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學+人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濁世濁人李敖】有了新歡就把女友送走、趁友人出國侵吞他的財產…胡茵夢自傳揭李敖私生活內幕
2018/03/20 23:09 瀏覽1,181|回應1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雇貓
tina2008
albert8888
SCFtw2

.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13559
有了新歡就把女友送走、趁友人出國侵吞他的財產…胡茵夢自傳揭李敖私生活內幕
林安儒  2018-03-20 17:27

李敖與胡茵夢。(圖/取自網路)

「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遊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茵夢。」這是近日過世、自稱「李大師」的名人李敖對舊情人胡茵夢的評語,可見李敖曾經對這位一代女神多麼傾心。

這對男女的戀情曾轟動一時,但兩人的婚姻卻只維持了三個月多就離婚告終。李敖之後的三十年一直提及胡茵夢,甚至在自傳《李敖回憶錄》中也沒例外。而胡茵夢這位在演藝圈與文壇都佔有一席之地的巨星又是如何看待這位前夫呢?我們可以從她的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中,一窺端倪。

當文壇才子遇上一代玉女

胡茵夢與李敖是經由《文星》雜誌創辦人蕭孟能介紹而認識。胡茵夢從小就聽過李敖的事蹟,大學時也讀李敖的文章,對這位能說敢言的名人相當崇拜。在兩人認識後,當時已有女友的李敖對胡茵夢展開追求,甚至為了她給了當時的女友一筆錢,將女友送到美國去「暫時避一下」,還對胡茵夢說如果胡變卦了,會再讓女友回來台灣陪自己。

這樣對女性揮之即來、招之即去的態度讓胡茵夢很不安,但當時的胡茵夢卻一如所有熱戀當頭的男女,壓下這些情緒,選擇和眼前心愛的人走下去、與李敖同居,殊不知今後卻面臨著一段令人難堪的風暴…

卸下「大師」光環,她眼中所見「最真實的李敖」

李敖熱戀時相當疼愛胡茵夢,會在她起床前在她的床頭放一份報紙、一杯熱茶與熱牛奶;李敖的才學也讓胡茵夢相當傾倒。雖然李敖為人封閉,沒什麼朋友又總是把自己關在房裡埋首工作、窗簾也不開,完全足不出戶,說「怕被別人暗算」,性格孤僻,但在兩人朝夕相處的日子裡,卻曾經有著真誠而可貴的快樂。

漸漸地,胡茵夢發現李敖的人格有著令人難以忍受的缺陷,他有潔癖又對他人百般苛求,胡茵夢光著腳在屋子裡走路弄黑了腳會被他嫌棄;上大號有異味亦會被他叨念;下廚時犯了些錯誤更會被他暴跳如雷地指責。除此之外,李敖占有慾極強,胡茵夢出門跑個步,竟被他以「出門會跟路上男人眉來眼去」為由禁止,胡還曾在李敖的舊日記中翻到一些仇視女性的言論。

生活上的摩擦與李敖難搞、孤僻的性格讓兩人爭吵不斷、胡茵夢也從李敖的宅裡搬出又遷回,每次都想為李敖再努力一次,看能否包容他、安慰他、給他一些快樂,但結果卻總是失望。

(圖/取自網路)

李敖的貪婪與無情

後來的李敖,更是展現出他貪婪、不顧念朋友情分的一面,令胡茵夢心越來越冷。當時,李敖的好友蕭孟能因信任他,而在出國前將房子與家中的古董、財物託他代為管理,想不到李敖竟然把屋子裡的古物與家具侵吞,甚至把房子過戶到他人名下、法拍了另一棟大廈。

蕭、李兩人因此對簿公堂,但最後李敖仍拿到了那些財物的所有權;李敖也曾先假意答應將《忘了我是誰》的歌詞賣給唱片公司,後來卻趁機勒索,種種行為讓胡茵夢心灰意冷,默默把自己的物品搬回家,決意離婚。後來的李敖還曾控告胡茵夢偽造文書,兩人在對簿公堂過後,胡曾對李說:「這齣鬧劇可不可以不要再演下去了?」李敖苦笑回應:「其實我也不想演,只是已經騎虎難下了。」

那一瞬間,胡茵夢覺得李敖終於對她坦誠以對,也讓她心裡所有的怨恨煙消雲散。這段情感帶來的美好與傷痕,終於可以在那一天之後宣告終結。

他的口出惡言,她的雲淡風輕

官司過後,胡茵夢曾不只一次在街頭偶遇李敖,但她的心中早已波瀾不驚,面對李敖竟如同面對一個初識的友人,幾句問候過後就各奔東西,互不打擾。十幾年後胡茵夢因剖腹產與畸胎瘤而身陷健康危機時,李敖竟開始在節目與著作裡攻擊胡茵夢,令胡茵夢十分感嘆。但她仍選擇讓過去的過去,並讓自己不斷前進,與李敖分開後的數十年,從德語翻譯到環保意識的提倡,都看得到她不遺餘力的身影。

