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金庸小說城
市長:AShing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文學賞析【金庸小說城】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跨部綜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功成?名遂?身退?
 瀏覽2,126|回應3推薦5

davidmardu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小禾
QContinuum
小鈴鐺
Rebec
涼涼

  相對於郭靖與蕭峰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義舉;我們這些,妄圖佔有「永恆」、「不到黃河心不死」、被「名韁利鎖」所羈絆的「人類」,是否有可能師法大自然「嬗遞消長」之法則,而心甘情願的做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以下,讓我們來一一檢視金庸書中人物。V--完成,X--未完成,VX--一半一半,?--不清楚。


一.功成(X)、名遂(?)、身退(V)

  1.《碧血劍》中的「袁承志」

  表面上看起來,彷彿幫助了闖王李自成,打倒了昏庸無能的崇禎;惟,實際上,李闖在得天下後,百姓又何嘗比崇禎在位時,好得了什麼?因此,並不能算是「功成」。

  而袁承志之所以可以當上七省盟主,也可以說是他父親袁崇煥之餘蔭,談不上什麼「名遂」;倒是,他看到世局如此之亂,加上義兄李岩自裁身亡,意興蕭索,不如流避海外浡泥國左近大島,來得逍遙自在,這一點,可以算是「身退」成功。


二.功成(?)、名遂(V)、身退(V)

  1.《鹿鼎記》中的「韋小寶」

  他並未真的助天地會反清復明,也不願意為了康熙而出賣朋友;而且,我們也不好說他「簽定」尼布楚條約等等那些行為(因為他的簽名史跡難辨),算得上是「功成」;不過,他在「黑白兩道」都吃得開,應該算得上「名動公卿」(名遂)。

  只是,最後,康熙要他滅了天地會,天地會又要他趕走韃子,實在難為了他這種人,只好說「老子不幹了」!讓康熙六下江南,也尋不到這位只愛聽戲、賭骰子的一代「掠」(本想寫「良」,感覺不對,想換個同音的「涼」,也不好;但~把涼字換為手字邊的,就~有點像啦)臣。


  2.《鹿鼎記》中的「胡逸之」

  除了武功好以外,實在看不出有何作為(所以,不能算「功成」);不過,他當時有「美刀王」這個頭銜,倒是真的(名遂)!而且,他為了能待在陳圓圓身邊,二十三年來只扮個花農(身退),向陳圓圓說過三十九句話...又不求什麼~這種「癡情」法,實在不得不讓人甘拜下風。

  3.《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君」

  大理,避處南疆,段氏歷代皇帝,不見得有啥大作為、大功績,所以不算「功成」,但好歹他們也是個皇帝,不好說他們沒有達到「名遂」;但是,他們在位時,往往避位為僧,到天龍寺出家(身退)。

  說實在,能在名位達到巔峰之時,急流勇退的放下一切,真的很不簡單!


  4.《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一燈大師」

  如同一般的大理國君,我們也不好說一燈有何「功成」;然而,一燈在出家前,曾是五絕中的「南帝」,應該可以算得上「名遂」;而且,出家後的一燈,除了渡化裘千仞,瑛姑找他穢氣外,極少參與、過問江湖上之事,可說是「身退」成功的例子。


  5.《神鵰俠侶》中的「獨孤求敗」

  空有一身好本領,卻不聞對社會有啥貢獻,甚至沒有留下秘笈、傳人(可別跟我辯說神鵰就是他的傳人),所以我絕不會說他「功成」;然,我們依他找不到對手這一點,可以斷定他在「當時」,應該是「名遂」了。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求一敗而不可得,是啥滋味;當您達到一種,別人無法了解的(武術)境界時,想必是相當寂寞的吧!?無怪乎,獨孤求敗最後,也只能在幽谷中,以鵰為伴、鬱鬱而終(身退)。


  6.《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

  尚未帶領明教驅除韃子,就被朱元璋耍小手段嚇得屁滾尿流,而與趙敏去過那「畫眉之樂」(身退),所以不能算「功成」;或許,他跟本就無此一宏願;還有,他真的化解了明教與六大門派之間的怨仇了嗎?恐怕光明頂當時仍只是以力服人或只對少數人有恩罷了!還談不上真正的化解恩仇吧!?說他救少林,真的有功於武林嗎?沒了少林「寺」就會沒了武林嗎?難說吧!?

