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競涓觀點》到處有霸凌 何止是校園
2006/10/09 【文/黃競涓】
校園各種霸凌行為是充斥在社會各種霸凌行為之縮影,兩者皆肇因於單一之霸權標準所延伸對種族、膚色、宗教、出身、族裔、性別、性傾向、身心障礙等類別產生之刻板印象甚或歧視,進一步以語言或肢體暴力,以強者姿態欺壓弱者,旁觀者或靜默或幫腔助陣,助長霸凌之氣焰與普及。
以美國華盛頓州2003年開始施行之「反霸凌法」(The Anti-Bullying Act)為例,舉凡散播謠言、開不當玩笑、繪不當圖畫、發表貶抑評語、做不當姿勢、惡作劇、肢體攻擊、威脅等皆為轄區內大多數學校所禁止的行為。少數學校甚至更嚴苛規範不被允許之行為,如社團迎新時之不當入會儀式(hazing)、稱呼不當綽號、故意排擠同學、勒索財物、不當碰觸、發佈不當電子郵件、毀壞同學私人物品等。
對照近日台灣所掀起校園霸凌問題之討論,顯見此為世界各地甚為普遍之現象。其影響所及,除了被害當事人長期所受身心荼毒陰影外,更呼應與深化單一霸權價值與前述各種刻板印象與歧視。例如,男生要證明自己是個男人,女生要苗條性感美麗,凡偏離此霸權標準,就有可能受到各種霸凌騷擾甚或迫害。
此所以施明德與台灣社秘書長楊文嘉都可以在公開場合,對相對不具霸權陽剛特質之馬英九進行言詞霸凌,要他「像個男人」、「展現最後殘存之男性魄力」,而很多人可能贊同甚至叫好這種評語,不覺其中所寓含之歧視與壓迫。
而台北縣新進消防員魔鬼訓練所發生駭人聽聞之「殺人事件」,更是典型之霸凌行為。一名受訓人員早已在水中顯露不適,但培訓之教練卻完全置之不理,甚至強行將之壓入水中,而其他旁觀者似完全沒有意識到事態嚴重。這其中的邏輯總與單一霸權陽性特質脫不了干係,堂堂男子漢受此魔鬼訓練,理當不畏困難挑戰,堅毅不拔完成任務,怎可以體力不支半途而廢,不像個男人。殊不知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體力極限與當時的身心狀況,豈可以一種標準來檢定所有人。而從錄影片段可以明顯看出受害者的求救訊號,但旁觀者(全是男性)卻視若無睹,全部加入霸權陽性特質刻板印象的暴力默許。
三天兩頭媒體網路報導或票選之校園美少女、美女教授、美女空服員、美女警官、美女啦啦隊員等各種美字號,廣告媒體每日疲勞轟炸單一女性美之標準,時時且處處警惕規範女性,使得不僅肥胖與容貌抱歉都是罪過,幾乎所有女性都動輒得咎,不夠白、不夠纖細、不夠性感、不夠年輕。於是多數小女生都渴望當「紙片人」,厭食症也不再只是個案,這也難怪各種與女生身材容貌有關之校園性霸凌行為層出不窮。
霸凌行為絕非「隱形暴力」,而是日常生活隨處可見之語言與肢體暴力。妳我都有可能深受單一霸權價值及其刻板印象與歧視心理所洗腦,常成為霸凌行為之施暴者、幫襯者或是默許者而不自覺。而各種霸凌行為之受害者,常因權力不對稱而吃悶虧不敢反擊,或反擊無力。
追根究底要想減緩校園甚或社會霸凌行為,勢必要打破各種單一霸權價值之壟斷地位,出自內心真正尊重多元差異。不僅不做霸凌者,更要在目睹霸凌行為時勇敢站出來譴責。對抗霸凌行為,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
(本文作者為中山大學政研所副教授)
【2006-10-09 聯合新聞網】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