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深植保戶的心裡,所以他常需要花很大的功夫與精神,向保戶解釋再三。經過整理,他認為實際上根本不懂保險的業務員,最常給保戶的誤導如下:
一、意外險保費最低,所以要節省保費,就只要買意外險就可以了→其實,民眾不能只買意外險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因為意外而導致身故的比率非常低。儘管依照「國人十大死因」的調查統計資料來看,「事故傷害」雖然位居第六大,但是從「每10萬人口死亡率」來看,也不過是31.9人。
這個數字與所有死亡原因(絕大多數是癌症、心血管、肺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每10萬人口死亡率616.3人」數據相比,機率仍然非常小。也就是說:在每20名身故人口中,大約只有1人是因為「意外事故」而身故。
正因為發生機率不如一般疾病,所以民眾就不能只買「保障範圍僅限於意外身故或全殘」的意外傷害險,而完全不買或是只買很低保障的「一般壽險(保障範圍為「因為疾病或意外所導致的身故或全殘」)」。
二、你需要的保障這麼多,保費已經減無可減→事實上在保額固定之下,還是有許多方法可以降低保費支出。舉例來說,相同的保額,不需要全數購買終身壽險(終身壽險的功能在於「為身後事做打算」。所以,除非要辦一場超級豪華的告別式,否則保障設定在50-100萬元即可。
此外,終身壽險的另一個功用在於「附加其他低保費,高保障的附約」),可以用定期壽險附約,在家庭責任最重的階段(特別是從子女出生到大學畢業的這段期間)內,用較低的保費,拉高壽險保障。
舉例來說,同樣性別、年齡及保額的20年期定期壽險年繳保費,大約是終身壽險的1/10,假設換成定期壽險附約,保費還可以比定期壽險主約便宜1/10。假設保戶能善用不同保險的特性及功用,應該是可以用最低的預算,買到最高且最適用的保障。
三、由於保障終身需要,所以一定要買終身型的保險→事實上,終身壽險絕對需要,因為它是為了「身後事」而準備。只不過,保戶也不必買太多終身壽險,只要買到最基本的額度(例如身後事的金額,以及足夠加掛其他附約的基本保額)即可。至於其他健康險,在「預算不高」的前提之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保證續保」的健康險附約,之後再陸續加買及「補強」。
四、人生有許多風險,所以必須靠保險來「補強」→事實上,保險只能部分移轉風險,不一定能100%將風險移轉。想要將風險全部轉移的結果,不是保費太貴,就是根本沒有這種保單。
也有許多保險業務員會這麼跟保戶說:萬事莫如保險急,個人或家庭投資理財應該先顧好「風險」這一塊,才能再談其他積極性投資。當然,保險在人生投資理財過程中的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在人的一生中,還有許多理財目標必須達成。既然還有其他理財大事與保險同等重要,自然也不能把所有金額,都投入在保險之上。
事實上,買保險的首要原則是:以可用預算為前提,買到能力所及的最高保障,而不是將所有收入都拿去買足最高的保障,然後讓其他理財目標都無法達成。
因為之前曾經提過,保險金額不可能一次購足,總是會隨著人生不同階段的責任高低而做調整。所以在理論上,投保金額應該與個人及家庭的責任負擔同額;但實務上,決定最後保額的最大關鍵在於「個人及家庭預算多寡」。如果一般民眾無法認清這一點,就有可能因為「分不清事情輕重緩急」,而忽略了人生中其他更重要的理財目標。
五、醫療險隨時都會用到,所以應該先買;至於死亡及全殘保障,現階段發生機率比較小,等行有餘力再買→事實上,除非是很有錢的人,可以完全不必在乎醫療及身故、全殘的風險,否則,越是收入少的人,越是應該先從身故、全殘保障開始買起,一方面是這部分的風險金額較高,另一方面則是這類保單的保費較低,可以發揮「用極少的保費,買到最大金額的保障」。
六、外幣保單預定利率高於台幣保單,所以買外幣保單才比較能「賺錢」→首先,預定利率絕不等於年複利投資報酬率。所以,如果保險業務員這樣跟保戶說,那就代表他是個完全不懂保險專業的掮客。透過這樣的壽險顧問幫忙打點保險事務,未來「不保險」的風險肯定大得多。
其次,外幣保單預定利率高於台幣保單沒錯,但是,外幣保單也多了一個「匯損」的風險。所以,沒有外幣需求的保戶,不必隨著業務員的話術起舞,趕流行搶買外幣保單。
七、儲蓄險的年複利報酬高於銀行定存,所以絕對是「買到賺到」→事實上,銀行定存年年會變,但一張保單的年化報酬率卻是固定不動的。假設市場利率逐漸走高,保戶也同樣損失掉「可以獲得更高投資報酬率的機會」。因此,在「市場利率可能走高」的前提下,目前年化報酬率高於銀行定存的儲蓄險,不能說是「買到賺到」。
八、我們的健康險提供全方位的醫療保障,給付項目優於其他保單→這其中有四大迷思。首先是:這世界根本沒有「所有保障都包括在內」的全方位保單;其次是:要獲得最多的保障,保費就不會太便宜;再者,保障項目雖然多,但保戶多數不會真正用到;最後,有些保單雖然號稱「保障項目」多,但實際給付的金額卻不見得比其他保單要多。
九、買還本型保單是用利息購買保障,到期還可退還保費,不會浪費每一元保費→首先,保險業務員沒有說的事實之一是:還本型的保單比純保障保單,貴了大約有3-4倍左右。別懷疑,保戶繳的保費越高,保險業務員所領到的佣金也就越高。
其次,如果想同時擁有一定的保障,以及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將保險與投資分開處理,才能夠將同樣一筆錢,發揮到最大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一般民眾應該要有「買保險不是賺錢,而是適當地將風險移轉」的正確觀念,才不會受到不專業的保險業務員的隨意左右。
十、購買增額型保單,可以順利打敗通貨膨脹→這有兩大迷思,首先是其中的「增額」是指「保額增加的幅度」,而不是做為部分提領依據的「解約金」,更不是這張保單的「年複利報酬率」。
其次,增額型保單是指保戶在投保之後,保額隨著契約條款上的約定,每年以單利或複利的方式「遞增」。但事實上,每一位保戶一生中的保額需求,是在「子女出生到大學畢業」的這段期間最高,等到子女長大之後,家庭責任隨之降低,保額也應該跟著減少,而不是像增額型保單那樣,逐年持續遞增。
總得來說,關於保險錯誤的觀念並不只有以上十項,但是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如果保戶接受並認同這樣的錯誤迷思,花錢、浪費保費還算事小,很可能達不到原先的預期目標。
筆者期望每一位理財大眾,都能夠善用不同保單的特性,用最少的預算,買到最高且最適當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