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映俞 醫師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林哲熹飾)發病時不斷聽見批評聲音,人愈來愈緊張,難以與人相處,很難完成自己的理想。而應思聰問的那句:「為什麼是我?」揭露無數患者的心聲。
當回到現實生活時,我們必須承認,有更多的人會對著應思聰吼:「什麼?!你有思覺失調症?!那你怎麼還在外面走來走去?應該要被關起來才對啊!你這樣一定會造成社會危害的啦!」
精神疾病總是承受不少汙名,當社會無法辨識和理解這個疾病時,思覺失調症者就愈難生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幾個針對思覺失調症常見的迷思,希望透過更多的了解和接納,我們能共同創造更好的社會。
迷思一:爸媽沒教好,才會讓小孩子得到思覺失調症
我們常可以看到小孩若患有精神疾病時,鄰居親友會耳語「都是他媽媽怎樣怎樣…」,讓思覺失調者的父母,尤其是母親,於接受到小孩罹病這痛楚的同時,還得承受更多的言語霸凌。
然而思覺失調症與基因、外傷、環境、濫用酒精、使用大麻、安非他命、古柯鹼等毒品等也有關係。一般研究認為,養育方式對思覺失調症是否發作沒有重大影響。所以如果你認識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時,請不要先急著檢討、責怪他的父母。
迷思二:思覺失調症患者就是該一直住在精神病院啊!
隨著社會對精神疾病的瞭解增加,治療也有成效,愈來愈多的思覺失調患者可以回家,在家人親友的支持下過生活,當然這前提是家中支持系統要好。平時若還沒有恢復到可以進入職場工作,患者也可參加日間病房、社區機構活動,每天到醫院報到做一些活動與治療。萬一家中支持系統不良,患者需要長期住院的機會就比較大。
迷思三:這種思覺失調症的人都有多重人格啦!
電影為了讓角色安排具有張力,劇情吸引人,常常會推出「多重人格」這樣的角色,但其實真實世界裡多重人格的人並沒有那麼多。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是能擁有個別思考模式、發展完整的,就像是一個身體裡面住了不同靈魂。
思覺失調症英文是「Schizophrenia」,來自於希臘字根的schizein(撕裂)和phren(心智),因此過去稱這個疾病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緒、情緒、行為崩解,而分裂的心智會難以分辨真實與幻覺,因此有了錯誤的概念想法,因為相信幻覺而與真實世界脫鉤。所以思覺失調者與多重人格不一樣,這個病並不是發展出兩種、三種、多種不一樣的完整人格。
迷思四:思覺失調症的人很暴力!
電影裡面的瘋狂殺手常讓人與思覺失調症做聯想,讓一般人也容易誤以為思覺失調患者都很暴力。其實相反地,思覺失調患者比較常是暴力下的受害者,而不是施展暴力的人。通常思覺失調者會先表現出一些愈來愈孤僻、愈來愈不想參加活動等症狀,若剛好遇上進入新職場、變成大學新鮮人等壓力源,在數個月至數年間症狀繼續惡化,而通常不是一秒間突然說變臉就變臉,兇性大發。
根據研究,正在接受治療的思覺失調者並不比一般人危險。如果思覺失調者突然之間大捉狂,可能是從未接受治療,或在患病同時還有其他濫用毒品、藥物等狀況同時存在。
迷思五:思覺失調者不夠聰明,也沒辦法工作!
思覺失調者常難以分辨真實與幻覺,在思考方面,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與記憶出現障礙,要找到工作和每周固定工作真的是有所難度。而且,思覺失調者可能無力關心外表與形象問題,會讓上級長官以為患者毫不在意或缺乏衛生。然而如果在治療上控制得當,患者不至於完全失去行為能力,就能考慮職業諮詢,找到適合自己才能的位置,再加上磨練社交技巧與工作訓練後,能勝任工作的患者還是不少,而且,持續工作有時也算是復健治療的一種方式。
電影《美麗境界》裡的主角 – 數學家約翰‧奈許 – 就是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從大學時代開始就出現各種影像的幻覺,最後還能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由此可知,思覺失調者可以非常聰明,也是可以非常有創造力的。
然而說到這裡,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看,即使這麼聰明的人,也仍然會受思覺失調時的幻覺所苦,代表這些腦中經驗對患者而言是非常真實的。(電影裡主角直到發覺:「對齁,我的朋友不會變老,他的姪女不會長大。」才了解那兩個人物是自己的腦中幻覺。)所以也千萬不要以為「一個人只要夠聰明,就不會有什麼幻覺」這樣的說法,這種經驗或腦中變化是超越智力控制的範圍的。有沒有受過教育,智力高或低,跟思覺失調與否並沒有關係。
迷思六:我們家沒人得過思覺失調症,所以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也不會發生在我小孩身上!
思覺失調症與遺傳是有關的。如果其中一位家長患有思覺失調症,小孩罹病的機會約在一成。若雙親都患有思覺失調症,小孩罹病機會會將近五成。總之,「一等親患有思覺失調症」確實是這疾病發作很重要的危險因子。不過,即使是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兄弟,也不會說哥哥得了思覺失調症,弟弟就注定得到思覺失調症,罹患機率大約五成。代表著除了基因之外,環境因素仍在思覺失調症的發病上佔有一席之地。
環境帶來的壓力很多樣化,像是學業成績無法達標、濫用藥物毒品、在某些重要時間點感染病毒、接觸到毒素等,也是會誘發思覺失調症。
迷思七:瘋子就是瘋子,怎麼治療也沒用啦!
精神疾病的困擾最可能還是來自於腦部,無論是構造上有些許差異,或化學物質的分泌失去平衡,都可能讓腦部功能與常人不同。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從電生理學、神經影像、抽血等研究找到思覺失調症的腦部異常之處,且治療上仍有困境,但這疾病並不是不可能治癒的。
當然,每位患者的症狀、認知能力、和情緒變化的差異性非常大。在目前藥物和治療的幫助下,一小部分患者能完全恢復,一小部份的患者則很嚴重,無法自行生活,這兩類分別是在光譜的兩端。剩下大部分的患者則介於中間,病情在治療後獲得改善,多數時間能穩定生活,但偶爾會面臨一些失能或危機。
在台灣,許多家屬會走向求神問卜的路,不願意承認家人生病,而持續以「卡到陰」時的民俗療法處理。像這樣發病許久後才接受治療的話,確實成效欠佳。
迷思八:這是腦袋亂想的疾病,一定女生比較多!
如同上一段所言,這些患者的腦部精密功能失調,而不是僅僅是一個人胡思亂想這麼簡單。思覺失調症的發生率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來得高,據統計,全世界有約兩千三百萬人(也就是一整個台灣的人口數)患有思覺失調症。其中男生的發病率還稍微比女性高一點,發病時間也比女性來得早,最常在20多歲時發病。
老天發給眾生不同的牌,我們各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關卡,多花點時間認識他人的處境,設身處地的為人著想,因了解而減少無謂的恐懼,才能縮短自己與惡的距離。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