在李敖傳出死訊的這些日子,雖然有不少媒體、評論者重新翻出他與胡茵夢的往事,但胡茵夢亦沒有對此多加評論。從她雲淡風輕的態度,對照李敖對她的攻訐,似乎可以看見在一段情結束之後,兩種截然不同的高度。

本文取材自《生命的不可思議:胡因夢自傳

責任編輯/潘渝霈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769874
 回應文章
【濁世濁人李敖】新新聞》晏山農 2018-03-21 18:30〈李敖以荒謬寫就他的人生〉
2018/03/21 22:51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bert8888

.

http://www.storm.mg/article/414034
新新聞》李敖 以荒謬寫就他的人生
新新聞晏山農  2018-03-21 18:30

歷史如泥鰍,狡猾得很!一代大師/頑童/文妖/文痞……李敖之死,正好可以用來析解歷史人物是如何活趣、欺瞞、顛覆一整個時代;弔詭的,他的終極定位卻未必能如他所願!

月旦人物不是外科手術,不能遽爾切割說:早年李敖風華鼎盛、言之有物,猶如先知於暗黑中捎來微光;怎奈晚年返祖症纏身,以致反美帝、頌天朝,歌一統、罵台獨。這種截肢手術看似客觀公允,其實怠惰得很,永遠是瞎子摸象!

一九六○年代大鬧天宮

要談李敖,不能以學科之網撈捕,也不該妄立分水嶺,而必須回顧他的時代以及心繫的思想傳承,這才不致太離譜!準此,一九六○年代既是李敖的奠基點,從中更可捕捉向為人忽略的瑰麗奇珍。

陳映真生前總慨歎,歐美日風起雲湧的六○年代,台灣卻是瘖啞烏黑。若有火花,只是少數覺青零星脆弱的反抗,卻連個漣漪都不生,這就是劉大任刻鏤《浮游群落》的時代註記。然而,就算彼時台灣鎖國搞白色恐怖,還是可藉由橫向的移植,讓島內的青年獲致一定的苦悶紓發和國際接軌,這其中《文星》雜誌和李敖就此暴得大名。

六一年十一月,第四十九期的《文星》出現李敖為這本雜誌所寫的第一篇文章〈老年人和棒子〉。之後《文星》成他的舞台,而他也漸成《文星》的操盤手。他嘻笑怒罵活似孫潑猴,且都一針見血讓被罵者七竅生煙、反擊無力,尤其「中西文化論戰」就是他憑本事大鬧天宮的歷史勳章。

當時年輕氣盛的李敖「分心二用,雙手互搏」,左手護胡適,與徐復觀、任卓宣、鄭學稼搏擊,右手戳傳統文化之弊,與胡秋原、劉述先等拚內力。事後綜觀這些論戰文字,絕大多數是各說各話,乃至人身攻擊,學術功力更是在乾嘉學派的羽翼裡翻滾文字義理,實在稱不上前瞻。

《北京法源寺》啟蒙讀者歷史用趣

然而,從兩個層面來看,這場中西文化論戰在台灣仍有其意義。首先,看似乾嘉訓詁之學的異地翻新;但李敖的用心是藉由文化的深探,讓視野重回清末民初的歷史現場,他要以康、梁、譚嗣同等人的處境衝決網羅,表象來看好像百日維新、五四精神的再現,實則當年的黨國體制凶險更勝慈禧、北洋政府,李敖敢以自身之力正面突擊,除了自大至極的信念外,沒有厚實的歷史底蘊和情感就不濟事。

因此,日後他寫就一生唯一可看的小說《北京法源寺》,就是挹注感情與歷史情境於一爐所致。更且戰後嬰兒潮一代的台灣人,經此啟蒙鼓舞,頗多人慢慢理解歷史之用趣,於是從中國史(尤其近代史)而後迂迴徐進台灣史。不論是否無心插柳柳成蔭,是否曲徑千繞,若無《文星》時代的李敖,是難以期成歷史研讀會綻放精彩視角。深一層看,少了歷史感情與底蘊,台灣的反對運動就不可能扎根。

〈老年人和棒子〉讓《文星》成為李敖引領一代風騷的舞台。(翻攝自《文星》雜誌)