  不過,明教在元朝眼裡是大亂黨;而且,明教教主是何許人,在武林中想來自是無人不曉,應該可以算得上是「名遂」。 --「名遂」這點,是由網友「枯瘦黃馬」指正後所改正。


三.功成(V)、名遂(V)、身退(X)

  1.《鹿鼎記》中的「陳近南」

  幫助鄭成功,趕走占據台灣、澎湖的「紅毛鬼」,並將其奠基為反清復明的堡壘(功成);而且,江湖有言道「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可說明他的「名遂」。

  只是,陳近南怎麼也想不到,他所輔助的這個第三代「阿斗」鄭克塽,居然會因為嫉妒陳的名聲比他好、猜疑陳只扶持大公子,不支持他這個二公子,而在背後給了他一劍;讓我們這些讀者,為陳近南的「壯志未酬身先死」,憑添幾許遺憾。


  2.《鹿鼎記》中的「吳三桂」

  成功地引清兵入關(功成),不管因此而得到罵名(對漢人來說)或美名(依滿人角度而言),總算在青史留名(名遂);惟,他當初引清兵入關,不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嗎!?

  那麼,為什麼不在得到陳圓圓後,來一個「功成身退」?是不是,還放不下「名」與「利」?非得等人家(康熙),給您來一個,討「平」歸「西」(哦,原來「平西王」有此一含意在)後,您這隻「龜」(這是韋小寶先講的,您得找他)才會心滿意足?


  3.《碧血劍》中的「李岩」

  幫助闖王李自成打敗明朝(功成),製作那些安定人心、幫李闖打勝仗的歌謠,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遂);不過,最後終究犯了那個所謂的「功高震主」,而不得不自裁以明志。

  像李岩這類「開國元老」,卻無法功成身退之人,不禁讓吾人想起了,黃石公老人授予天書的張良(被呂后飲食毒害),以及作萬年燒餅歌、輔助朱元璋成帝王之業的劉伯溫(劉基,被毒身亡)...


四.功成(V)、名遂(V)、身退(VX)

  1.《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

  成功化解了江湖「正邪」間的血腥衝突(功成),相信在「黑白兩道」,也是「聲名顯赫」(名遂);不過,雖說令狐沖淡泊明志,但照他與盈盈成婚時,來祝賀的那麼多江湖人物觀之,他真要完完全全地歸隱江湖,還是有所困難的。


  2.《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

  能從任我行這種狠角色手中,奪取日月神教的政權,實在不簡單(功成);而且,武林中提及東方教主,莫不聞之喪膽(名遂);只是,練了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有點...

  其實,練了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他是寧願安於室(內)、怡情養性,也甘願成為楊蓮亭的「小女人」;無奈,咱們的楊「大哥」,除了有斷袖之癖外,更熱衷於權力遊戲,害得我們這位,其實可以算得上已「身退」的東方阿姨,不得不陪他一起玩命。


  3.《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裳」

  能夠無師自通,去單挑明教,打敗眾高手,應該也可以算是一種「功成」;又,以一個當官的,惹得武林各門各派,來向他興師問罪,也可算是「名遂」的了;只是,後來為了要研究出破解各門各派的招式,在窮荒絕地待了四十多年,終於創出了「九陰真經」,出山要找人報仇時,當年那些人早已死的乾乾淨淨...

  像黃裳這種「身退」法,雖然一退四十多年,但這並不是他心中「自願」的想身退;他先是「逃」,後又自得其樂,「研究」的忘了時間...這個,實在很難說,他到底算不算「身退」!?


五.功成(?)、名遂(?)、身退(V)

  1.《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

  相信,大家對這位,在少林寺藏經閣長窗外,首次發聲讚揚蕭峰,即震驚蕭遠山、慕容博父子及鳩摩智(此五人都在想,怎地窗外有人,居然並不知覺),並且輕輕一拍,就擊「斃」「一掌擋盡天下諸般攻招,一退閃去世間任何追襲」(慕容博)的那個青衣老僧,不會太陌生才對。

  對於,這位在少林寺不列排行的掃地僧,我們只由慕容復問他「躲」在這多久了,知曉他在藏經閣不知已窩了四十二還是四十三年,其他有關他以前的一切一切,全然不知;因此,實在無法只憑揣測,就說他以前到底有無「功成」或「名遂」過。

  不過,看他對武學障的解釋,以及對因果(學什麼功,就會有什麼徵兆、病痛)了然於胸,再加上他功力的展現,實在已達到出「神」入化,讓人嘆為觀止之地步!少林寺,果然是「臥虎藏龍」(身退)的好地方。


