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常常在覓食時,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也成為食物鏈之一;不過,號稱已進入「文明」的人類,雖已不常再發生為了覓食溫飽,而被其他動物獵殺之情形,但卻因為發明了「虛擬食物」之替代品--錢財,反而引來了另類(應該說是「同類」)殺機。
錢財,或許真的只是身外之物!?但是有時候,一文錢也能逼死一條英雄好漢;而且,巨大的寶藏、財富,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們夢寐以求所找尋與追尋的目標;只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想要的,也是我所想的,我欲得的,也是他勢在必得的;因此,在合理有秩序的社會,就會有競爭;而在講究力量(不見得是無法可循)的地方,就會產生爭奪,甚至是殺戮情事。
在此,我們不禁要問,財富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足以讓人不惜犧牲性命,也想要去得到它?
人,尤其是受過教育的文明人,常常美其名,說為了明天要更好,而累積財富;其實,這是人類好逸惡勞的天性所使然,還不是為了可以在往後的日子裡,可以不用再勞心勞力,即可安享天年;然而,累積的財富,尤其是巨大的財富,十之八九,若不是以不正當手段得來,就是「一將功臣萬骨枯」而來;所以,上蒼所給的公平待遇,就是引起同樣是好逸惡勞之人的覬覦,而有「為富不仁」的警語。
像《碧血劍》中的溫氏石樑派,就是最好的例子;溫家在當地,雖是大戶,但壓榨鄉民,搞得天怒人怨,沒有人肯和他們打交道,我們單看小小年紀的溫青青,在船上與游龍幫爭那搶來的二千兩黃金,即知溫家的財富是如何累積來的;然,溫家還不知足的派遣門人,兩人一組的到處尋訪明朝建文帝所遺留之寶藏;不過,溫家派到華山的張春九,在找到疑似金蛇郎君所留寶藏地圖時,卻起私心的殺了同組的禿子,想獨吞了這筆寶藏。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又用得了多少東西、吃得了多少?美其名說要活得更好,還不是揮霍、浪費在不必要的食、衣、住、行、育、樂上;然後,為了這種自欺欺人的謊言,不得不想盡辦法,甚至不擇手段的獲得更大財富,來為自個圓謊--為了自己,哦,不是為了自己,大都會說為了家人,能使其有一個更美好舒適的生活。
若《白馬嘯西風》中的白馬李三,好好幹他的俠盜,不是可以全家人,都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不要為了啥寶藏地圖,也不會與其妻子上官虹,在回疆大漠裡死無葬身之地,而留下孤伶伶的李文秀一個人!我真的不知道,他是否會把大部分找到的寶藏--其實沒有真的寶藏,拿來濟助需要幫助之人,還是只為了能使家人得到更舒適的生活?結果呢?
說穿了,想生活的更好,還不是為了那分虛名、那種莫須有的虛榮心;食、衣、住、行、育、樂,本來剛好夠用就好,偏偏要擺闊、比行頭、論豪華、耍氣派、追求新奇、刺激...人心苦不足,再多也不夠用吧!?怎麼辦呢?盡量賺?靠勞力能賺得了多少呢?會不會過勞死呢?是不是,還是得靠頭腦,爾虞我詐一番的向外「榨」取?最好能夠不勞而獲,分一杯羹也好!
如《連城訣》中的凌退思,考中進士、做過翰林,又是兩湖龍沙幫裡的大龍頭,可說文武全才、又富又貴了,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但偏偏他,一心想得到梁元帝的寶藏,不惜將女兒凌霜華活埋...《連城訣》最後那些,從一代大俠到販夫走卒,無不瘋狂般搶奪寶藏之人,還不是我們人性的縮影--想不勞而獲、平白無故從天而降的分一杯羹!?
人類創造出「財富」,自有其意義,但絕非用來滿足私慾!當然,我們是可以用修身、齊家、平天下,來做為藉口;總要先自個有錢了,讓家裡過得去,才有能力幫助別人,不是嗎?但,我們捫心自問,當自己或家裡夠溫飽後,當真會把多餘的財富,貢獻給社會上需要的人嗎?
當然,我們也是可以說,我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幹嘛要與人分享?是可以如此沒錯!但請記住,若不將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財富,「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話,終將有一天,會引起好逸惡勞之人的覬覦,有沒有聽過「富不過三代」「禍延子孫」?而且,貧富不均之結果,社會遲早會出問題,而產生反撲。因此,還不如多做點善事、積點陰德以防患未然,來的實在、有意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