再者,李敖以《文星》為舞台,創發出台版、小型的六○年代青年風暴。其性質、規模(左翼、集體、激進)自然無法和彼時歐美日的等級相類比;但對照前述陳映真等人的「浮游群落」悲運,李敖以說學逗唱、單人相聲風格搭起的舞台,其實反倒符合南島熱鬧喧騰的氛圍。在雷震遭構陷入獄的六○年代,看著李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當然會激發年輕世代有為者亦若是的內心呼應。六○年代是李敖的,這既有知識啟蒙的興味,更具娛樂大眾神效。

但問題在於,李敖始終是以《荒野大鑣客》的孤孑身影強逞英雄本色,那種看似不妥協的抗爭風格,與其說是自由主義,毋寧更接近楊朱的自我中心主義。再進一步勘查,李敖的這種自我中心主義,完全與彼時風行的存在主義若符合節──「存在即本質」,形露於外即是荒謬、扭曲、疏離。奠基於此時代的李敖,爾後永遠以一種不合時宜的「異鄉人」姿態面世。當他開風氣之先帶動潛在的反抗能量後,崇拜者終會發現李敖只是自戀、狂悖,最後幾近法西斯。

白色恐怖年代栽了兩次筋斗

儘管李敖精擅於在黨國鋼索上行走,然而在白色恐怖年代還是栽了兩次筋斗,一次是涉嫌援助民主運動人士,致讓自己惹上多年徒刑,另一次純屬爭產意外。彷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練就火眼金睛般,爾後的李敖更不信人,俠義施捨是算計,勒索名人是日常。

最後他「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到處興訟提告,讓過往役使他的暴力國家機器轉而為他所役,這簡直就像《天龍八部》裡的「星宿老怪」丁春秋。李敖以其荒謬見證時代的悲涼,但似乎少有人從這脈絡一窺李敖虛實,或直視中華民國台灣的千古糾結。荒謬即本質,糾結於此的李敖更形讓它纏繞,不再解釋何以反覆、反動。

再就學問的深淺來衡度。李敖始終停留在考證學派的脈絡,精敲之後的義理淬提從不在計慮之內;關於黨國人物的祕辛爬梳,最後也流於八卦追索。李敖孜矻於搜羅群書、檔案,日日定時勤作,但他有史才、史學,但少了史識,更不用說史德的闕如。這還僅就華夏傳統史學來言說,要承接泰西史學的脈動,他更是力有未逮,更大的缺漏是他完全置西洋歷史哲學、社會科學於度外。所以看李敖之書一如看丹布朗(Dan Brown)的小說,精彩備至卻過目即忘。

反蔣人物李敖(中)曾與黨國餘孽馮滬祥(右二)合流,口頌自由卻稱道極權中國。(新新聞資料照)

李敖一心以偉大的作家、史家、思想家自期,但終其一生儘管著述甚豐,他就像逐日的夸父,夜以繼日地狂讀速寫,終究離他自己以及旁人設定的客觀門檻都遠甚!這等荒謬實相早在上個世紀六○年代就已鑄成形模,所以要論李敖特質與侷限定著於此即可,這是資本的萌芽、積累與生產,其後就只是擴大再生產,甚或剩餘價值的自我剝削。

必須一提的是,李敖未如夸父渴死、累死,且在往後半世紀繼續「禍台」──用他自己的話。

荒謬的李敖,從不是魏晉清談人物,他好名貪財,孤高又喜役使他人,到了八○年代黎明初露,以著一本本的《千秋評論》、《萬歲評論》做為政論旋風兒,並而試圖「指導」黨外的所有活動。這當然就與眾人鬧翻,於是負評、訴訟全集於一身。

自豪立德立言立功,實則敗德一生

當「李敖死了」的天啟之音響起,公眾靜待李敖從此不見於人群;孰料有線電視的出現,竟讓李敖得以依託蓮花金身再起。從此他以三寸不爛之舌讓聲名又起,只是不論於政界、傳媒,曾經一時的英豪,從此蛻變成一代丑角──反蔣人物竟與黨國餘孽馮滬祥合流,口頌自由卻稱道極權中國。壓在他身上的五指山已非國家機器,而是淺薄的消費主義,和他作繭自縛的荒謬基因。

李敖一再自豪,立德、立言、立功都滿載,實則敗德一生(以今之「政治正確」測試,他無一合格),胡言蓋天,倒是從文化、政治衝撞黨國體制,的確功不唐捐。但與其探索外在的事功,李敖的存在就是當代台灣史不能避開的課題。他大聲嚷嚷自由不羈,卻是極權秩序的尊崇者;他不屑台灣,卻是島嶼才能提供他精彩一生;他想認真擘畫思想大業,人們只想看他的鬧劇登場。當然,悲劇就此誕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77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