  2.《笑傲江湖》中的「前朝宦官」

  這位方證口中,三百餘年前、無名無姓、創了《葵花寶典》的大高手,我們對他的來歷,也一樣不清楚;因此,也無法說明,他到底有無「功成」或「名遂」過;不過,既然武林向來都說,他是前朝皇宮中的一位宦官;那麼,借用方證的話,以他這樣一位大高手,為什麼在皇宮中做太監...可以合理推測,他當時或許是在「身退」中。


六.功成(V)、名遂(V)、身退(V)

  1.《神鵰俠侶》中的「楊過」

  這位擊斃蒙古皇帝蒙哥,十幾年來為江湖做了不少好事的神鵰大俠,可以稱得上是「功成名遂」的了!雖然,最後因為小龍女的因素(小龍女生性愛靜),不得不告別眾人,去過那「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的二人世界(身退);但是,必竟人家也真的轟轟烈烈為社會貢獻過心力...他也有選擇的自由,不是嗎!?


  2.《俠客行》中的「龍木二島主」

  能對武林「賞善罰惡」,又主導了破解「俠客行」中的秘密,應該算得上「功成」;另外,當武林人士一聽到或想到「賞善罰惡令」或「俠客島」,就有「振聾發瞶」之作用,不可不謂「名遂」也!

  當然,派發「賞善罰惡令」,是由他二人其中不算第一流的弟子(張三、李四)在執行,龍木二島主只是幕後主導,除了去請少林方丈那一次,現身過武林外,一直都在俠客島「隱居」。

  若,這種另類身退,還不能算是身退的話;至少,最後,「俠客行」被不識字的狗雜種石破天給「參悟」後,他二人不是馬上「拿得起,放得下」地要眾人趕快離開俠客島!?因為,他二人真的知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3.《越女劍》中的「范蠡」

  范蠡,幫助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後,與夷光(西施)二人,到太湖划船,就再也不回越國了(因為,西施最愛坐了船在江裡湖裡,慢慢的順水漂流)。

  夷光(西施),是范蠡親自尋訪得來,集越國山水靈氣於一身的無雙美女,任務是送給吳王夫差,用來使吳王迷戀美色、不理政事。惟,在夷光與范蠡相處的這幾天(范蠡由越國的會稽,把夷光送到吳國的姑蘇途中),兩人情根深種,而有夷光要少伯(范蠡),一定要越快越好的接她回來之山盟海誓。



  老實說,我不知道,最後的范蠡與西施二人,需要多大的見識與氣度,才能不在乎過往的一切,而雙雙「功成,名遂,身退」地徜徉在湖光山色之中!?不過,我可以感覺得到,他二人是值得吾人羨慕與學習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15&aid=1353623
 回應文章
建議
    回應給: 毛~(jack20009000) 推薦2


davidmardu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小禾
Rebec

  當您考上了中一中時,是充滿信心,是可以驕傲,但也如您說的~看來好像是對自己沒信心而做的武裝。因為,當您一進去以後發現,每個都是第一志願進來的,您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再經過幾次考試下來,發現強中還有強中手,自己又被比了下來;而且,您一定也想到,中一中只是台中地區的第一志願而已,台灣有多少地區第一志願,等到要考大學時又能排老幾...

  (中間這四段,別人不必知道,吾人另外發給您)

  因此,您現在所要的「功成」,並不在您說的~「涉獵比別人廣,又要贏過那些專一的人」,您現在最需要的,是把自己如脫韁野馬般不願受拘束匡住的心收回來,專下心來先把常規該學的課業學好,不要儘想著要去戰勝別人,若您連自個都搞不定,那後面需要您支撐的「名遂」(好成績或好的大學),也就別想再談下去!因為,對您現階段來說,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功成」!

  至於,那個身退,等您真正名遂了,再來考慮要不要,還來得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15&aid=1358713
短視
    回應給: 大師弟(davidmarduk) 推薦2


蠹書毛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小禾
Rebec

我不諱言我是中一中的學生,我對自己充滿自信(但從某個角度來看似乎是驕傲,又另外看來好像是對自己沒信心而做的武裝).   我自認為是喜愛學喜但討厭被匡住,所以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課業上,而我又不是頂尖聰明,功課當然不如以往輝煌.

我的感覺是我是多方學習的,所以有種瞧不起週遭的人,但成績又代表一切,我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我多方的學習又是廣而淺的,就是世界上存在的我都想要知道,但我都僅停留在皮毛的階段,這樣的結果到底是好或是壞.

我想要功成,我自認為我涉獵的比別人廣,但是輸給那些專一的人,我想要名遂,但是成績代表一切,我想要隱退,但是我喜歡這個花花世界,而且我也不甘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15&aid=1358378
後記
推薦2


davidmardu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小禾
Rebec

枯瘦黃馬 網友:

不知您所點之功成何謂功成?何為名遂?身退?

