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令狐沖在儀琳口述出場時,奮不顧身的救儀琳,及後來在「敵眾我寡」下,挺身「救」向問天,還有不顧他自個死活的「老不死事件」等等,都可以看得出來,令狐沖的俠義精神,不可能只是因為他是名門正派,又從小在君子劍岳不群的調教下,所能勉強裝出來的;即使《笑傲江湖》後記中,金庸說令狐沖是天生的隱士、只想追求自我個性解放,但他天性就有著濃厚打抱不平、濟弱扶傾的俠義精神,這不是教育或誰說了算的問題,這是他本身就自我要求高的天性所使然。
雖然,岳不群在令狐沖思過崖面壁半年時,曾以旁白方式評過令狐沖「率性任情、不善律己」,而從小扶養他長大的岳夫人寧中則,也說過令狐沖「任性胡鬧、輕浮好酒」;但我們知道,只要一牽涉到「人命關天」、「忠孝節義」等大關節時,「率性、任性」的令狐沖,即會「衛道」的「挺身」而出;即使他曾對風清揚說過「到了不得已的時候,卑鄙無恥的手段,也只好用上這麼一點半點」,但我們又何嘗看過他用了什麼卑鄙無恥之手段沒有?即便是任我行要來攻打恆山派,令狐沖也不贊成用假話騙任我行坐上安有炸藥的寶椅;您說他迂腐也好,想不清楚也罷,這就是令狐沖「任性」之所在。
每每有人非議令狐沖,像他這種不拘泥小節、什麼事都看的開、生性豁達開朗、行事光明磊落之人,為什麼拘泥於什麼禮法,始終不能為正義而「大義滅親」,屢次放過他那個為惡武林的偽君子師父岳不群?這樣不就是,把大是大非的判斷,屈服於脆弱的情感?那他怎麼還配稱得上瀟灑?甚至有人說,華山派還有他從小癡心相戀的岳靈珊,若他殺了岳不群或無法重回師門,那這樁戀情就會明顯無望了!
這樣說好了,若我們還記得《射鵰英雄傳》裡頭,連那個桀驁不馴、瀟灑不拘的東邪黃藥師,都曾對歐陽鋒說過,「忠孝,乃大節之所在,並非禮法」的話,我們就不難理解,中國自古以來,所謂的「以孝治天下」、「忠孝傳家」、「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等等觀念,是如何的深入人心,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思想。
我們都知道,無父無母的令狐沖,從小就被岳不群收入門下,所以令狐沖自己也說過,岳不群簡直就像是他的父親一樣,而有別於一般的師門情感。因此,連黃藥師這種視禮法為糞土之人,都能把持忠孝這種大關節,更何況是有著濃厚俠義精神的令狐沖,他一定會比尋常人,有著更高的「道德」標準。
而當時民間所流傳的忠孝標準,無非是儒家那一套;像父子之間不互相指責,《孟子.離婁》:「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子女向父母諫而不聽時,也只能隨而泣之,《禮記.曲禮》:「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甚至父子間,在法律上可以互相為對方隱瞞,《論語.子路》孔子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就是因為親情,是無可取代的,因此可以用任何方法,來保護對方不受到傷害。
孟子的學生桃應,也曾以瞽瞍和舜來作假設,問孟子說:舜當天子,以正直的陶為法官,而舜之父親瞽瞍殺人,那麼這個時候的舜會怎麼做呢?孟子回答說,舜一定不會利用權位去干預陶的依法逮捕瞽瞍,但舜會為了保護父親瞽瞍,毫不猶豫地放棄天下,暗中背起父親逃走,然後沿著海邊住下來,終其一生,高高興興地事奉他的父親,忘掉天下。(或許,舜,才稱得上「笑傲江湖」吧!?)
從以上這些儒家思想,我們就不難了解,有著比常人更高標準的令狐沖,為什麼會屢屢放過他視為父親、又為惡武林的師父岳不群。這不是什麼禮法、正義、大義滅親等等理由,所可以比擬,更不是令狐沖情感脆弱所致;忠孝,即是「大是大非」之所在!忠孝,即是良心應遵守的大關節!瀟灑,在這裡,根本就搭不上邊!更別說是,令狐沖會為了與岳靈珊那一段「情」,想重回師門,才不願與岳不群撕破臉。
不過,最後令狐沖始終沒有像舜一般,帶著岳不群離開那個是非武林,到達一個人煙不至的地方,高高興興地事奉岳不群一生;對此,我們或許只能說,令狐沖與岳不群,終究不是真正的親生父子關係,否則焉有岳不群式的虎毒食子之理?令狐沖對岳不群,可以說已仁至義盡;況且,岳不群對他的武林夢,還懷抱著異常的野心,也不可能讓令狐沖隨意帶著他隱退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