會在我離開後還會想著我,這對我來說也少了一份牽掛和往後麻煩(再聯絡或什麼的)。
另外,您說~「物以類聚......人群中 不特挑 也沒去選擇 就是會讓性情相近或喜好相同的人不知不覺的湊在一起」,在本文倒數第三段,吾人也說了~「或許志趣相投之人,在一開始時,較容易因為自個懶得再與性情不同之人重新磨合,就以為彼此之契合絕對沒問題」,真的,人就是這麼容易被自己的個性與習性所左右!這或許也是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
因此,您才會在後面接著說~「當然也有另一種 他(她) 身上所擁有的特質是我欠缺的 因景仰 喜好 而拉近 距離....」,以防此自己沈溺於個性或習性缺陷中;這就是吾人常稱讚您「自然中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