就原文幾人相比

尚未帶領明教驅除韃子,就被朱元璋耍小手段嚇得屁滾尿流,而與趙敏去過那「畫眉之樂」(身退),所以不能算「功成」;或許,他跟本就無此一宏願;而且,我們也不好說,光明頂之戰等等,就能算是「名遂」。(名遂?)

成功化解了江湖「正邪」間的血腥衝突(功成),相信在「黑白兩道」,也是「聲名顯赫」(名遂);不過,雖說令狐沖淡泊明志,但照他與盈盈成婚時,來祝賀的那麼多江湖人物觀之,他真要完完全全地歸隱江湖,還是有所困難的。

能夠無師自通,去單挑明教,打敗眾高手,應該也可以算是一種「功成」;又,以一個當官的,惹得武林各門各派,來向他興師問罪,也可算是「名遂」的了;只是,後來為了要研究出破解各門各派的招式,在窮荒絕地待了四十多年,終於創出了「九陰真經」,出山要找人報仇時,當年那些人早已死的乾乾淨淨...
像黃裳這種「身退」法,雖然一退四十多年,但這並不是他心中「自願」的想身退;他先是「逃」,後又自得其樂,「研究」的忘了時間...這個,實在很難說,他到底算不算「身退」!?

能無師自通,打敗眾高手,算功成;化解江湖「正邪」間血腥衝突也算功成;未領明教驅逐韃子,而被設計至成身退,不算功成。您是否忘了張曾領明教攻少林而救少林,甚而化解了明教與六大派之間的怨仇?倘若功成與否,是以其職位而定,那麼身為明教教主與一派掌門自是不能以相同條件來論;但討論到名遂,張的名遂想是無庸置疑的。明教在元朝眼裡是大亂黨,明教教主是何許人想來自是無人不曉了,您以為呢?

至於身退,我想不出您的身退所指為何? 最廣義的說法該是指活著到老,終其一生自然地蒙主寵召吧。不過看您談黃裳、令狐、龍木二島主便知您心中令有一套評判標準,(其實如果真是用如此廣義說法,那又何需討論了)只是您那標準,我猜不著。


吾人回應:

  您問說何謂功成?何為名遂?身退?這個問得相當好,吾人當初確實沒有定義清楚,而且恐怕有些正如您所指正的,是有問題,必須重新檢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出自《老子》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是後人加字演化而來;若依道家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來解釋,「功遂」即是要在儒家所言的「外王事業」上有所貢獻成就,才能稱為遂;而要能稱得上「身退」,即使不是真正的出世,也要做到不被名韁利鎖所羈、不會還放不下俗務或心中還妄圖占有什麼、冀求什麼。

  因此,黃裳無師自通打敗眾高手,不是他真正「功成」之原因,之所以稱他功成,是因為他是以當官之身分,去剿滅當時被稱為邪魔外道的明教,而對當時的朝廷有貢獻;就像令狐沖,成功化解了江湖「正邪」間的血腥衝突,算是對武林有所貢獻;但張無忌真的化解了明教與六大門派之間的怨仇了嗎?恐怕光明頂當時仍只是以力服人或只對少數人有恩罷了!還談不上真正的化解恩仇吧!?說他救少林,真的有功於武林嗎?沒了少林「寺」就會沒了武林嗎?難說吧!?

  「身退」,黃裳還放不下俗務,令狐沖可能也一樣(有時放不下並不是自己的因素,而是外界使得您放不下),二人都已如原文所說;龍木二島主一開始也沒有真正放下,但最後可說是真正不求什麼了,所以可算身退成功。

  至於這個「名遂」,是後人拆開「功遂」後加上「名」的;本來「功遂」是在一起,現在被拆開變為「功成,名遂」,那是不是在說,有「功成」才談得上「名遂」?吾人為了方便區分,把它們分開來各別討論,說實在或許已不符合原意;但若單以「名遂」來討論,應該也是可行的!只是這個「名遂」,應該要達到社會大眾認可之程度方可;所以,只要舉得出實例,應該都可以加入「名遂」之名單。

  像您指正吾人,張無忌「明教在元朝眼裡是大亂黨,明教教主是何許人想來自是無人不曉了」,確實張無忌在這點來說,已可謂「名遂」的了!這一點,真的感謝您的指正!應該說不止這一點,而是您讓吾人有機會再把全篇說不清楚、以及錯誤之處,有一個重新思考整理之機會。還望您若有任何疑問,仍能不吝賜教,是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15&aid=135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