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金庸小說城
市長:AShing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文學賞析【金庸小說城】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連城訣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連城訣》是「壞」書還是「情」書?
 瀏覽1,984|回應0推薦1

davidmardu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錦瑟

  很多人都說《連城訣》是一部「壞」書,寫盡了人世間各式各樣的壞;不過,或許是正在發育的中學時代,只對異性或者說情感比較有興趣的我,對這個第一本所看的金庸小說,卻一點也感覺不到它黑暗的那一面;吾人所看到的《連城訣》,是受盡冤屈的狄雲,以及那些個「我的心裡只有你,為什麼不能在一起」。以下,就讓我來談談自己所看到的那幾個「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一、「大環境」因素:戚芳

  我們由狄雲跟呂通打完的隔一天,戚芳向狄雲說「師哥,你昨晚跟誰打架了...呂通一拳一腳打在你身上什麼地方,我全瞧得清清楚楚,他可沒打中你的眼睛」;以及,書中旁白「她(戚芳)挾了一筷空心菜,放在嘴邊,卻不送入嘴裡;她用紅紅柔軟的嘴唇,輕輕觸著那幾條空心菜(戚芳喜歡叫狄雲『空心菜』),眼中滿是笑意;她不是在吃菜,而是在吻那幾條菜」;即可意會到戚芳喜歡狄雲的程度。

  然而,戚芳就像是尚未學會獨立自主的傳統女性,第一次由鄉下來到大城市,最親最熟悉的人,父親不知所蹤、師哥進了監牢,剩下孤伶伶的她,又能怎麼辦呢?這像不像,戰亂時的勞燕分飛(如1949年國民政府由大陸遷移台灣,有些配偶沒跟著過去)?像不像,男女只有一方到國外唸書或工作?或者,不管是因為政治因素或真的作奸犯科,而入監服刑?還是,像台灣男子要當兵二、三年的「兵變」?總之,是這些個大環境因素,造成了自己不能與心愛之人在一起。

  當然,當事人還是可以選擇「耐心等待」;只是,或許往往因為「形勢比人強」、「難耐長久等待」(戚芳等了三年多)、「禁不起外界誘惑」等等因素;所以,可能,大部分之人都會如戚芳一般「琵琶別抱」吧!?若真要守得住「寒窯」,那就得讓自己脫離(依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不涉足」)那些個誘人的環境,譬如戚芳不應該在事後還一直住在萬圭他們家;而且,連那些個「交交朋友嘛,又打什麼緊」之類的念頭,最好想都不要去想它。

  老實說,這種因為大環境因素的「變心」,我們也不忍苛責;人在陌生(因戰爭等而改變的也算)環境裡,心裡難免會虛欠不安,總想找個「東西」來支撐自己,大致上來說,男人會找「錢」或「建立地位」之類「外在」東東來粉飾太平,而女人則會找個類似「可以實際幫助她」的「內在」情感依託;所以,書中那位無助又不知情的戚芳,只好選擇了其實是造成她如此不堪的萬家,來做為自個「安身立命」的柱石。


  二、「家庭」因素:凌霜華、丁典

  吾人不敢說,古今中外所充斥的「階級觀念」(不止是實際社會地位的落差,還包括那些個不同宗教信仰、種族膚色等等),會不會實際影響人類的進步、發展;但就我們目前所討論的情愛方面來說,這種「根深蒂固」的「士大夫」觀念(這只是籠統的比喻,因為發展到現代,尚有一種「有錢世家」看不起「影視紅星」的案例),確實造就了許許多多淒美、感人的愛情故事流傳下來。

  像書中凌霜華的父親凌退思,本來是兩湖龍沙幫中的大龍頭,但因為考中進士、做過翰林;因此,極可能如丁典所說「他女兒卻私下裡結識了我這草莽布衣;他痛恨我辱沒了他門楣,非殺我不可」;所以,凌退思從來也想不到,可以輕輕鬆鬆利用女兒,即可把丁典手上的《神照經》與《連城訣》弄到手;因為,丁典曾對狄雲說過,只要凌霜華開口,甚至暗示一下即可,這些個武林中的奇書至寶,與凌霜華比較起來的話,簡直就如糞土一般。

  就算是現代,相信仍有很多父母、長輩,堅持所謂的「門當戶對」;然後,以各種理由,對兒女訴說「對方」那裡不好又是那兒不對勁;因此,也不知道多少「姻緣」,從此煙消雲散;當然,若碰上「較叛逆」或「不信邪」之類的兒女,最後也有可能造成親人間「老死不相往來」的人倫悲劇;不過,相信現代比較不會(或許還是會)發生書上凌退思所用的方法,「將凌霜華另行許配給別人,要凌霜華死了對丁典之心」。

  其實,兒女,並不是父母所「擁有」的「私人物品」,他們都會長大、都有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而為了兒女們好的天下父母心,常常不自覺的「意識形態」作祟,侵犯了兒女們的自由選擇權(當然,對未成年的兒女,有時父母仍應適時地動用監護權),葬送(書中是以凌退思活埋凌霜華這種極端的手法來隱喻,希望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者引為之戒)了兒女們的「終身大事」。


  三、「對方」因素:水笙、狄雲

  有時候,讓人看起來很登對、能使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情侶們(如一出場時的「鈴劍雙俠」汪嘯風、水笙),往往反而容易因為一些「莫須有」的原因或誤解,造成一方猜忌、懷疑另一方(如汪嘯風懷疑水笙,已被狄雲這個「淫僧」所沾污),使得向來溫柔體貼的一方,可以在突然間變得無比的粗俗可厭,而導致最後不得不分手之結果。

  當然,社會大眾輿論、或者身邊親朋好友的壓力,也是不容忽視;書中的汪嘯風,不是也在想「江湖上人人均知此事,汪嘯風堂堂丈夫,豈能惹人恥笑?」;不過,這樣對「百口莫辯」(不管是對方根本不聽、還是聽不進任何解釋)的另一方而言,真的是情何以堪啊!就算是我的身體,在不得已情況下,真的被他人侵犯了,難道你不是更應該疼惜我才是的嗎?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另一種比較無奈的情況;前面我們說過,戚芳在大環境改變時(父親失蹤、狄雲被長期囚於獄中,可說是舉目無親),不得不選擇下嫁他人;因此,使得狄雲不能與從小一起長大的這個師妹在一起;不過,咱們狄雲,發揮了他的傻勁「癡癡地等」,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故事的發展,讓戚芳終於好像有了機會,可以再重回到狄雲身邊...

  只是,咱們的金老爺子,在此彷彿要暗示我們:她(以戚芳為代表),不管是因為大環境因素、或者什麼別的原因,既然前一次會選擇別人,所以就算你一直在等她回頭,她下一次有機會再重新做選擇時,仍然有可能不會選你!這或許可以歸咎於人的潛意識裡「一直在犯那同樣的錯誤」;因此,在書中,戚芳最後還是寧願選擇了「死」(救夫婿萬圭,反而被萬圭所殺),來表達金庸所要講的「一夜夫妻百夜恩,百夜夫妻海樣深」。

  於是,為了補償狄雲這二次空等待的「仁至義盡」,而有最後藏邊.雪谷.昔日山洞前,水笙的等待--「我等了你這麼久!我知道你終於會回來的」;切莫以為這是沒由來的硬湊,水笙之所以會回來等狄雲,完全是因為已能體會那種,受人誤會、冤屈的心情;這或許就是,在愛情海中表現出「人不負我,我絕不負人」者,所應得的「福報」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615&aid=13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