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罹患肌肉萎縮症的曾奕凱(右)、曾奕棋(左)兄弟,由母親林金蓮獨力照料長大,母子情深。 本報資料照片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986180
「謝謝您一直愛我」 肌萎小勇士走了
2016-09-27 03:11 聯合報 記者張念慈/新竹縣報導
「我這一生很滿足,謝謝您一直愛我…,我一點一滴的人生是您為我編織的故事,我的人生已經圓滿。」這是廿四歲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患者曾奕凱,留給媽媽「最後的告別」。
曾得過「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曾奕凱,廿四日心臟衰竭去世,生前他全身萎縮只剩手指能動,躺在床上一字一句「點」出四百廿七字最後的告別;他在遺書中感謝媽媽,也感恩所有幫助過他的人,用滿滿的愛和感恩,為短暫人生畫下句點。
曾奕凱和弟弟曾奕棋都是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患者,自幼由媽媽林金蓮獨力照料長大,母子情深。今年一月,曾奕凱因喉嚨萎縮導致吞嚥困難,住進板橋中興醫院和家人分隔兩地,並因肌肉萎縮導致脊椎嚴重變形,身體蜷曲,如同嬰兒回到母親胎中,體重只剩下卅公斤。
廿四日上午,曾奕凱覺得頭暈,但要護士別跟家人說,因為「不要讓媽媽擔心」;當晚七時半突然心跳停止,急救無效。媽媽接到急救通知,趕到醫院未見到最後一面;當兒子的遺體從冰櫃推出來,她親吻兒子的額頭道別時說媽媽好愛你,林金蓮說,「奕凱的眼睛突然張開,身體也彷彿還有溫度,我知道他聽見了!」
媽媽還沒準備好 他多撐兩年
兩年前,曾奕凱就因十二指腸管插不進去險些送命。林金蓮說,當時她崩潰哭喊「我要跟你一起死」,奕凱知道媽媽還沒準備好面對他的死亡,奮力求生,還說「媽媽對不起」。
此後兩年間,奕凱常和媽媽討論「如果我走了要怎麼辦?」硬是多活了兩年,還決定死後要樹葬。
林金蓮表示,奕凱可能知道自己時間不多,廿四日送了一幅畫給護士,感謝大家照顧;心跳停止前用最後一口氣說,「我電腦裡有東西還沒完成」,弟弟看了電腦,發現原來是「遺書」。
曾奕凱還說,「我不願家人朋友為我流太多眼淚,別讓我的心牽掛」、「不管天涯海角我依然愛著您,雖然看不見彼此,我會時常來看你一眼,請您別擔心害怕,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您一定要幸福。」
林金蓮笑著說,兒子希望她可以永遠笑容滿面,其實她該流的眼淚也早流光了。昨天她和曾奕棋討論後,決定用奕凱二○○七年赴美「畫自由女神」圓夢,帶著自由女神皇冠滿臉笑容的照片,做為告別式遺照。
----------------------------------------------------------------------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986177
滿滿關愛 兩兄弟打破20歲詛咒
2016-09-27 03:11 聯合報 記者張念慈/新竹縣報導
「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患者在醫學上被判定活不過廿歲,但曾奕凱、曾奕棋兄弟在母親妥善照顧下,得到滿滿的關愛,打破「醫學 魔咒」。兩人學英文、學畫畫、電腦、外出踏青,即便身體被禁錮了,卻有滿滿正面能量。
曾奕凱幼稚園時被發現罹患肌萎症,小三開始坐電動輪椅上學,連坐馬桶屁股都會滑下去,得靠母親從馬桶蓋裡拖出來。弟弟曾奕棋也是小三時發病,父親選擇離家,多年來全靠母親獨力照顧。
兩兄弟有天收到自由女神玩具禮物,羨慕自由女神擁有渴望的「自由」,許下「在自由女神像下畫畫」夢想。
聯合報二○○六年獨家報導兄弟倆的故事,隔年兩人受人資助圓夢,笑說「就算以後都不能動了,我也可以知道,曾經與自由很靠近過,我的心就有勇氣繼續飛翔。」
去年底,兩兄弟利用全身唯一還能活動的手指頭畫畫、寫詩,將生活點滴集結成書「飛向陽光—奕凱奕棋的生命奇蹟」。
廿一歲的曾奕棋說,他和哥哥一直都很努力要好好活,兩人靠著視訊完成高中學業、畫圖、寫詩,還有好多朋友、會英文、去過好多地方,「我們真的好幸福」。
對於可能面臨的死亡,曾奕棋說,「我不怕,只希望媽媽不要為我流眼淚,我會捨不得。」
.